SCI收录公共卫生领域学术期刊及其文献计量学指标综合分析
2016-06-15崔云裳
崔云裳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6.004
摘 要:在科技期刊国际化大环境下,我国公共卫生类期刊急需借鉴借鉴国际优秀期刊办刊经验。该文使用2015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CR)和Web of Science,研究分析Q1区SCI公共卫生类技术期刊基本特征和期刊影响因子(IF)、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总自引率和统计年自引率、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力等计量学指标,发现我国的公共卫生领域期刊国际国际影响力不高,稿源国际率低,论文影响力低。此类期刊需要与国际出版平台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编委作用,丰富文章类型,组稿高被引文章反映出的热点领域稿件,并落实国际化办刊措施。
关键词:公共卫生 出版周期 影响因子 高被引文章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c)-0004-05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近期国际上及中国频发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2014年突发传染病事件如埃博拉爆发、脊灰疫情复燃、中国广东登革热流行等,将大众关注度提到新高。
汤森路透2015年7月发布的2014年《期刊引证报告》(JCR)显示[1],我国的科技研究发文量迅猛增高。而在公共卫生领域,我国公卫领域发文量在2003年SARS爆发逐年上升,由2003年的第九名,到2007年仅次于美国发文量位列第二,并一直保持至今。然而,该领域相应的SCI期刊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
时值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正处于“机遇期”,该文通过分析位于Q1区的40种公共卫生领域SCI期刊的出版周期、出版平台和出版语言,载文量、被引频次、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数、自引率、特征因子和论文影响力等计量指标,找出我国公共卫生类期刊与国际高影响力期刊的差距,以期能为提高我国公共卫生学术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明确方向。
1 研究方法
数据统计基于2015年11月30日检索汤森路透数据库。链接ISI Proceedings网址[1],进入Web of Science页面,基本检索选择出版物名称,时间跨度界定2010~2014年,检索国家/地区和文献类型并分析结果;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结果界面进入创建引文报告,检索发表论文篇数排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点击Journal Citation Reports,选择JCR版本和检索年;进入学科分类选择PUBLIC,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HEALTH并通过期刊标题观察位于Q1区期刊数据。检索结果为2014年SCI收录公共卫生类Q1区期刊。点击所选期刊的超级链接,获得每种刊的详细信息。经过归纳、分类、总结和分析,得到SCI收录公共卫生类Q1区期刊的数据。
2 数据统计分析
2.1 国家分布、出版语言、出版方式、出版单位和出版周期
位于Q1区的公共卫生学术期刊共有40种。美国18种,欧洲20种(其中英国13种,荷兰2种, 瑞士2 种,丹麦1种、德国1种、芬兰1种, 新西兰1种,日本1种;除一本瑞士办期刊为多语种期刊外——B WORLD HEALTH ORGAN,其余均为英语。从国家和语言分布可以看出,高影响力期刊大多来自英美,分析主要有以下两点有关:(1)国际上科技交流的通用语言是英语,且JCR数据库中的主要数据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全部都是英文收录,其他文种需要翻译成英文。(2)英美是经济发达国家,这与公共卫生发展方面高度发达是一致的。
在所有SCI收录公共卫生学科165种期刊中,有32种是OA出版方式,Q1学科中有5种期刊是通过OA Open Access,开放获取)形式出版的,分属英国(2种)、美国、瑞士和日本,其中影响因子排名前十位中占3种。尽管国内外均有报道显示,OA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即年指标均高于非OA期刊[2],且在医药卫生领域OA出版期刊被引频次逐年大幅提高[3]。
这40种期刊的出版单位绝大多数(36种)是国际著名的出版商,如Elsevier、Oxford、Springer、Taylor、Wiley等。其他有大型学术团体,如日本流行病学会、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等。依托大型出版商办刊仍是学术出版主流,欧美国家出版方式已经全面市场化并与国际接轨,而我国在国际化出版方面需加快脚步[4]。
40种期刊中,21种是半月刊或月刊,13种是双月刊或季刊,3本是8或10期/年,两本是年刊,还有一种多语种期刊是没有明确的分期。除了特殊的期刊EPIDEMIOL REV和ANNU REV PUBL HEALTH是一年一刊,所有期刊均具有较好的时效性,稿源数量也基本适合出版要求。由于公共卫生学科的特殊性,有些研究需要长期大样本进行积累,并进行回顾综述分析研究,所以像EPIDEMIOL REV和ANNU REV PUBL HEALTH这样的年刊,其影响因子仍能位于第4、5位,且强于多数月刊、双月刊期刊的影响力。
2.2 计量学指标统计分析
Q1区40种期刊的IF在2.699~10.042之间,平均值4.297,5年IF平均值为4.657。即年指标(Immediacy Index,ImIn)在0.351-4.345,平均值1.110。ImIn主要表述期刊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用来评价哪些科技期刊对热点反应快速发表了大量热点文章,进而能够衡量该期刊中发表的研究成果是否紧跟研究前沿的步伐。同等情况下,引用期刊的发表周期越短,源期刊的即年指标越大,因为引用期刊的发表周期越短意味着源期刊论文被引情况越早被检索,但是需要考虑多种因素[5],即广义的“发表周期”包括写作、退稿等时间。
40中期刊的总自引率平均15.5%,5年自引率平均9%,对期刊IF值的贡献相对合理。其中一本期刊PAEDIATR PERINAT EP的IF值中高达57%属于自引贡献,说明有人为操控IF值的嫌疑。短期大量自引可能会大幅提高影响力,但长时间人为操控就有可能被JCR排除在外。
40种期刊的特征性影响因子分值在0.002 04~0.057 49之间,平均0.019 2,与知名大学科期刊还是有较大差距。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期刊LANCET GLOB HEALTH其特征性影响因子较低,仅0.002 04,在Q1区期刊中排名最后,说明其有引文的数量和质量不相符,可能存在施引期刊的层次相对较低的现象[6]。而论文影响力平均值通常假定为1.00,大于1.00标明期刊中的每篇论文影响力较高,而这40种期刊绝大部分影响力分值高于1.00,均值为1.779,说明40本期刊的论文整体影响力较高。
2.3 发文量及国家分布、论文类型、高被引文章分析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发文量来衡量。检索2010年—2014年在公卫领域期刊产出论文数和地区分布时发现(图1),我国发文量位于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表明了中国在公共卫生领域具较强的科研实力。而IF排名前五位期刊发文地区分布(图2)时发现,高影响力论文集中在英美,中国则排名第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公卫领域文章可能存在发文量与质量相分离的状况,中国的公共卫生稿件质量需提高;同时由于中国的公共卫生期刊影响力不高,大量的优质稿件趋向投稿其他高影响力期刊。因此,只有提高自身期刊质量和国际知名度,才能更好的吸纳优质稿源。
2014年IF排名前五位的期刊发表的论文的作者主要分布在英美(表1),除两个年刊特殊情况外均多为各国际稿源。国际稿源率按IF排名依次为:81%、77%、49%,57%、8%,而我国公卫期刊的稿源大多来自中国,国际化程度明显不够,国际稿源又多是经济欠发达国家。
表2是2014年IF或者期刊影响力等任一指标高的期刊及两种年刊与中国IF最高的公卫期刊BIOMED ENVIRON SCI出版文章论著和综述引文结果。可以看出,review自引较Article少,对影响因子贡献质量好。虽然Article论文是针对研究的原创和前沿性,而review论文因广泛性特点引起各个专业领域的引用,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另外,在研究高被引文章对IF的贡献时发现(表3),2014年LANCET GLOB HEALTH仅5篇高被引文章的贡献率达到了38.3%,单篇最高引用68次,对If的贡献值也是最大的。而且其他学科期刊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曾造就过“两篇论文造就的影响因子神话”[7]。这些都说明,高被引论文对期刊的影响因子贡献非常巨大,因此需大力加强高被引论文的选题和策划;同时,这些高被引论文的背后正是反映了学科的研究热点,也是我们组稿的优先选择方向。
3 优秀公卫学科期刊启示
40种高影响力期刊稿源丰富,国际化程度高,论文影响力大。国内期刊该充分发挥主编或编委特别是国际编委的作用,以其学术影响力组约优质稿源甚至国际优质稿源,提高每篇稿件和期刊的影响力。而中文的公共卫生领域期刊可以尝试中英文出版,同时并规范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等JCR检索条目。在鼓励英文办刊的环境下,也可以探索依托国际著名出版商升读合作。SCI收录期刊以月刊和半月刊居多,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多语种期刊也能依托强大的国际出版商,期刊显示度高,国际影响力高,部分通过OA方式出版,出版时滞短,有利于吸纳高质量前沿稿件。缩短出版周期以吸纳前沿和新颖性稿件,但要根据期刊情况来规划,不能盲目缩短出版周期。
研究发现,文章类型对SCI期刊的IF值有直接的影响。综述引用率高,组稿高质量综述能对IF将有不小贡献。另外,评论、热点研究、综述、简报等的引用次数也都计算在IF的总引用次数中,而且不会增加IF计算时分母的量。因此,丰富文章类型、创办特色的栏目也是提高IF值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影响丽而言,高被引文章作用最大,而且所反映的学术热点,是我们组稿的重点,加强选题和策划是有效的途径。
通过高自引和低载文量提高引用率等人为手段,或许可以短期内达到提高IF的效果。低载文量意味着可供研究者、读者阅读下载、引用的的信息量小,容易被读者群忽视,而且如果期刊总是高自引,有可能被JCR淘汰。人为操控影响因子将产生长期不良的影响。因此,可以尝试提高载文量,丰富各类创新性学术研究观点,使期刊拥有广泛可读的信息量,以供阅读、下载和引用,人为操控不可行。
目前期刊正在向无纸化方向发展,大量新媒体被应用于学术期刊出版中。例如,前述40期刊中有的已经实现OA方式出版,并且已出现没有明确卷期的期刊。而BIOMED ENVIRON SCI虽然依托了Elsvevier平台出版,也落实了论文DOI标识,但并没有引入新媒体来宣传BIOMED ENVIRON SCI的特色和优质论文。探索论文二维码、作者ORCID标志,提高国际辨识度,并加入新媒体手段,以方便宣传和读者群阅读。
4 结语
无论何种手段,增加国际来稿、提高稿件质量、缩短发表周期是提高影响力的最根本途径。中国的公共卫生期刊特别是SCI收录期刊需与国际化出版平台进行深度合作,充分发挥编委的学术作用,在文献类型、稿件质量、出版周期等方面提高期刊国际化程度。是否OA出版应与杂志自身实际情况相结合。丰富文章类型、加强高被引文章热点方向组稿是增加引用的可行途径。
参考文献
[1] ISI Proceedings.Web of Science[EB/OL].[2014-11-20]http://isiknowledge.com/wos.
[2] The Open Citation Project—Reference Linking and Citation Analysisfor Open Archives.The effect of open access and downloads(hits')on citation impact:a bibliography of studies[EB/OL].(2014-02-10)[2014-02-20]http://opcit.eprints.org/opcitpapers.shtml.
[3] 秦小川,蒋士卿,刘雪立.OA出版对我国学术期刊相关引证指标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8):985-990.
[4] 仲西瑶,步召德.我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加快国际化进程的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2):299-302.
[5] 俞立平.从时间周期看总被引频次与即年指标评价误区[J].中国出版.2014(12):8-11.
[6] 杜建,张玢,刘晓婷.期刊影响因子、h指数、相对h指数及特征因子的相关性分析[J].情报杂志,2011(30):23-28.
[7] 于伯章,钱俊龙.2013年SCI收录核科学技术期刊国际影响力探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6):639-647.
[8] 孙学军.两篇论文造就的影响因子神话[EB/OL].[2014-07-23]科学网博客,http://www.medsci.cn/article/show_article.do?id=339435463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