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棱角的南瓜块
2016-06-15曹木兰
曹木兰
每次日本人说压力大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咆哮着跟他讲讲中国人的不容易。
五月终于结束了。
我一直以为,五月是美好的。欧美文化里相信“五月新娘”最幸福。若按农历,林徽因笔下“是爱、是暖”的“人间四月天”也当是五月。但生活在日本,我才知道有“五月病”这个专有名词:每年五月,卧轨自杀的日本人特别多。我曾经遇到某地铁站八条线路同时因为“人身事故”而延迟。日本同事说,年年如此,故名“五月病”。
五月在日本,真是个悲伤的季节。按道理,五月真不该蒙上如此的阴影。每年五月初,日本也有黄金周假期。像今年,如果多请两天假,可以足足连休十一天。而四月是日本最美的时节,樱花盛开又飘雪般落下,大家聚在樱吹雪中,喝酒、歌舞、欢笑。四月也是日本人心目中代表着“开始” “重新出发”的季节,因为学校开学、新员工入职都在这个月份。怎么刚赏了花、新开始、度完假,就卧轨了呢!
据我的分析,因为日本的财年是每年四月份结束,也就是说,公司年度的财务业绩是结算到四月。于是,四月就成了日本企业家的“杨白劳过年”,经营不利的公司负责人只能集体在五月卧轨了。又或者,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而被辞退的员工无法面对,只能在铁轨上结束生命。
对此,日本同事认为有道理,但只占了一小部分原因。在他们看来,新学生、新员工不适应环境,刚过完五月的长假不想上班又发现整个六月没有假期,春夏之交的季节变换导致情绪波动,一句话:“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足以让日本人去卧轨自杀。
当时我那个震惊啊!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就可以自杀吗?而日本同事也震惊了—他们震惊于我的震惊,“不就是自杀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回想起我刚到日本生活是在12月。日本人重视新年,然而同样也在这新旧交替的时段很多人自杀。我差不多五天能看到两次地铁站通知:因为“人身事故”导致列车晚点。所有的日本人对此是麻木的,漠然的。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人身事故”代表的是其它的无关紧要的事情。
新闻从不报道这类事情,因为自杀是一件“隐私” “个人”的事情,而跟同事深入交流后,我才发现日本人对自杀仍然是隐隐推崇的,他们略带骄傲地说这是因为“武士精神”,这也是我在日本这么久唯一一次听到日本人说出“武士精神”。
“你知道吗,自杀是一种荣耀。古代日本,对一名武士最大的惩罚,就是杀死他而不允许他自杀。没有任何事情比剥夺一个人自杀的权力更能羞辱人了。”“不仅是武士,你知道太宰治吗?你知道我们公司旁边那条河就是他曾经自杀的地方吗?你居然不知道!他跳河的地点现在还保留着做纪念呢!你快去看看吧!”
可是,我为什么要去看啊?“因为自杀可以让一些人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啊。”天哪,我无法相信我是在公元2016年,喝着红酒,听到一群现代日本金领亲口这样对我说。
那么,为什么都喜欢选择在地铁自杀呢?对此,日本同事的解答非常轻松。他们愉快地享用着晚餐,抹抹嘴角说,“不是都喜欢在地铁自杀,而是特别喜欢在JR中央线自杀,因为中央线在东京走的是直线,轨道不拐弯所以车速快,跳下去容易死嘛。”—请各位脑补一位优雅的女士温柔地如此说。
“可是,我遇到过某某车站八条线都有人身事故啊?”对于我的疑问,优雅女士莞尔一笑并不做答,旁边的中年绅士洒脱地说:“因为离家近啊。”因为离……家……近……我们还可以认真严肃地讨论生命的话题吗?
大概看我一幅忧心忡忡快落下心理阴影的表情,大家开始安慰我:“不要难过,在我们日本人眼里,死亡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是的,他们用了“beautiful”这个词。我第一次感觉到深不可测的文化差异鸿沟,无法再继续这个话题,可又不死心,于是最后问了一句:“那到底为什么有五月病呢?我觉得中国人的压力比日本人大多了,可是中国人没有这么多人自杀啊!”
我的内心独白是,老祖宗说了,好死不如赖活着啊。我跟日本同事说:“在中国,一定是有非常特别的事情发生,或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否则我们中国人不会选择自杀”,网络流行说法是:我才不会轻易狗带呢!
没想到我这个说法倒引起了日本同事的共鸣,大家纷纷说起来自己认识的人的“心理病”有多不靠谱。说有人无法忍受地铁,一坐地铁就呕吐,根本无法上班,结果去美国度假时坐地铁啥事儿没有,回日本又不行了。
还有人说,有人害怕地震,稍微一震就满屋子乱窜,还随身带着小锤子以防自己被埋了。“我们可是日本人啊”,大家互相交换着“你懂的”眼神,但是我怎么立刻觉得我也应该去买几把小锤子了呢。
聊着聊着,年纪最大的同事大声宣布了结论:“这些年轻人啊,就是太闲了!我们当年忙着工作,谁有空得心理病啊!”其他同事纷纷附和,“对啊,以前哪里有五月病这个说法”,“不努力工作就是会胡思乱想”,“不是我说啊,我们日本这个国家的社会氛围就是有问题,容易养出这些精神脆弱随便出问题的人”。
好了,讨论陷入典型的日本吐槽之后,也就不了了之啦。但我绝对同意他们的说法,日本人说压力大的时候,我就特别想咆哮着跟他讲讲中国人的不容易。我觉得聊个学区房应该就会让日本人无法呼吸了吧,可中国人还是顽强地努力着,找寻各种机会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哪怕就是赤裸裸地追求金钱,也好过心灵脆弱得动不动就去卧轨。
我坚信自杀绝不是好事情,这种糜烂的习气可绝对不能传染到我的祖国。周末,我去东京忘年交的大姐家吃饭。她是在东京生活三十多年的台湾人,我时常去跟她学做菜插花。这次有道菜是我最爱吃的日式煮南瓜。我认认真真地把南瓜切成块等她来煮,她过来一看,说:“你的南瓜切得好方方正正哦!”
看这话是夸我吧,可是看她那皱着眉头微笑的表情,就知道是典型的日式“提意见”,可是,南瓜不切成方的,难道要切成圆的吗?只见她手起刀落,把每块南瓜的每个棱角每条边都削没了!这样,南瓜仍然算是方形,可是外形柔和,毫无棱角。
“这是为了入味吗?”我问。大姐贤淑地说:“不是哦,日本料理里,所有方块的食物都要这样处理,为了不要让吃的人感觉有压力,你要学着体会日本人这样为人着想的心啊。”——这,恕我真的想不到啊,请问哪位中国人会觉得煮南瓜的棱角看着有压力啊?
可是大姐让我回想,在日本餐厅和超市看到的煮南瓜,真的都去掉了尖锐的部分。这样精心呵护的日本人的心灵,难怪脆弱得动不动就要去狗带!
巧的是,周一回国出差,也是一位台湾好友说到他周末在山东吃饭,两顿饭都有同一道菜,菜名极有口彩:寿比南山。做法呢,就是那种一头大一头细的南瓜,直接对开两半,蒸熟后原封不动上桌。南瓜还保留了完整的外形,故曰“寿比南山”。
台湾同胞说,真的好好吃,可是看着那么大一条南瓜摆在桌子上,好有压力啊。不知道为什么,我一下子想到了吃小块煮南瓜还要切掉棱角的日本人,不知道他们看到这样有魄力的一道“寿比南山”会不会觉得如泰山压顶。
这么看来,餐桌上大开大合的料理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孕育了咱们中国人坚韧、开阔的胸襟啊!以后,我要不要开设一条“吃中华美食料理,治日本心理疾病”的旅游线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