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结果分析
2016-06-15周金钱谷利群王永强
杜 鑫,周金钱,谷利群,王永强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21;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0020)
“十二五”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结果分析
杜鑫1,周金钱2,谷利群2,王永强1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共有15对家蚕新品种参加省级实验室鉴定,包括常规的多丝量与中丝量品种、雄蚕品种、彩色茧品种与蚕丝被专用蚕品种,其中已完成2年试验的12对,试验成绩合格的10对。本文报告了“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结果,并对新品种的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
种业创新工程是浙江省蚕桑产业“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增强农业生物种业竞争力,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启动了12个领域的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蚕桑是其中之一。实验室鉴定是家蚕新品种审定的重要环节,也是进入农村生产试验的前提,对新品种的育成与推广有着重要意义。现将“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结果报告如下。
1 鉴定方法
1.1参鉴品种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共有15对家蚕新品种参加省级实验室鉴定,其中多丝量品种3对,中丝量品种7对,雄蚕品种2对,彩色茧品种2对,蚕丝被专用蚕品种1对。从品种育成单位来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7对,湖州市农业科学院4对,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2对,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1对,绍兴大禹蚕种制造有限公司1对(见表1)。
1.2鉴定点
“十二五”期间,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由5家单位共同承担,分别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湖州市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桐乡市蚕业有限公司、绍兴大禹蚕种制造有限公司。
表1 “十二五”期间参加实验室鉴定的家蚕品种Table 1 Silkworm Varieties laboratory identified during 2011~2015
1.3试验方法
参加鉴定的试验品种由选育单位提供,对照种由浙江省蚕种公司统一安排。各鉴定点每一品种(含对照种)正反交收蚁量各1.5 g,饲养至3龄提青后数眠蚕分区或4龄起蚕饷食给桑2次后数蚕分区。多丝量品种500头/区·匾,中丝量品种550头/区·匾,设4个重复区,并以此为4龄起蚕基本头数。每一品种正、反交各饲育1个备用区。所有处理与试验区相同,但不进行性状调查,也不列入总数平均。4龄饷食后24 h内,试验区中如有封口蚕、不脱皮蚕或中毒等,用备用区的蚕按实调换。雄蚕品种只有正交、无反交,正交1.5 g收蚁2区,其他与常规品种相同。
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客观,各鉴定点设专人负责,试验品种与对照种饲养条件与处理尽可能一致,按桑蚕新品种试验技术规程(DB33/T 692—2008)规定调查记载、送样,统一进行烘茧和丝质检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丝质检验中心承担试验品种的茧丝质鉴定工作。
2 鉴定结果与分析
“十二五”期间12对家蚕新品种已完成实验室鉴定,根据浙江省家蚕品种审定标准,其中10对品种通过实验室鉴定,包括3对多丝量品种、5对中丝量品种、1对雄蚕品种、1对彩色茧品种。
多丝量品种性状成绩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多丝量新品种在万头产茧层量、万头产茧量、5龄一日万头茧层量等指标上明显超过对照种“菁松×皓月”,鲜毛茧出丝率高于对照种。在4龄起蚕虫蛹率、解舒丝长、洁净与实用孵化率等指标上,多丝量新品种的成绩总体与对照种相仿。通过横向比较发现,参鉴的多丝量新品种各具特点,“和山1号”的实用孵化率、万头产茧层量、万头产茧量与鲜毛茧出丝率成绩较为突出,“东C苏A×晨苏10”的解舒丝长最长,而“农科2号”则在四龄起蚕虫蛹率与洁净方面具有优势。
表3为中丝量品种性状成绩。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鉴定的中丝量新品种数量比多丝量品种多,不过由于其品种特性以及饲养环境相对较差,主要性状成绩均比多丝量品种低。通过鉴定的中丝量新品种虽然在万头产茧层量、万头产茧量、5龄一日万头茧层量等指标上明显超过对照种“秋丰×白玉”,但是4龄起蚕虫蛹率成绩低于对照种。中丝量新品种主要性状的历年最佳成绩是4龄起蚕虫蛹率97.17%(紫·池×绿·湖),万头产茧层量4.210 kg(农科3号),解舒丝长989 m(农科1号),洁净95.69分(农科1号),实用孵化率99.02%(太·湖×玉·州),万头产茧量18.62 kg(农科1号),5龄一日万头茧层量0.708 kg(农科3号),鲜毛茧出丝率16.54%(秋华×白云)。
表2 通过实验室鉴定的多丝量品种性状成绩Table 2 Property results of silkworm varieties with high silk yield
除了常规的多丝量与中丝量品种,在2013、2014年浙江省分别有1对雄蚕新品种、1对彩色茧新品种通过实验室鉴定(见表4和表5)。“雌35×平28”是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系杂交育成的新型雄蚕品种,从表4成绩看主要性状成绩优于现行雄蚕品种“秋华×平30”。“金秋×初日”是参加浙江省新品种鉴定的首对彩色茧品种,因为其品种应用方向的特殊性,只保留表5所列的3项指标,另外增加耐水性色牢度共4项指标进行考核,其他指标不做要求。在2015年浙江省还有1对蚕丝被专用蚕品种“丝棉1号”参加了实验室鉴定,目前仅完成了1年实验室鉴定验,成绩合格。
表3 通过实验室鉴定的的中丝量品种性状成绩Table 3 Property results of silkworm varieties with medium silk yield
表4 通过实验室鉴定的雄蚕品种性状成绩Table 4 Property results of male silkworm variety
表5 通过实验室鉴定的彩色茧品种性状成绩Table 5 Property results of colorful silkworm variety
3小结与讨论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在常规品种与雄蚕品种鉴定的基础上,增加了彩色茧品种与蚕丝被专用蚕品种的鉴定,共有15对家蚕新品种参加省级实验室鉴定,已完成2年试验的共12对,其中10对试验成绩合格。在成绩合格的常规品种中,多丝量新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种“菁松×皓月;中丝量新品种虽然茧型大、产量高,但虫蛹率指标大多低于对照种“秋丰×白玉”,因此提高品种的强健性是今后育种的主要方向。
针对目前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与茧丝产品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浙江省制定了特殊用途蚕品种的相关审定标准,已开展雄蚕品种、彩色茧品种以及蚕丝被专用蚕品种等特殊用途蚕品种的实验室鉴定。“十二五”期间,分别有雄蚕品种与彩色茧品种各1对通过了实验室鉴定,还有1对雄蚕品种、1对蚕丝被专用蚕品种与1对彩色茧品种已完成1年实验室鉴定试验,成绩合格,为今后多元化家蚕新品种的选育及特殊用途品种审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Analysis of Laboratory Trial Rearing Results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Twelve Five-Year Plan Period
DU Xin1,ZHOU Jin-qian2,GU Li-qun2,WANG Yong-qiang2
(1.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Hangzhou 310021,China;2. Zhejiang Provincial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Hangzhou 310029,China)
Abstract:15 new silkworm varieties including conventional varieties(high-silk-yield varieties and middle-silk-yield varieties),male silkworm varieties,color cocoon varieties and silk quilt varieties,were evaluated by laboratory trial rear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Twelve Five-Year Plan period. 12 new silkworm varieties were finished 2-years test of laboratory trial rearing,and 10 of them passed the examination. This paper reported the results of new silkworm varieties laboratory trial rearing in Zhejiang province during the Twelve Five- Year Plan period,and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new silkworm varieties.
Key words:silkworm;new variety;laboratory trial rearing
中图分类号:S8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4069[2016]01-020-03
基金项目: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2012C12910);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
作者简介:杜鑫(1983-),男,浙江东阳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家蚕育种研究。E-mail:duxin@mail.zaas.ac.cn
通信作者:王永强,男,研究员。E-mail:osan@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