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油画与其法国导师的联系与区别
2016-06-15张永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0000
张永良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0000)
徐悲鸿的油画与其法国导师的联系与区别
张永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0000)
摘要:徐悲鸿在留学法国期间,深入系统的学习了法国的传统写实绘画,娴熟的掌握了西方写实绘画的技巧,但是徐悲鸿的油画与他的导师相比有一些不同点。他的画法更直接,色彩更鲜明,笔触更明显,产生这些区别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论述徐悲鸿的油画与他的法国导师的这些联系与区别,并论述产生这些联系与区别的原因。
关键词:徐悲鸿;现实主义;印象派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从“大师与大师——徐悲鸿与法国学院大家作品联展”中看见,徐悲鸿的油画与他的四位法国老师有很大的联系与区别。而造成这种联系与区别的原因有很多,有内在的主观原因,也有外在的客观原因。
徐悲鸿在欧洲学习的时间只有不到五年,回国后他一直使用着他在法国所学到的油画的技法,他用这种技法创作了很多中国题材的绘画,这些绘画与他的法国导师的绘画想对比,他的绘画完整全面的学习了导师们的造型关系与色彩关系,以及绘画中的人文精神,但是徐悲鸿的绘画技法更加直接,他使用的是不透明色直接着色法,色彩更加鲜明,相比他的导师,他更多的吸取了现实主义与印象派绘画的技法特点。徐悲鸿作为第一任中国美协主席,第一任中央美院院长,他最早的将西方传统绘画的教学体系系统的引入中国,中央美院最早的油画教学也是徐悲鸿主持的,其中包括素描的基础教学体系和西方传统油画的教学体系。但是徐悲鸿的画法是直接画法,他仅仅将西方库贝尔以后到印象派之间的直接画法引入中央美院,在徐悲鸿的油画中明显可见他运用油画不透明颜色和厚涂的绘画技法,他并没有将完整的西方传统的绘画技法引入中国。完整的西方油画的绘画材料与技法是潘世勋带到中央美院的,在徐悲鸿留学法国的时候这种直接画法并不是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主流教学方法,从徐悲鸿的四位法国老师的油画中清晰可见。
《普利阿维斯之死》是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教师约瑟夫所作,作品大约完成于20世纪初,画面的技法与绘画格调非常的高超,对于传统写实技艺的掌握非常的娴熟,作品吸取了伦勃朗的用光,色调以及处理前后空间的方法,同时又吸取了新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的微妙的处理形体起伏转折的技巧,材料的应用上完全是传统的透明色的罩染技法。虽然法国当时各种现代主义流派已经兴起,但是当时巴黎高等美术学院还在延续布格罗的教学体系,透明色罩染画法的传统古典绘画技法在法国学院派教育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这幅肖像画是徐悲鸿最重要的法国老师之一弗朗索瓦•弗拉孟所作,他的材料技法更接近鲁本斯,在冷灰的底色上罩染暖色,以到达色彩冷暖的微妙衔接与造型的结合。从《普利阿维斯之死》与《比佐将军肖像》都可以看出传统的技法在巴黎高等美院的非常重要的。但是徐悲鸿的绘画一般都是用不透明色的直接画法,他从法国学习了透视法,解剖法,色彩的整体色调以及局部的冷暖变化,他的绘画属于现实主义的方法,又吸收了印象派的色彩。虽然传承了传统技法,但是在绘画题材与材料运用上有别与传统绘画。
这幅徐悲鸿的油画人体是在巴黎高等美院完成的,造型与色彩,以及构图都与委拉斯贵支的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造型严谨有力,色彩与造型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传统绘画的技法,但是相比委拉斯贵支的绘画,这幅女人体的色彩更加直接,冷暖对比更强烈,更加强了光源色的作用,这种方法是印象派最早使用的,从画面中一些颜料脱落的地方可见,徐悲鸿的油画用的是胶底,还不是油底,这更加是直接画法常用的,而传统罩染法则一般使用油底作画。
虽然当时的学院派绘画以传统绘画为主要教学内容,但是当时西方的现代主义绘画已经兴起,这对于当时的巴黎高等美院与徐悲鸿来说都必然是有一些影响的,他虽然学习了西方传统绘画的造型,色彩以及构图因素,但是他在用笔,用色,材料技法上学习了一些印象派,他的绘画更接近法国自然主义与印象派的画法。
《浴》徐悲鸿
《湖畔》徐悲鸿
上图中的画作《浴》则是完全采用了印象派的方法,这幅作品受他的法国老师保罗•阿尔伯特•贝纳尔的影响,很多方面借鉴了贝纳尔的作品,与贝纳尔的《湖边的女人孩子和天鹅》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包括徐悲鸿回国以后1935创作的《湖畔》都明显受到贝纳尔的影响。但是贝纳尔早期的绘画并不是印象派,而是传统的罩染技法,从创作于1874年的《蒂莫凡之死》可见这一点。《蒂莫凡之死》是罗马大奖获奖作品,算得上是贝纳尔的代表作。但是徐悲鸿却没有采用《蒂莫凡之死》中使用的材料技法。
徐悲鸿的绘画与他的导师的这些联系与区别,有很多原因,徐悲鸿年轻的时候结识了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合中西以求变,开阔中西绘画新纪元’的见解,令徐悲鸿为之一震。在康有为看来,眼下的中国画是没有前途的,似乎只是书斋玩味,笔笔都要仿古,处处都有来由....他认为中国画要想有前途,必须融入到世界文化的潮流中,完成自身的丰富和改造。康有为对徐悲鸿说,你一定要出国,去西洋,看看人家的绘画!”徐悲鸿从1919年赴法国留学,当时他24岁,他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油画、素描,他受教于弗朗索瓦•弗拉孟先生,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当时巴黎国立高等美院实行导师制,学生选择导师,导师也选择学生。徐悲鸿非常明确,第一是选最好的,第二是选写实的。他觉得,中国画之所以让他不满意,因为他被关在书斋,不关心现实”可见徐悲鸿选择学习写实绘画或者说是现实主义绘画是从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明确并且一直坚定不移的目标。徐悲鸿经历了系统的严格的西方绘画的基本功训练。
徐悲鸿除了接受法国学院派的教育以外,他还观摩各种展览会,因此对于当时法国流行的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绘画等现代主义绘画并不陌生。 此期间他结识了柯罗的学生达仰,他经常携画到达仰画室求教。达仰“勿慕时尚,毋甘小就”的艺术思想对他影响较大,使得他坚定了写实绘画的目标,而没有追随法国现代主义画风,他继续努力学习传统学院派绘画,同时他也对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印象派的画风深入钻研。并娴熟的掌握了这些绘画技巧。因此徐悲鸿的绘画带有很多印象派的因素,包括用笔和色彩。所以他的绘画也采用印象派的不透明色直接画法。
徐悲鸿对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绘画的学习以及对印象派色彩的吸收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而是有一些其他的因素。第一:徐悲鸿在自述中写道“东西艺术取径不同,因有一重要异点,乃一则以人为主体,一则万物一视同仁是也……夫造化之奇,无美不具。故一视同仁之中国艺术乃以山水花鸟之独到...欲中国文艺复兴,必将以吾人生活为题材,是必侧重人之摹写”,可见徐悲鸿是从思想根基上来思考了中西绘画的区别,而且他清晰的认识到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对于中国的绘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认为现实主义艺术是永恒的,在他的很多文章里都强调过这一点,他有坚定的信念就是中国需要写实主义或现实主义的艺术。现实主义绘画是由西方古典绘画发展而来的,相比古典绘画,现实主义不那么端庄典雅,没有理想化的处理,作画程序更为直接,更注重对普通下层人物的描绘,更加强调对人的精神或者心理状态的表现。更直接的体现了西方绘画的思想——人性的解放,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所以徐悲鸿的油画多以人物为题材,基本上不使用传统罩染技法,而采用直接的现实主义的绘画技法,吸收印象派绘画的色彩。下图中《自画像》是徐悲鸿留法之后的作品,从中可以清晰的看出徐悲鸿的艺术取向。
《自画像》 徐悲鸿
其次:徐悲鸿在留学法国之前,他已经对中国写意绘画有了深入的学习研究,已经是一位成熟的中国画家。在法国学习西方绘画的时候并没有停止对中国绘画的思考,他在思考中国绘画需从法国“拿来”什么。他希望将西方绘画的人文主义精神引入中国绘画。那么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将西方的现实主义的绘画技法,以及印象派色彩的技法应用与中国的人物题材的绘画。所以归国后他使用这些技法画了很多中国特有的人物肖像绘画,其中包括一些徐悲鸿的自画像。 在被西方绘画的魅力所吸引的同时,更加激起他的爱国热情,更加激起他对改良中国绘画的渴望,“他面对《希阿岛的屠杀》,暗自发誓说‘我们中国也一定会有具备民族风格的《希阿岛的屠杀》!’”于是归国后,他发表了《中国画改良说》,创作了《田横五百士》,《徯我后》。虽然《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是根据历史小说创作的,并非现实主义的绘画,但是在技法的使用方面同现实主义绘画是一致的,而且这两幅画最适宜用这种技法来表现。
原因之三:他还希望中国写意绘画中能够吸取西方的科学观察方法,他认为“由日益成熟的写实传统向写意抽象转化,将现代派推向极致,在西方蔚为大观,因为写实在西方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历程。而他觉得,中国绘画改革则相反,急需汲取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尤其是引入西方绘画的科学理论与训练方法,因为中国需要补上这一课”中国的绘画改革需要学习西方绘画中的科学的观察与表现的方法,即对于解剖学与透视学以及色彩光学的应用,当时中国的落后使得徐悲鸿更愿意接受一些新的东西,在法国也一样,印象派虽然画法直接,一般不追求细节的深入刻画,但是印象派仍然是写实的,尤其是对光,色的表现更加写实而且更有成就,现实主义与印象派对中国绘画现状的借鉴意义更大,即他希望在中国写意绘画中注入西方的写实技巧,包括西方的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光学原理应用等。而且直接画法与中国写意画作画程序也更为接近,因此也更容易被中国绘画“拿来”。
第四:徐悲鸿的老师弗朗索瓦•弗拉孟的作品虽然大多是古典绘画,但是相比过去的古典主义绘画,他的绘画颜色更加直接,色相更加明确,因此,他对印象派色彩的原理是很清楚的,帕斯卡•达仰•布弗莱的作品使用了传统罩染技法,但是他的绘画取材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实主义绘画题材。而贝纳尔的绘画中则完全的运用印象派的色彩,费尔南德•柯罗蒙的绘画色彩也较为鲜明,这些因素决定了徐悲鸿有机会全面的学习现实主义绘画的直接画法与印象派的色彩原理,加上他经常参观欧洲的美术馆与博物馆,对现实主义绘画与印象派有全面的直接的认识,这些因素是徐悲鸿的艺术取向的客观因素。
注释:
[1]傅宁军.悲鸿生命——徐悲鸿的生前死后[M].人民文学出版,2013.
[2]徐悲鸿,文明国.徐悲鸿自述[M].安徽文艺出版,2013.08.01.
[3]傅宁军.悲鸿生命——徐悲鸿的生前死后[M].人民文学出版,2013.
[4]刘明山.从画师到大师——徐悲鸿[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