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和棕熊比赛的启示:你的激励政策能否得到团队的响应
2016-06-14
黑熊和棕熊喜食蜂蜜,都以养蜂为生。它们各有一个蜂箱,养着同样多的蜜蜂。有一天它们决定比赛看谁的蜜蜂产的蜜多。
黑熊想,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于是它买来了一套昂贵的测量蜜蜂访问量的绩效管理系统。同时,黑熊还设立了奖项,奖励访问量最高的蜜蜂。但它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它只是让它的蜜蜂比赛访问量。
棕熊与黑熊想得不一样。它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花蜜越多,酿的蜂蜜也越多。于是它直截了当告诉众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它花了不多的钱买了一套绩效管理系统,也设立了一套奖励制度,重奖当月采花蜜最多的蜜蜂。如果一个月的蜜蜂总产量高于上个月,那么所有蜜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奖励。
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比赛的结果是: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
同样是采用了激励手段,两个团队也同样都尽力去做,但结果却差别很大。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是不是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呢?比如由于你对团队采用了不同的绩效考核手段和激励机制,收到的效果会完全不同。
黑熊花高价钱购买一套评估体系很对,但它的评估绩效没有与最终的绩效直接挂钩。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多地提高访问量,却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黑熊只强调“访问量”而不是采集量,所以,黑熊的蜜蜂采用的是蜻蜓点水式的采蜜,而实际工作成效并不大。
另外,由于奖励范围太小,蜜蜂们为搜集更多的信息,相互之间变成了竞争对手,相互封锁信息。因为相互之间竞争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在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时,它会不告诉同伴,因此导致团队意识缺乏。
而棕熊就不一样,虽然它只是花了不多的价钱购买一套评估系统,但它能有效的带领团队,充分调动团队的积极性。首先,它的团队明白竞争对手是谁,这次比赛的方法,并被告之若一个月的花蜜产量高于前一个月,那么所有的蜜蜂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奖励。棕熊的团队在奖励范围上比较广,而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之间会进行分工,嗅觉灵敏,飞得特别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好最多,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到那儿去采蜜,剩下的负责将采集到的花蜜储藏,并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同样可以捞到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而是个有着明确分工、相互协作的团队。
激励是企业提高工作效率常用的手段,但不同的激励方式,对企业产生的效果不一样。要注意到你的激励政策是否能得到团队的响应,你的激励政策是否会给团队带来另一个极端,不要像故事中的黑熊一样,只求访问量,而忽略了工作实效,要看谁的蜂蜜采集的量多,而不是次数。
黑熊认为蜜的产量取决于蜜蜂每天对花的“访问量”,因此将目标设定为“访问量”;棕熊认为蜜蜂能产多少蜜,关键在于它们每天采回多少花蜜,因此将目标设定为花蜜的采集量。在目标设定方面,黑熊考核过程,但是过程与结果相关性不大;棕熊评估指标与最终的结果紧密挂钩,因此,取得胜利也是理所当然。
黑熊的蜜蜂由于都想领到奖励,于是将个人发现的信息进行封锁,是典型的个人作战;而棕熊的蜜蜂由于棕熊能事前做统一部署,安排飞得快的蜜蜂寻找花源,将力气大的蜜蜂安排去采集,部分留守在家制作蜂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团队作战。它们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成员间相互信赖、支持,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不计较太多的个人利益,相互团结,整体运作。
企业到底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方法,推行什么样的激励方式,管理者是关注过程还是最终的结果,这是作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