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长沙国透雕龙凤纹玉环
2016-06-14琼HuQiong
□胡 琼Hu Qiong
西汉长沙国透雕龙凤纹玉环
Jade Huan with Dragon and Phoenix Design in Openwork
□胡琼
Hu Qiong
This Jade was 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Changsha Kingdom of Western Han. Its beautiful design came as a great surprise to modern people. The article analyses its decoration, craft, color change etc, and compare it with other jades from other tombs of Western Han.
在已发掘的西汉长沙王室墓中,曹墓是出土玉器相对较多的一座。曹墓早年被盗,但考古发掘仍出土了三百多件文物。其所出玉器共46件,包括玉印3件、单面透雕龙马玉珩2件、鸡心玉佩2件、玉环2件、玉瑗1件、玉璧12件、玉璜6件、玉贝12件以及其它玉器6件。这座墓发掘于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长沙市咸嘉湖陡壁山,位于长沙王陵区内,墓中出土了“曹”玛瑙印两方,“妾”玛瑙印一方,故被命名为“曹”墓。根据墓中出土器物的形制大小及规格,整理者推断,曹墓的年代当与徐州小龟山汉墓和满城汉墓的年代相去不远,是西汉中期武、昭、宣时期的墓葬,而“曹”其人的身份很可能是长沙王的近亲或妻妾。①
该墓的黄肠题凑结构内,分为外椁和内椁两部分,内椁内有三重棺。这件透雕龙凤纹玉环(图1)出土时位于内棺中,与其它的四十多件玉器散乱地放置在墓主人周围。
图1 西汉 长沙国透雕龙凤纹玉环
这件玉器是曹墓中最具代表性的妆饰玉器,其玉质较好,设计精巧,受沁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研究西汉玉器具有重要价值。
玉环直径8.5、内径3.1、厚0.3厘米,重33.8克。玉质为白色。体扁平,中间有一圆孔,两面纹饰相似,皆以镂空加饰阴线琢成龙凤相勾连的图案,中间缀以流动飞卷的云气纹,给人以龙腾凤舞、云卷云舒之动感,琢刻十分精妙。
以肉眼观察玉环未受沁的部分,该玉器的材质可能是来自新疆地区的和阗白玉。器物整理者指出该玉的玉质为青白色②,似乎并不符合事实。典型的青白玉在古代玉器中十分常见,如1993年长沙望城坡出土的西汉螭龙纹玉环(图2)、河北省满城县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附透雕饰玉璧、北京海淀区北京师范大学工地清代黑舍里氏墓出土的明代玉壶等③,都是典型的青白玉,玉色淡青泛白,与这件玉环有明显的差别。事实上,该玉环玉质应为白色。汉代随西域交通的大规模开通,采运玉石原料更为便利,新疆和阗玉大量进入中原地区。这一时期的玉材选料更精,玉质除青玉、黄玉、墨玉外,白玉开始兴盛,成为玉中上品。
图2 西汉 螭龙纹玉环
玉环有一大半受到了沁蚀,受沁处大部分呈灰白色,局部呈黑色,少部分呈黄褐色,表面无光泽,完全不透明,可见受沁程度较高。据地质专家研究,古玉久埋于地下,会受到非常彻底的风化淋滤作用(淋滤作用是可溶性物质溶解后经扩散、渗流而被带出的过程。溶解过程持续进行的条件是地下水必须是流动的),古玉的内部晶体之间失去粘结力,从而导致玉质疏松、硬度下降、透明度下降、颜色发白。古玉受沁变黑、变黄,可能缘自外界环境中铁元素的渗入。④
汉代的玉环多种多样,有的素面,有的饰云纹、几何纹等,有的透雕动物纹、龙凤纹。这件透雕龙凤纹玉环的出彩之处在于它的造型设计颇具匠心。总体上看,它是一个较为规整的玉环的形状,但却不像汉代一般玉环的纹饰那样呈对称式或重复式布局。它是以连续的横“S”形组成一个圆圈,作为主体架构,再在其上随机添加龙纹、凤纹和云气纹。其主体结构—横“S”形带状区域内,随形阴刻了一道道线条,使其更加富有动感,好似飞舞的彩带,又好似龙凤穿梭云中留下的幻影,将多个龙凤勾连起来。玉环的透雕工艺,更加突出了玉环的轻盈、龙凤纹的飘逸,其设计新颖而不囿常规,构图变幻莫测,纹饰华丽却不落俗套,风格轻盈不呆板,整体上又显得和谐规整,呈现出玉环的基本形状。玉环上的龙凤纹和云气纹多比较抽象模糊,有的甚至只有一个龙头或凤头的侧影,不仔细辨认很难看出“庐山真面目”,龙凤出没于云霭之中,或隐或现,神秘玄妙,整体形象充满动态和灵气,这是汉代玉器图案装饰的一大特点。这种设计方式还见于满城汉墓出土玉鸡心佩、玉螭虎纹珌、山东巨野红土山墓出土玉螭虎纹剑首⑤、长沙望城坡出土的西汉螭龙纹玉环⑥等。该玉器的创作,线条灵活优美,大气而不拘小节,好似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与同一时期其它地区的玉佩饰风格不同,很有自己的特色。
龙纹、凤纹在上古时代就已出现,商周时起,龙凤纹就已被合用于玉器装饰⑦。龙凤纹的文化内涵,有的学者认为,龙为水神,属阴兽,凤是火鸟,属阳鸟,龙凤合雕代表了阴阳交合万物生的自然祥和的状态。⑧也有学者认为,龙凤纹其强烈的运动感与楚文化十分相似,应该是楚文化在汉代的继承和发扬。⑨还有学者指出,从《诗经·大雅·卷阿》篇里可知,西周初期人们常用凤凰喻指臣工,喻其辅佐“龙”(天子)而使四海祥和,后来才演变为具有美人君子寓意的“龙凤呈祥”。⑩
类似于此件玉环上的脑后有角,鼻端上翘的龙头形象早在西周就已出现(图3),而凤鸟的形象在商代就已具备尖嘴、弯喙、高冠的特征(图4),只是那时龙凤形象较为威严,玉器风格庄严肃穆。从战国时期开始,龙凤纹一改春秋之前的呆板形象,变为曲身回首、以流畅曲线为主的活泼形象。西汉的龙凤纹继承了战国时期龙凤纹气韵生动的特点,呈现出更加多样的态势。有的遒劲有力,如1968年河北省满城县陵山1号墓出土的透雕双龙谷纹玉璧、1983年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的玉龙凤纹重环玉佩(图5);有的平实简洁,如西安市文物局藏凤鸟纹玉觽、南越王墓出土玉龙虎并体带钩等;有的精雕细刻,如江苏扬州宝应天平镇戴墩汉墓出土的西汉龙凤纹韘形玉 ,其龙角紧贴于颈部,眼部大而有神,嘴大张而露齿,有紧密排列的麟纹和雕琢细致的龙爪,在形态上已经接近后代的龙纹。可以说,曹墓的这件透雕龙凤纹玉环,在风格上属于平实简洁的类型,其龙纹脑后有角、鼻端上翘、凤眼圆形阴刻、凤冠高耸等特征看来,玉环上的龙凤纹与西汉其它玉器上的龙凤纹造型大体相同,但其将龙头简化、龙身隐去、凤的形象也较平实亲切,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总体上来说,与那些显示贵族风范的庄严、傲然的龙凤纹玉佩风格已经迥然不同,更加偏向装饰的秀美之感。
图3 战国 透雕龙纹玉佩
图4 战国 透雕龙凤纹青玉佩
图5 七璜联珠组玉佩
从工艺上来讲,这只透雕龙凤纹玉环主要采用的是阴刻和透雕的手法,它的纹饰基本都是曲线,而其刀法凝练,线条流畅,从容自然。在汉代,铁制工具已经普遍运用于制玉作坊中。汉以前的玉器多为扁平片状,上饰以浅浮雕纹饰,圆雕与镂空器物较少,长沙出土的汉以前的玉器也显现出这一特点,如1982年长沙市黄泥坑出土的战国透雕龙纹玉佩、1987年长沙市五里牌出土的战国透雕龙凤纹青玉佩等。随着制玉工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汉代玉器中高浮雕和圆雕作品明显增多,镂空器物亦屡见不鲜。透雕龙凤纹在西汉时期已十分普遍,如南越王墓出土玉镂雕双凤格、玉镂雕双螭龙纹谷璧等,都是采用的透雕的手法。这使得西汉时期龙凤纹玉佩十分灵动、飘逸、动态十足。
从大小、形制、材质、纹饰风格等因素来看,这件透雕龙凤纹玉环应该为装饰用玉器,是墓主人生前喜欢的贴身装饰物件。这件玉环与西安东郊窦氏墓出土的熊纹猴纹变形龙纹镂空玉环和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玉镂空龙凤纹环比较相似,窦氏墓玉环为一组玉组佩中的最上端的佩饰,其下还连缀有玉珩、觽形玉佩等佩饰。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带玉环的组佩多达11套。曹墓玉环应该也是一组玉组佩中的最上端的构件,同墓还出土了龙马纹玉珩2件、玉璜6件,可能与玉环同为一组组佩。组玉佩,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玉器组合形式。西周时期,组玉佩已开始兴盛。1991年河南三门峡虢国M2001号墓是西周晚期虢国君主“虢季”的墓葬,其出土的七璜联珠组玉佩,是由玛瑙珠和琉璃珠联缀而成,曹墓中出土了24件水晶珠、玛瑙珠,很有可能也是联接透雕龙凤纹玉环和其它玉佩的的小饰件。
①长沙市文化局文物组《长沙咸嘉湖西汉曹女巽墓》,《文物》1979年第3期。
②⑥⑫王立华《长沙馆藏文物精华》,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
③古方《古玉的玉料》,文物出版社,2009年2月。
④王荣《古玉器受沁机理初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⑤⑬中国美术全集编辑委员会《中国美术全集·玉器》,第82页,文物出版社,1997年9月。
⑦⑧张帅锋《周代龙凤纹玉饰初探》,《收藏界》2011年第3期。
⑨袁建平《西汉长沙王、王后墓出土玉器及有关问题的探讨》,《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十辑。
⑩杨柳《原始社会至唐代龙凤纹的演变及规律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⑪季寿山《玲珑剔透的西汉龙凤纹形玉佩》,《收藏家》2000年第10期。
⑭刘云辉《陕西出土汉代玉器》,第240页,文物出版社、众志美术出版社,2009年6月。
⑮河南博物院《品鉴》,第45页,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年10月。
(责任编辑:刘昱)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