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背后:中国强势突围
2016-06-14本刊编辑部
G20背后:中国强势突围
在G20上海会议召开的背后,在全球经济形势既复杂又不稳定的前提下,既要背负着经济下行的压力,还要全面铺改革的中国又将怎样突破重围?
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2月26日在上海举行,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金融市场波动,国际经济界特别倚重货币政策的语境下,这次会议非常引人关注。
中国仍是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之一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全球经济态势可谓风云突变、纷繁复杂,距离2016杭州G20峰会正式召开还有6个多月的时间,但一场有关于全球“货币战争”的讨论已经在上海拉开帷幕。放眼全球,由于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重挫、贸易增长低迷、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等多重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加以应对。
不仅是欧盟、日本等传统经济体,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也加入到这场旷日持久的货币战中,试图依靠贬值自身货币来提振需求。一份报告显示,此轮货币贬值潮中首屈一指的是拉美新兴经济体货币,平均贬值幅度超过32%;其次就是以俄罗斯、土耳其为代表的欧洲新兴经济体货币,平均贬值幅度也达到了26%。
外部环境不理想,中国自身的经济也在承压前行。2015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实际增长6.9%,比2014年回落了0.4个百分点,从历史来看有些偏低。根据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估计,2015年全球经济增长为2.4%,这是2010年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阶段以来的最低水平。
世界贸易组织快报显示,2015年前11月,全球货物贸易进口同比下降12.8%,也是近年来最差。受其影响,中国出口2015年下降了2.8%(按照人民币计算下降1.8%)。这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长达30多年实践里的第二次负增长(上次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对国内经济带来了巨大下行压力。尽管如此,中国的增长率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同期表现相比,仍然算得上是不错的成就。根据各国日前发布的统计和IMF预测值,美国、欧元区和日本2015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是2.4%、1.5%和0.4%;俄罗斯和巴西经济衰退幅度达3%左右。除了印度仍可能保持7.2%的较高水平之外,主要经济体增长普遍显著差于上年。按照现价美元估算,2015年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可达13.5%左右,比上年提高。
按照世行数据估算,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6.1%,比2014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拉动全球经济增长达0.625个百分点,仍高于美国,居全球第一位。2015年中国GDP净增4650亿美元,相当于一年新增了1.5个南非或2.3个越南的经济总量。中国经济仍然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最积极因素,贡献率和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百分点均保持稳定甚至有所提高。
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会上指出,中长期结构性问题是当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深层次原因。
财政货币“双松”鼎力前行
国际上有人期待中国能够像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那样,再度采取大规模刺激计划以提振世界经济。不错,2010年和2011年,受一揽子刺激计划的影响,中国经济迅速回升,拉动全球增长的效果也有所提高,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贡献。但是,中国为此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到现在还在消化前期刺激政策的负面作用。近两年来,中国正是在总结前几年经验和深刻教训基础上,采取了更具针对性的“精准”调控方式,才能在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为稳定全球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
因此,在如此内外交困的大背景下,中国该如何自处?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宏观政策是否会发生变化?对此,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解释称,增长不应只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也应发挥作用,而从近期财政部的一系列表态来看,更积极的积极财政政策确实已经在路上。
自从去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财政赤字率提出合理猜想后,提高财政赤字率就被视为是财政政策将进一步扩展的信号。朱光耀明确表示,中国今年有空间提高财政赤字,具体提高多少将在全国两会期间见分晓。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也在近期发文表示,未来一段时期,可将我国的财政赤字率提高到4%甚至更高水平,因为中国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政府的债务情况也普遍向好。
而在货币政策问题上,中方的态度始终比较坚定。就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召开前夕,财政部长楼继伟强调,所谓让人民币贬值的提议不过是炒作,议程上并没有这一话题。与许多国家不断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同,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都是稳健的货币政策。
不过在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看来,虽然在货币政策的措辞上,我们使用的是具有自身特色的“稳健”二字,但实际上中国的货币政策也在逐渐宽松,与财政政策形成“双松”的局面。一组数据也辅佐了这一说法,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统计显示,去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5.8%。人民币贬值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在融资规模上,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51万亿元,同比多增加了1.04万亿元。
楼继伟指出,深化结构性改革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中长期挑战的根本手段,核心是矫正各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中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其中包括简政放权及放松管制、价格改革、鼓励创新、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他表示,目前看,改革总的效果是好的,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15年,中国经济中消费占GDP比重达到66%,服务业超过55%,投资占比大幅减少,但社会投资特别是技术设备投资增长较快。这些改革措施使资源配置得到改善,就业比较充分,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支撑了全年6.9%的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媒体2月26日文章写道,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大力肯定中国的改革政策,并认为没有必要具体担心中国经济。朔伊布勒不仅赞赏中国将结构性改革作为此次G20国会议重点议题之一,更表示,德国2017年作为会议轮值主席国时,也将延续这一路线。
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国信心
尽管中国在宏观政策的决策上与G20其他成员国有所区别,但在业内看来,置身于全球经济的大环境中,中国绝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互取所长。朱光耀也表示,全球经济存在下行风险,G20成员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应对挑战,提振全球市场信心。
外媒称,李克强表示,G20成员国不能只考虑自身经济的增长,还要考虑其政策产生的外溢性影响,各国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据日本《读卖新闻》2月28日报道,能否平息年初以来的金融市场动荡,是27日会议的焦点。“震源地”中国极力展现协调姿态。报道称,随同日本财务省参会的人士表示:“如果人民币暴跌,各国都会很困扰,所以期待中国拿出稳定人民币汇率的政策。”中国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中国经济减速导致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强,资金不断从中国流出。这引发金融市场混乱。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 月26日罕见地举行记者会,强调中国不会允许人民币贬值。这一先发制人的举措让各国稍微安心。中国的一系列对策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各国的担忧。
报道称,中国最大限度地利用G20这一舞台来推进本国的改革。中国正官民一体推进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在此次会议上,中国提议设立结构性改革评价体系,各国以量化标准互相评价结构性改革的进展。被批评改革滞后的中国成为评价体系的倡导者。
我们也应当看到,目前,各国之间的政策对话与交流还不够充分,一些发达国家政策制定者缺乏对别国国情的客观认识和包容,全球治理结构改革任重而道远。今年的G20首脑会议将在中国举行,中国需要以此为契机,更好地学习和借鉴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与教训,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结构改革和规则制定,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沟通,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良性互动创造有利条件。
(《北京商报》2016.2.26、中国日报网2016.2.2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