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2016-06-14胡杰
胡 杰
(安徽省池州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黄梅戏剧团分公司 安徽 池州 247100)
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胡 杰
(安徽省池州市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黄梅戏剧团分公司 安徽池州247100)
【摘 要】塑造好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是一个戏曲艺术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终的艺术要求。作为演员要想塑造好舞台形象,仅仅依据剧作家笔下的角色和依靠导演的说戏去照葫芦画瓢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关键词】塑造;环境;人物形象
演员创造角色,塑造形象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娴熟的技巧和诸多文化艺术素养,包括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炼生活。那么,我所饰演的鈡莲——一个卖茶女子该如何从基点开始塑造呢?我以为,应该先从生活着手。我想,一个演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虽然我没有采茶卖茶的经历,没有这方面的体会,可这不妨碍一个演员对于角色形象的塑造,因为生活中不乏这方面的知识,可以深入体验乃至模仿这个过程,了解其产生的多种原因和多种形态表现。
鈡莲是《烟雨杏花村》这本戏中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她身世凄凉,自幼失去双亲,无依无靠,是她的婆婆将其收养,抚养成人,她和婆婆的儿子青梅竹马,情投意合,谁知刚刚准备成亲,丈夫却不幸涉水南湖丧了性命,剩下寡母孤女,生活没有着落,是当时的池州太守李方玄爱民如子,为她婆媳在茶田上盖了一个小小茶亭,聊以糊口,另外又免除了她家的赋税,这让鈡莲感激不已,谁知好景不长,李大人被人陷害,罢免官职,下落不明,鈡莲为报深恩,轻信小人之言,被其利用,幸遇新上任的杜牧杜太守解救,这才没有铸成大错。那么对于鈡莲(如图)这个人物的塑造我写两点心得体会。
鈡 莲
一、准确理解角色是演员创造角色的前提
精研剧本,分析角色,乃是创作之前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好的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在接受角色之后,要先精读剧本和有关资料,了解角色所处的背景和特定环境,准确地把握、理解“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你逐渐进入“角色”,以致你的一颦一蹙就是角色的一颦一蹙,这时角色就成了你自身,成了你艺术创造的“对象化”,至此,演员的艺术创造力才能从角色扮演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我在饰演“鈡莲”时,是先从熟读剧本开始的,通过对剧本的反复研读,了解到在这本戏中,鈡莲是一个涉世未深年仅十八九岁的卖茶女子,她勤劳,自立且坚强,又善良,大胆,正直,淳朴,待人接物热情真诚,丧夫后心疼婆母,不愿再嫁,对婆婆不离不弃,对父母官李大人知恩必报,为救大人不顾一切,挺身而出,敢作敢当。但因年轻幼稚单纯善良,以至于被人利用而毫不知情。既然有了生活依据和人物的行动线,对于演员来说,则有了心理依据,也就有了创作表演的依据。在此基础之上,我结合自己的舞台实践,借鉴吸收各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与艺术手段,利用戏曲程式化的技巧把握人物性格的内心分寸、尺度,把人物背景的支撑作为重要依据,运用准确适度的眼神,身体动作的幅度大小,以及呼吸的深浅来真正做到真听,真看,真思考。
二、唱腔上的技术处理是演员角色创造的需要
作为表演艺术,黄梅戏的唱腔是影响和制约戏剧舞台效果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明代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论及戏曲声腔时说过:“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
在“中计”这折戏中,我对唱词唱腔反复推敲、仔细揣摩,在舞台演唱时根据剧情表达的需要,对唱腔作了各种特定环境下的不同的演唱处理。如:在鈡莲知悉婆母把自己当做亲生女儿,并求她不要管年迈的自己而再出嫁时,鈡莲悲从心起,在高潮音乐过门时喊出痛彻心扉的“婆……婆……”扑到婆婆的怀中,泣不成声的演唱“我的好心的婆婆呀……”我在演唱这一句时处理成:在一句撕心肺裂的喊白“婆婆”过后,我要求乐队老师给我自己清唱,全场鸦雀无声,我先屏住呼吸,轻发“我的”两字,强调“好”字,“心的”两字用喉头哽住的哑音发出,在第一个“婆”字发出时,立刻把音休止掉,再把气息往下一压,再发第二个“婆”字,然后慢发波音,再大吸气,哭发最后的“呀”字突出爆发情绪。力求做到以声传情,以情感人,以此表现和婆婆之间真挚的母女深情。
经过多部戏的打磨和塑造,让我认识到:一个好的演员在舞台上最终展现的是角色的突出性格和真情实感,塑造的是人物的独特形象与灵魂。作为一个热爱并终身从事黄梅戏艺术事业的演员,就应该秉承传统而又要不囿于传统,要在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基调与其微妙变化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敢于通过对唱腔、眼神、身段、表情等表演方式、技巧上的借鉴、吸收、融合与创造,呈现给观众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七仙女”角色塑造的几点感悟[J].池州学院学报,2008-8-28.
[2]综合艺术更需要综合素质[J].黄梅戏艺术,2009-9-25.
中图分类号:J8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