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关心叫伤口撒糖
2016-06-13苏清涛
苏清涛
关心,不仅仅是一种意愿,更是一种能力,如果你明知一个朋友正处于失意中,却还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去关心,如同“伤口撒糖”,感受不会比伤口撒盐好。
我的一个堂哥,初中尚未毕业就外出打工了,混得很不好,加上文化水平低,就堕落成了犯罪分子,因抢劫罪被判刑八年。堂哥出狱回来后,我妈把他的手机号告诉我,让我打个电话表示一下关心,“多安慰他”;同时,大伯也把这个堂兄的手机号告诉自己的儿子,即我堂弟,让他关心一下。
堂弟拿到这个号码后,问我这个“慰问电话”该怎么打,我说:“我们就不用打这个电话,没法打啊;即便是要打,也不应该在他刚出狱回家这个敏感时刻打。”
怎么打呢?你想想,我们在电话上怎么问堂哥呢,开场白应该是怎样的?“哥,你回来了?” 哥本来就是这个家里的人嘛,你说“你回来了”,不就是在提醒他,他过去的几年不在家里而在监狱里吗?如果这个“安慰电话”非要打,最好是拿点儿不痛不痒的话题乱扯一通,让他觉得你还是把他当个“正常人”看待的,而不是表现出一种不同寻常的关心。
某些情况下,我好久没有了解到某个朋友在某个方面的动态了,我很想知道他/她最近是否“还好”;但我只会通过别人来侧面打听,而不敢向他/她本人正面询问——充其量只敢问那种客套式的“最近怎么样”,因为这样的问题对方很容易搪塞过去;却不敢直截了当地问那些很具体很细节的、我最想了解的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我的直觉已经告诉我,他/她目前很不顺、心情很糟糕!现在我直截了当地去关心他/她,倘若我的直觉是错的,他/她现在“一切都好”,那倒还好;最怕的是,倘若真相跟我的直觉一样,那么,此时,我的关心,既有可能给他/她带来安慰,帮助他/她减轻痛苦,也有可能重新唤醒他/她对那份原本已经淡忘的痛苦的回忆,让他/她再痛苦一次。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说:“当我们向一个亲人或朋友复述自己的一个不幸遭遇时,流的泪比当初经历这件事的时候还要多。”
我当然承认你对别人的关心是出于好意,可是,一种伤害了别人的好意,又能算是怎样的好意呢?如果只有这种热情和爱意而没有采取合适的方式,那你的关心可能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也许,在找到合适的关心方式之前,“假装冷漠”也是关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