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6-06-13胡霞
胡霞
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分析
胡霞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抽选艾滋病高危人群255例为研究对象,本组对象均给予健康教育,测定实施健康教育前后本组对象在疾病知识以及疾病防治知识上的差异。结果 在实施健康教育前本组对象安全套使用率为64.7%(165/255),健康教育后本组对象安全套使用率为92.2%(23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后本组对象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得分、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得分相较健康教育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其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其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看法,提高其安全套使用率,值得推广。
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健康教育
艾滋病高危人群指的就是患上艾滋病危险程度极高的人群,本次研究将以艾滋病高危人群为对象,探讨健康教育在研究对象干预性防治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0年1月~2012年2月干预的艾滋病高危人群255例为研究对象,本组对象中男135例,女120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28.2±3.7)岁。本组对象分别包括女性性服务人员60例,外来务工人员75例,男男同性恋者5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70例。
1.2 教育方法 首先应该由专业人员对本组所有对象进行宣传教育,包括艾滋病的病发原因、诱发原因、发展阶段、造成后果、防治方法、不良反应、禁忌事项等诸多注意内容,具体宣传教育方法应该包括宣传手册以及宣传单的发放、视频播放、已病发人群现身说法等,加强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整体知识的全面了解程度;其次应该由专业人士在不暴露对象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深入各组人群日常生活环境、职业环境中开展健康教育,结合对象实际情况向其说明当前部分措施诱发艾滋病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促使研究对象更改当前有可能引发艾滋病的举措,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心疑问并回答。专业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务必要劝解研究对象前往医院或者相关机构进行定期体检,若患者自我感觉有不良症状时应该立即向医院或者相关机构求救。专业人员还应该联合政府部门、公益机构等定时为相关对象发放安全套,指导其正确使用安全套等相关知识;最后,相关专业人员还应该针对调查对象中某些背景、经历较为相似的人进行组织集会,指导其讨论各自的生活背景、知识观点、预防技能等,在组织集会的过程中确立核心教育人员并由点及面,使个人掌握的艾滋病防治知识逐渐扩建到整体范围中去。专业人员还可以联合政府部门、相关业主等建立长期咨询检测点,向附近人群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整体范围内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程度。
1.3 观察指标[1-4]本次研究中由医学专家联合心理学专家共同制定调查问卷,要求工人员在调查问卷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保护研究对象的个人隐私,尊重对象并要求调查对象以真实、客观的态度详细全面的完成调查问卷,调查过程中相关专家应该负责看管整个过程中并指导其正确流程,保证调查的真实性、科学性。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调查对象安全套的使用情况;(2)调查对象有关艾滋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安全套的实用知识等,涵盖24个条目,得分范围0~72分,得分越高则代表研究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越高;(3)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的具体态度,包括对艾滋病的接收情况、对艾滋病患者的看法等,涵盖11个条目,得分范围0~19分,得分越高则代表研究对象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越积极;(4)调查对象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艾滋病的危害、传播以及防治等,得分范围0~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对象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6.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象教育前后安全套使用情况 在实施健康教育前本组对象安全套使用率为64.7%(165/255),健康教育后本组对象安全套使用率为92.2%(23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象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得分情况 实施健康教育后本组对象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得分、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有关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得分相较健康教育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本组对象教育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对比(x±s)
3 讨论
艾滋病是当前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疾病,患者由于感染艾滋病毒而造成自身免疫系统中毒,患者随着病情发展而不断丧失免疫功能,引发人体多种恶性疾病类型,对患者生命安全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5]。事实上,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可长达8~9年,艾滋病发之前甚至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正常工作与生活[6]。有关统计显示[7],当前我国艾滋病患者主要以青壮年群体为主,患者病发年龄多位于18~45岁之间,往往患者是性生活较为活跃的年龄阶段。同时近几年来我国艾滋病患者中有关吸毒、血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病发人群数量逐渐降低,而以性接触为传播途径的患者数量则不断上升,可以预见的是普通人群中艾滋病患者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对社会安稳以及人民生命安全均会造成严重威胁[8]。
事实上,当前有关艾滋病的治疗、预防等均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就成为当前艾滋病患者的主要预防措施,也正因此,提高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行为预防对预防艾滋病患者数量不断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关人员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向人群对象全面介绍艾滋病基础知识,包括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诱发原因、严重后果等;其次结合对象实际生活环境指出其生活中可能诱发艾滋病的不当举措,指导其正确预防艾滋病以防感染,有关人员甚至可以通过艾滋病患者现身说法等措施使本组对象了解到艾滋病预防的重要性。避孕套作为预防性病以及艾滋病的有效措施,有关人员必须指导上述人群加强对避孕套的使用率并正确使用避孕套,避免艾滋病性传播的几率。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中艾滋病高危人群在实施健康教育后有关艾滋病知识以及预防知识、避孕套使用率等均明显提升,证明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其对艾滋病基础知识以及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其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看法,提高其安全套使用率,值得推广。
[1] 陈世平,徐波涌,汪鑫.九江市浔阳区艾滋病高危人群行为与认知情况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7):817-821.
[2] 杨建文,还锡萍,丁建平,等.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获取及心理需求方式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6):828-830.
[3] 刘江红,梅俏蕾,杨惠娟.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0,14(1):113-114.
[4] 苏欣,高峰,宋爱军,等.强化健康教育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疾病防治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影响[J].职业与健康,2015,31(9):1252-1254.
[5] 李丹,季莹.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13,34(14):46-49.
[6] 代守节,孙国升,李玉琦.健康教育在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性防治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8):5940-5942.
[7] 王婷,张瑞孚,马菲,等.太原市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状况调查[J].卫生研究,2010,39(1):73-75.
[8] 杨建文,还锡萍,李小宁,等.江苏省三类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水平综合评估和比较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1):821-82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5.106
江西 333000 景德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科 (胡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