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6-13徐洪波

当代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后遗症中风针灸

徐洪波

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徐洪波

目的 探讨化瘀涤痰汤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化瘀涤痰汤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愈14例(25.45%),对照组治愈5例(9.09%),观察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0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和治疗后,2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针灸和化瘀涤痰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且无不良反应。

中风;后遗症;针灸;化瘀涤痰汤

中风后遗症是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各种功能障碍,例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以及痴呆等,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老年性疾病[1]。中风后遗症的发生不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加重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所以积极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重大意义。本院在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了针灸和化瘀涤痰汤,现将应用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1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相关内容,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患者神志清醒,病程均≥1个月,肌力<Ⅳ级,并排除严重肝肾、心脏疾病及糖尿病患者。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组内均有55例患者。观察组中,女25例,男30例,年龄55~82岁,平均年龄(64.8±6.3)岁,病程1~18个月,平均(8.6±1.8)个月,其中出血性中风15例,缺血性中风40例;右侧偏瘫26例,左侧偏瘫29例;伴面神经功能障碍15例,语言功能障碍29例。对照组中,女24例,男31例,年龄56~83岁,平均年龄(65.5±26),病程1~20个月,平均病程(8.8±1.6)个月,其中出血性中风16例,缺血性中风39例;右侧偏瘫24例,左侧偏瘫31例;伴面神经功能障碍16例,语言功能障碍28例。2组中风后遗症患者在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化瘀涤痰汤。方剂由黄芪60 g,地龙、归尾、丹参各15 g,红花、桃仁、石菖蒲、胆南星、陈皮、法夏、僵蚕各10 g,甘草5 g组成,以水煎煮,每天1剂,取300 mL药汁分早晚2次服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化瘀涤痰汤的用法与对照组相同,针灸取患肢的合谷、外关、曲池(上肢),足三里、解溪、昆仑、阳陵泉、风市、环跳、双肾俞(下肢)穴位,患者取侧卧位,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使用1.0~3.0寸不锈钢毫针直刺穴位,手法选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置30 m in,留针期间行针2次,每天1次。持续治疗10 d后,休息3 d,再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以持续治疗30 d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估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标准参考《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相关内容,结果分为:治疗后,可正常生活或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肢体运动及语言功能恢复正常,CT检查显示梗死灶消失或遗留软化灶,脑出血灶为部分软化灶或完全吸收,为治愈;治疗后,患肢肌力提高到Ⅳ级以上,生活基本可自理,语言功能显著改善,CT检查显示梗死灶明显缩小,脑出血灶吸收了60%以上,为好转;治疗后,患肢肌力提高到Ⅲ级以上,语言功能有所提高,生活可部分自理,梗死灶未减少,吸收的脑出血灶不足60%,为进步;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别,甚至有加重,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对比[n(%)]

3 讨论

中风后遗症的病程较长,而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会让社会负担增加,同时也会对患者的生活水平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风后遗症的发病率和致残率也越来越高,会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大的影响[2]。

中风,在西医中被称为脑出血、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类疑难疾病。在急性发病期,患者的脑局部血管受压闭塞或狭窄,脑部血管破裂或脑组织缺血坏死,脑部溢出的血流会对脑组织造成压迫,从而损害相应的脑组织功能[3]。临床治疗中风多采用抗血栓、止血、降颅内压、改善脑循环、营养细胞等抢救措施,患者渡过急性期后,常会遗留肢体偏瘫、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给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中风后遗症的病机在于脉络瘀阻、气虚血瘀,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益气为主[4]。中风后遗症为标实本虚之证,痰浊、血瘀为标,气虚为本,病变的关键在于痰瘀互结。故在本次研究中,选用了化痰通络、益气活血的化瘀涤痰汤,方剂重用黄芪,具有扶正益气、旺气行血之功效,胆南星、陈皮、法夏可化痰理气,红花、桃仁、归尾、丹参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僵蚕、地龙可散结行痰、化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5]。同时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黄芪具有改善脑水肿,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丹参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压黏稠度,改善微循环[6]。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后遗症最常用的方法,利用针灸对中风后遗症进行治疗,具有调和气血、激发潜能、疏通经络、振奋正气的效果,能对患者各个脏腑的功能和脑功能进行调节,能有效恢复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肢体功能[7-8]。本次研究发现,加用针灸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针灸和化瘀涤痰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且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1] 张尔琚,王雨,施静,等.浅谈中风后遗症的中医整体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2):73.

[2] 王佩,宋志超,王翠,等.益气活血通络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3,34(2):155-156.

[3] 王建利.中医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优势[J].中外健康文摘,2011, 8(22):430-431.

[4] 张艳.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2):266-267.

[5] 李芳.化瘀涤痰汤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10):751-752.

[6] 肖衍虎,郭莉萍.康复运动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8):133-135.

[7] 方娴.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应用[J].药物与人,2014, 27(6):95.

[8] 刘成忠.补阳还五汤加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23):20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8.107

辽宁 114012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鞍山医院中医科 (徐洪波)

猜你喜欢

后遗症中风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春天的“后遗症”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