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化工程:向世界一流工程公司进军
2016-06-13许帆婷张见明
□ 本刊记者 许帆婷 郑 斌 张见明
炼化工程:向世界一流工程公司进军
□ 本刊记者 许帆婷 郑 斌 张见明
SEG的工程技术实力已经与世界领先水平看齐,并在某些领域保持着较强竞争力。
2015年,在SEG(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的年报中,海外市场营业收入已经占到总收入的20%。经过五六十年的积累,中国石化炼化工程的技术实力已经与世界领先水平看齐,真正具备了“走出去”的能力,成为中国炼油化工拓展海外市场的“国家队”。
中石化炼化工程公司总经理闫少春告诉记者,未来SEG的规划是在“十三五”末,进入ENR(工程新闻纪录)全球综合排名前三十、石油化工领域前五,跻身世界一流工程公司之列。
炼化工程公司海外收入占比
既可以做专利商,也可以做承包商
谈到工程技术与工艺技术的关系,SEG技术部负责人肖雪军有个形象的比喻:“就像是裁缝和服装设计师的关系。”一件优秀的工程作品,除设计的含金量之外,也少不了工程师的独具匠心。然而,与世界上很多工程公司不同,SEG是一个“擅长时装款式的裁缝”。SEG具有丰富的专利、专有技术和工法,是中国唯一能以自主知识产权成套技术为主体建设大型炼化设施的企业。闫少春说:“我们既可以做专利商,也可以做承包商。”
没有技术来源,工程就是无本之木。SEG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是一个拥有技术的工程公司。目前SEG拥有1700余项专利,这些专利有的是自行开发,拥有100%的知识产权;有的是与中国石化其他单位一起开发,占有一定份额;还有一部分是与外部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合作开发,并占有份额。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石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拥有了现代化炼油厂全流程技术,部分技术世界领先;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石油化工主体技术,乙烯、芳烃、基本有机原料及合成材料等核心与专项技术快速突破。
SEG另一个突出的竞争力在于工程建设方面完整的业务链条。不少国际工程公司只提供EPC承包服务,前端的可行性研究、规划、基础设计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业务承担不了。SEG依托中国石化母公司的一体化优势,可以提供从一个项目诞生想法开始,可行性研究、基础设计,一直到建成开车,甚至后期的检维修、升级改造等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服务。 “这样的工程公司在世界上也不是特别多。”闫少春说。
炼化工程集团四建公司在海外开展高端业务。他们在马来西亚泰坦裂解炉项目中提供施工咨询服务,使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总部直管项目管理”模式,赢得业主方的赞誉。
SEG在海外工程市场上的独特竞争力,与中国石化的一体化优势息息相关。中国石化工程设计板块已经有五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国家炼油石化工业成长的全过程。肖雪军说:“炼化工程公司与中国石化是共同成长的。”中国石化有8家直属研究院,有全国各地的工厂可以建工业化装置,有资金的投入和支持。比如海南、青岛、广西等一系列世界级规模的大型现代化炼厂的建成,就是一体化优势最好的例子。
过去的十年,SEG完成了一系列世界水平的工程建设和项目建设。参与了中国16个千万吨级炼厂的规划和建设,承担了中国境内7个百万吨级乙烯新建与扩建中的6个;世界首套煤制烯烃(DMTO)、首套大型煤制油(神华煤直接制油)的工业化,开创了若干中国第一、世界第一;完成了川东天然气净化、重庆页岩气净化等大型现代工厂的建设;是中国最早的煤气化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者(合成氨等),目前东方炉技术也实现了工业化;大型石油贮罐、LNG贮罐的技术领先者。同时,完成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编制。
SEG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情况
海外项目积累经验和口碑
2015年7月,SEG与西班牙TR和韩国Hanwha公司组成的联合体获得科威特新炼厂项目(Kuwait New Refinery Project)EPC 1包,合同额42.4亿美元,其中SEG在联合体所占份额约17亿美元。这个全球最大新建炼厂项目联合投标成功,是SEG近年来大力开拓海外市场成果的缩影。
“中国石化炼化工程走出去已经有20余年历史,目前已经到了开花结果的阶段。”闫少春说,“去年SEG海外收入占比20%,今年一季度海外收入已经突破30%。”
最近几年,SEG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活跃。在众多海外市场中,最早进入并站稳脚跟的地区是中东。在沙特,“十二五”期间,SEG共承揽28个项目,合同金额27.6亿美元;2015年承揽了6个项目,合同金额9.7亿美元。在中亚,SEG承担了哈萨克斯坦芳烃项目和阿特劳炼油厂石油深加工两个项目。其中,已经完成的芳烃项目是哈萨克斯坦第一套石油化工装置,受到该国上下高度评价。在东南亚,SEG正在执行独立竞标得到的13.5亿美元的马来西亚炼化一体化项目(RAPID项目),以及合同额2.2亿美元的泰国IRPC聚丙烯项目。目前,SEG正在跟踪的项目有15个国家的34个项目。正在执行的项目有6个国家的20个项目,合同额约80亿美元。
谈到海外工程市场的经验,闫少春说:“国际市场对中国工程公司的了解不是很多。在‘走出去’方面,SEG还是新人。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宣传我们自己的能力,让业主信服。通过正在执行的项目,展示我们的能力,实现良性滚动发展。”
从项目运作本身来讲,海外工程和国内项目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相对于国内项目,海外工程涉及政治体制、国家法律法规、民族宗教、工程标准、国际贸易和金融汇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会遇到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历经20年的发展,SEG的海外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工程服务水平和海外竞争力不断提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海外项目的管理深度和业主的介入程度与国内项目有很大区别。”SEG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说。相比结果,外国业主同样注重过程及过程中每个节点的控制,强调计划的严肃性,这种理念与我们有些区别。另外,境外项目大多执行欧美标准,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标准意识还不是很强,必须加强研究、消化和吸收国外标准。海外工程,分包商来自不同的国度,在法律法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我们差异较大,EPC承包商对施工分包商的管理难度大大提高,需要加强施工分包当地化,提升施工分包管控能力。总结20多年的经验教训,目前SEG已经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海外项目管理体系,也培养了一支专业化的国际人才队伍。
闫少春介绍说,在开发市场方面,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依靠自身能力,参与国际公开竞标。SEG已经在马来西亚、泰国等完全公开竞争的市场上成功获得了项目,积累了经验。第二种模式,是借助“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融资带动工程。比如哈萨克斯坦阿特劳炼油厂石油深加工项目,就是业主从中国进出口银行获得买方信贷。在“一带一路”的政策背景下,中国金融机构对海外投资财力倾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这种“工程+融资”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不公开竞标,在价格方面比较好谈,还可以通过一些附加条件,推动中国设备制造的“走出去”。第三种是“工程+投资”模式,即利用中国石化对外投资机会,争取在集团公司投资的项目中提供可研、工艺包、FEED及EPC等方面的工程和技术服务。
除这些既有模式外,SEG也在与国际知名工程公司加强合作,形成联合体,共同开拓市场。这样做可以优势互补,分担风险,提高效率,也可以学习借鉴国际优秀工程公司的经验做法。
整合资源,“抱团出海”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王玉普在调研时要求,SEG要当好中国石化“走出去”的排头兵。“排头兵”不仅自身能力要强,还要发挥带动和引领的作用。
工程是各项资源的集成,工程能力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完整的综合实力。一个项目的实施,不光是设计院,还需要专利商、设备供应商、施工分包商等的协作与配合。
“中国石化炼化工程公司更多的是承担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闫少春说,“炼化工程的‘走出去’可以带动中国的技术、产品、设备材料、施工服务走出去。只有工程公司先行,项目先行,才能把各项资源有效整合在一起。”
目前,炼化工程海外项目采购已经占炼化工程总采购额的40%以上,同时采购占炼化工程走出去的EPC项目50%以上。装备制造与采购对炼化工程“走出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SEG在不断完善国际化采购体系的同时,带动和支撑了国内制造、材料领域的发展,在装备国产化的同时培育了大量的战略供应商。
近年来我国设备制造业发展很快,主动与国际接轨。以前,国内制造商在物流、运输、包装、外观等细节方面存在短板。国内市场形势不好,他们也在主动求变,希望与SEG合作“走出去”。现在,SEG在国内有一批长期紧密的合作伙伴,提升了炼化工程“走出去”在采购方面的竞争力,充分发挥了中国装备制造在工期与价格方面的比较优势。
2010年11月,宁波天翼制造的6台焦炭塔在上海港转驳运往印度,同船的还有韩国产的一批炼油装备。码头的船员看到锃亮美观的国产焦炭塔时,纷纷竖起拇指,称赞设备外观比韩国产的好看。
宁波天翼是SEG下属的装备制造生产企业。近年来,他们配合SEG“走出去”的步伐,其产品不断满足新加坡、哈萨克斯坦等海外项目的需求。闫少春说,下一步将对宁波天翼深化改革,利用SEG自有专利技术,研发生产高附加值的高端设备,增强市场竞争力。
除装备制造外,SEG还依靠中国石化一体化优势,提供从工程咨询、规划整合方案、融资策略和支持、FEED和EPC、PMC等“一站式”技术、金融方案,提供整合式服务,在充分发挥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以差异化经营业务模式,不断提高海外业务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