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高端碳纤维与中国的低端强化材料

2016-06-13魏道培

中国纤检 2016年5期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工业

魏道培

碳纤维是一代新型的强化纤维,属于复合纤维材料,内加树脂、金属、陶瓷,水泥和其他材料,既能形成一种新型的可用于航天、汽车、风能,压力容器、体育用具和娱乐设施。碳纤维属于具有特殊功能的新型材料,其加工工艺和生产要求较高。

2015年,在全世界碳纤维工业产品中,基于吡啶基偶氮的碳纤维占碳纤维产量的90%以上。全球这类纤维生产总量为14.2万吨,其中短纤维占70%。

全世界拥有大规模碳纤维生产能力的厂家主要在欧美日。2015年,全世界碳纤维五大厂商为:日本东京人造纤维织物公司、日本帝人公司、SGL公司、三菱人造丝公司及台湾塑料公司,以上公司占全球生产总量的60%。其中,东京人造纤维织物公司年产量达4万吨(含佐尔泰克公司年产量1.3万吨),占世界产量的28%。

2015年,全世界碳纤维需求量达5.9万吨,其中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和体育医疗器材的占比分别为22%、62%和16%。然而,业内所看到的却是,近年来,碳纤维的需求量呈暴增态势,尤其是汽车工业、风能、压力容器和其他市场。据行业媒体分析,到2022年,全世界72%的碳纤维将在各个行业普及应用,其中23%用于汽车,21%用于风能。就拿汽车工业来说,其材料越来越提倡轻质强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复合材料将为汽车工业利用。诸如宝马、奔驰、法拉利、通用、兰博基尼、福特和其他汽车制造商已开始用碳纤维取代钢材,宝马和SGL公司开发的新型车身碳纤维材料越来越多,宝马系列i3、i8甚至整个车身都采用碳纤维材料。2015年全世界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价值达15.8亿美元,并且在今后几年里,年增长率将达30%。

中国碳纤维工业起步较晚,能够大规模生产的范围主要在强化型复合材料领域,但中国的碳纤维工业发展却异常迅速。尽管目前生产规模较小,年产量较小,成熟的技术产能也仅限于T300型,但现在也已能生产T800型碳纤维。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公司掌握的技术较落后,成本过高。伴随近三年来国际碳纤维市场价格走低和生产效率低下,中国碳纤维生产企业面临经营困难的境地。2015年,中国碳纤维总产量为4000吨,且完全自给自足的不到20%。尽管如此,截至2016年2月15日,中国已突破日本封锁,逐渐开发出高性能的碳纤维。

2015年,中国大陆境内碳纤维制造商超过30家,未来5年内,年增长也不过15%。中国超过1000吨产能的企业屈指可数。中国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公司年产量为6300吨,属于中国最大的碳纤维制造商。不过,从碳纤维到终端复合材料的完整生产链正在形成。

中国的碳纤维生产虽然仍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初期,但需求量却与日俱增。中国政府采取扶持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涉入碳纤维和复合材料开发。中国目前已开发出用于新能源汽车配件的碳纤维材料,并且涉足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的公司越来越多。

西方认为,到2020年,中国与世界的碳纤维研发将同步发展,例如,在如何降耗增效、开发全球潜在市场的供需上,在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上,在应用领域和竞争模式等等方面,中国正在采取措施,跟上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其实,中国更应该像西方那样,掌握最新技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领域,如航天、汽车、风能、体育和休闲做出市场规模预测,并跟随世界最新发展趋势。

碳纤维的生产属于高能耗与高成本项目。可最近,美国能源部国家橡树岭实验室开发出一种生产方式,可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50%,并且降低能耗60%。美国媒体认为,这种新型的生产方式并不复杂,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它可经协商授权给任何一家企业。中国企业可直接与美方协商获得相关技术。

碳纤维虽然属于先进的强化材料,但长期以来,生产成本高,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为此,这家实验室早在十余年前就投下重金,开展研究低能耗高产出的技术,其核心成果是,把复杂的生产过程简单化,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生产要求不高,而产品质量却适用于汽车材料、风能设施、高压气储和基础设施的生产领域。

碳纤维是一种含有碳元素的初级聚酯粒子,通过控制系列热加工和拉伸步骤过程,使其形成一种新型的具有特殊功效的材料。在商业领域,它被称为聚丙烯腈或PAN。它是通过化学修正、改性和优化,最大限度地强化终端产品的机械性能。这与丙烯酸纤维具有类似的化学性能,但后者与前者的用途截然不同,后者是用于纺织服装和地毯领域的材料;而碳纤维材料则是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领域的材料。其强度远远大于后者。美国的这家实验室研究人员声称,纺织级的PAN是一种低成本的碳纤维,却是高端碳纤维生产需要跨越的必经之路。而中国大规模生产的碳纤维还停留在低端领域。要想跨越就必须走出车间,探索潜在的大规模生产途径。

若要实现这一步,那么首先就是需要引进高端碳纤维生产技术的先进设施,创建高度自动化和相当生产规模的碳纤维转化工厂。不仅如此,碳纤维用途不同,那么其性能也就迥异。因此,要创建宏大的碳纤维工业,就需要与之配套的带各种机械属性的检测仪器与设备。欧美日跨国供应商都具备与之配套的检测设备,并能提供产品最初加工产品原型。这就是中国人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事实上,中国已有多家企业通过自主改装设备、系统优化工艺,攻克了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的关键设备技术。但这仅仅是凤毛麟角。包括涉足该行业的研发企业、公司和国家管理部门仍要高度关注国际上最新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这样才能最及时最充分地利用国外研发成果,让中国的碳纤维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据美国纺织创新网最新资料http://www.innovationintextiles.com/industry-talk/cutting-carbon-fibre-costs-in-half/

http://www.reportlinker.com/p03605799-summary/Global-and-China-Carbon-Fiber-and-CFRP-Industry-Report.html)

猜你喜欢

碳纤维复合材料工业
一种碳纤维加固用浸渍胶的研究
工业人
HP-RTM碳纤维复合材料中通道加强板研究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及其在飞机上的应用
民机复合材料的适航鉴定
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探讨
碳纤维增强PBT/ABS—g—MAH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TiO2/AC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工业4.0”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