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析
2016-06-12梁云
梁云
摘 要: 学生对于课堂有强烈的控制欲望,所以老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自主能力的有效培养,前提是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看书、质疑、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练习、评价等,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基本素质,从而提高学生开展学习的热情及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 小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1.引导学生思考、表达
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基本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在上课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问题,期间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心理的保护。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说这样的话:“你怎么这么笨,我都说过几遍了”、“你能不能长点心呀”等。但是如果从学生的角度就会发现:学生在解题的同时还要承受老师可能批评的压力,这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承受如此压力的学生,一般都会循规蹈矩,怎么可能会敢于自主学习,进行创新。所以老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是可以的。当老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后,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得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思维得以开阔。此外,也要引导学生表达。可是小学生在语言的表达上及思维上具有严重的不对称性。对于问题的思考可能已经想到,但是表达上却存在很大的问题,而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学生表达起来将会变得更困难。面对小学生的上述问题,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即便说错也没有关系,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表达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老师也要有效利用讨论的机会,锻炼学生去说。组内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例如,在学习“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我让学生结合自己手中钟表进行小组内的讨论,最后形成正确的答案。答案的形成一方面在于老师的引导,另一方面在于学生的共同讨论与探索,这样便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除了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外,还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在进行教学时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充当老师到台上将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并说明自己这样理解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
2.将课堂教学予以开放化
课堂上的教学环境综合了课堂上影响教学质量的多种因素,主要包括课堂空间,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及课堂上的教学氛围等。将课堂教学予以开放化,重要的是引入全新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有更多的空间思考。
2.1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景是一节课是否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直接单一的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解题规律,同时又训练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获取新知识的成功感。
2.2设计开放型的题目
2.2.1条件的不确定。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置让学生填充条件的题目,之后由学生完成解答,这种情况更多的出现在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横线上补充适当的条件,使得题目变为分数型的题目:某企业上半年生产手机1000部,?摇 ?摇,下半年生产手机多少部?这道题目可以有多个补充条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掌握的知识水平合理地进行条件的补充,之后将整道问题解答出来,这可以体现出老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2.2.2不同的解法。同一问题,不同的思考方法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比如:有的问题既可以用算术的方法,又可以用方程的方法。
2.2.3不同答案。同一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综合不同的答案可以得出规律。比如,学生们在写互相是倒数的时候,会有多种答案,将其综合后会发现,互相为倒数的两个数乘积为1。
开放型题目的设计,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的形成,而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基本组成,可以充分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结语
实践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大大增强,课堂氛围变得活跃,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让其亲身实践,自主思考,不断地进行创新,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研究者和探索者,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航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研究.青年科学(教师版),2014(10).
[2]何晓玉.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小作家选刊,201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