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口语交际与习作创新教学摭谈

2016-06-12卢丽军

考试周刊 2016年39期

卢丽军

摘 要: 针对小学生的写作特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善于激发学生作文情趣,能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迸出无限想象力和观察力,进入最佳精神状态,表达充满神奇、梦幻的童真童趣;能把难以启齿变为津津乐道,把囊中羞涩变为出口成章,让学生想写、乐写、会写、善写。

关键词: 化难为易 快乐体验 善于积累 扶放结合 展示自我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针对小学生的写作特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善于激发学生作文情趣,就能使学生在作文过程中迸出无限想象力和观察力,进入最佳精神状态,表达充满神奇、梦幻的童真童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的作文情趣被充分调动和激发,就会乐说、乐写。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化难为易,能说善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学生对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习作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写作中要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能“能说善道”。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前,不要过多强调文法、写法,只要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写作的灵感就能迸发,写作教学,也就化难为易。

二、快乐体验,轻松参与

习作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创造条件让学生天马行空地个性化行文,率性而作,无所遮掩,恣意挥洒,笔端流淌出的一定是个性化的思想语言、张扬的个性和真实的情感。例如,有个学生在习作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树,一朵朵桃花像一朵朵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就是学生在选取观察对象时,抓住事物特点,展开合理想象而获得的独特体验。

三、积沙成塔,汇流成河

叶圣陶先生提出,写作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写作的,中小学生也是这样。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必须善于积累,聚沙成塔,汇流成河。

1.热爱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让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生作文的难点主要是无话可写或言之无物,就需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使他们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对于儿童来说,世界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生活中那些鲜明生动的形象就像一幅幅图画,会永久保留在儿童的记忆中,成为他们日后写作素材的宝库。

2.课外阅读的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扩大阅读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各种类型的读物”包括报纸、杂志、科技书籍、历史书籍、地理书籍……《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表明,学生不仅要学会阅读常见的文学样式,而且要学习阅读包括新闻、广告、知识性读物、科技类读物等不同体裁的文章。

四、扶放结合,因材施教

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处理“扶”与“放”的关系,做到“扶”得科学、“放”得适当,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提升习作水平。

“扶”就是教师启发引导,“放”就是让学生独立习作。“扶”只是一种手段,“放”才是目的。从“扶”到“放”是一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模仿到创造的过程。只有“扶”得恰到好处,才能“放”得开、“放”得活。

1.“扶”就是全方位进行作文训练,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观察的能力。观察有顺序能使学生获得真实感受,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观之有序,思之有序,作文才有条理;反之,作文就难做到言之有序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同时,要指导学生全面观察。不仅眼看,还要耳听、身感、体做、心想;不仅要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质地,还要观察声音、气味、结构、用途、动态等。只有找到事物的本质特征,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2.“放”就是要保护学生的独立见解。“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循序渐进地放。要在“扶”中“放”,要“放”得科学、得当。

要让学生的作文兴趣永葆,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写作的胆子变大,允许他们思想的驰骋遨游。作文贵有真知灼见,贵有自己的思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让他们的生命激情张扬。要小心呵护他们的一颦一笑,千万不能以清规戒律扼杀了他们的创造火花。

五、搭建平台,展示自我

在学生习作整个过程中,展示学生的实际进步,并不断鼓励学生,重视习作能力的发展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并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评价,为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我。

为了更全面地发挥评价的功能,可采用多人参与评价的方法,将老师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促进学生习作素质的提高。

总之,“根深方能蒂固,枝繁方能叶茂”,解决了学生存在的困惑,提出具体要求,分层别队,层层推进,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的创新就在于能够把难以启齿变为津津乐道,把囊中羞涩变为出口成章,让学生想写、乐写、会写、善写。

参考文献:

[1]刘本武,李金国.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