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2016-06-12余小玲

考试周刊 2016年39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余小玲

摘 要: 感悟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活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一种语文综合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关键词: 阅读教学 背景拓展 比较剖析 课文延伸 感悟能力

一、在背景拓展中感悟

阅读是对有限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的重要补充和扩展,优秀作品的阅读量越大、越广,其精神视野越开阔,精神境界越高远,语言的解码能力越强。《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课外阅读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其重要意义正在于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以有效的方法沟通课内外阅读的联系,就能使学生凭借阅读积累,在语言解读中获得众多鲜活的形象,加深对语言内涵的感受。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追灵车”的句子,是课文情感的聚焦点,在教学中可以这样处理:先出示句子(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让学生细细品读这段话,想一想,读了这段话,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由这些画面你感受到什么?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在“千万人、许多人、人们”下面加上点,并联系加点的词,再读这段话,想一想,在这些人中,有你认识的人吗?请联系学过的课文,读过的书报,看过的电视、电影想一想,如果有关人物就在送行的队伍里,那么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此刻,原有课文的画面,课外阅读的画面,一下子被激活,学生跨越时空,很快想到《温暖》中清洁工人的追忆,《一个降落伞包》中小杨梅的哭喊,《关怀》中孩子们的呼唤,唐山地震中受灾群众的热泪……这些多彩的形象画面,充实了课文语言形象的空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的情感内涵,感受到人民对总理的无比热爱与深切怀念。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想法把学生引向广泛的课外阅读,引向广阔的知识天地,引向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且要把握课文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调动其积累,让它作为语言解读的原始材料。这样阅读感悟就会随着知识的积累不断地盘活,得到充实和完善。

二、在比较剖析中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比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如果在指导阅读和表达时每遇一词,每用一词就引导联系与之相近的一串词,辨别它们语音的强弱,范围的广狭,程度的深刻,色彩的浓淡,意义的细微差异,情感的微妙变化,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受能力。如《雨中》的最大特点就是用词考究,耐人寻味。在教学“孩子们想办法帮姑娘”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画出写他们想办法的三个近义词,并联系句子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用?通过读书,学生很快找出三个词“说、叫道、喊”;接着我问道:“你认为作者用得好吗?为什么?”请联系课文认真思考,看这三个词语能不能互换?想好后小组交流讨论。学生认真读书、思考,讨论得非常激烈。一个学生说:“从听话距离看,姑娘在身边,只要说就能听到;小朋友在周围,要大声叫才能听得到;而小伙子在远处汽车的驾驶室里,只有大声喊才能听到。”另一位学生说:“我认为从说话的目的看也不能调换顺序。第一句说话的目的是安慰,声音要轻,所以用‘说;第二句是号召,声音要大些,所以用‘叫道;第三句说话的目的是警戒,所以声音要更大,于是用‘大声喊。”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把心放到课文中去,反复读、反复品味,体会用词的准确。

在教学中,只要抓住重点词语,联系情景,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探究,就能让学生在情景的比较中感悟用词的准确。一旦学生有了对语言的敏感,就能在社会生活中更敏锐地观察生活,洞察生活、理解生活,可见比较在语言感悟中的作用是多么奇妙。

三、在课文延伸中感悟

小语教材的不少课文,具有供人现象驰骋的知识空间。小学生爱追根穷源,课文阅读后,他们总会牵挂着文中的事情,惦记着文中的人物。根据学生上述心理,在课文阅读后,引导探究,启发想象,延伸课文,可让学生在情节的延伸和内容的拓展中,加深对语言内涵和语言情感的感悟。如在教学《小珊迪》一课时,我问学生:“课文已经读完了,此刻你在想些什么?”有的说:“为什么小珊迪伤得那么重,他还要弟弟送回零钱呢?”“如果小珊迪受伤后及时来到中国,事情的结果会怎样?……”学生发言十分积极,面对这种情况,我接着引导:“是啊,如果他安全换回零钱,他会怎样还零钱?如果他还了零钱,会怎样去用那一个便士?如果他受伤后来到我们中间,大家会怎样想办法帮助他?对以上三个片断各自选择一个写下来。”由于阅读课文时,小珊迪那诚实善良的品质深深地撞击学生的心灵,小珊迪那感人的形象,以及在即将离开人世时担心弟弟的真情呼喊,声声地震撼学生的心,为此,学生质疑后,我选择典型问题引导深入探究,大胆想象,创造形象,此刻,在学生面前呈现出的是多么感人而又多么真切的形象画面。“归还零钱时小珊迪对先生真心的歉意,虔诚的鞠躬,对零钱果断的拒绝,对那人真诚的感谢;那位先生发自内心的夸奖,真心诚意的馈赠;小珊迪购食品时对弟弟的惦记,对弟弟谦让食品时的说谎”……这些使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得到新的升华,而小珊迪来中国后人们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又进一步升华课文中心。

可见在课文阅读后,抓住课文的延伸点,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充分想象,深入探究,创造新的形象,这对引导学生深切体会课文情感,深刻感悟课文中心,十分有效而且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杜金凤.让学生在有效感悟中情智共生.新课改教育研究,2007.1.

[2]新课程标准.

[3]宋文雅.论写作与感悟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