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话,抒真情
2016-06-12孙刚冯述田
孙刚 冯述田
名校名片
南京市科利华中学棠城分校自创办以来,积极探索并实践“先写后教”的作文教学形态。学校创办了“小棠梨文学社”,公开征集社名、竞选文学社成员;并通过举办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汉字听写大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学校还邀请丁立梅等作家为学生作读书报告,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写作热情。2016年3月,学校承办了江苏省初中语文名师发展共同体活动,专题研讨作文教学。近年来,学校先后有20余位学生在省级、国家级作文竞赛中获奖,并有多篇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
【习作巡诊】
(一)
门口的狗开始叫起来,母亲好像很怕狗,把女儿推到后面,自己站在前面。眼看着那只狗就要冲过来了,小女孩连忙挥舞着细细的胳膊冲到前面抱住妈妈。那只狗咬到了小女孩,女孩的腿血淋淋的。我被感动了!我跑过去,扶起已不能走路的小女孩。小女孩很坚强,她忍着眼泪说:“太好了,妈妈没被咬到。”
(二)
一霎时,雷声大作,暴风骤雨。看见这样的景色,我的心情也跟着变差了,我的头也烧得更痛了。妈妈问医生:“多少度啊?”医生说:“是39.8度的高烧……”大概两个半小时过去了,我从手术室出来,烧也退了。妈妈哭着跟医生说:“谢谢你。”
外面雨停了,彩虹也出来了。爸爸跟我说:“看,老天爷都在为你高兴呢,连彩虹都出来给你祝贺了。”听完爸爸的话,我睡了一觉。一觉醒来,我已经到家了。活蹦乱跳的我又回来了。
(三)
终于,我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我立刻高兴地站起来准备去拿奖,可我微微站起的同时向四周望了望,看没有人走出来,我又慢慢坐下了。
■
这篇半命题作文“那一次,我真 ”,我选了三个作文片段,同学们想一想,更喜欢哪一个片段?或者你认为哪一个片段还需要修改?请同学们畅所欲言,给例文把把脉。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汇报课前“初诊”的意见
学生1:我觉得片段一写女儿保护母亲这一情节不太真实,女儿小,应该是母亲保护女儿才对。而且小女孩的腿被咬得血淋淋还忍着眼泪说话,不符合生活实际。她的母亲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救助自己的女儿,还是“我”扶起了小女孩,也不符合常理。
孙老师:小作者很想表现小女孩的坚强和勇敢,为了体现这样的精神,设置了这个“虚构”的生活情境。小作者注意到了人物刻画的需要,却忽略了情节合理的需要。
学生2:我觉得片段二的景色描写不真实。生病的时候雷雨大作,经过两个半小时的手术,“我”的病就好了,外面的雨也停了,彩虹也出来了。我感觉这样的景色描写是人为设计出来的,不是真实的。而且在生活中,我们就算是发高烧到39.8度也不需要做手术呀!这个情节设置不合理。
孙老师:说得好!一般高烧只需要吃药、输液退烧就可以了,我们没有发高烧就需要做手术的生活体验,“手术”的出现会让读者质疑其真实性。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回答最精彩之处就是发现了该片段中景色描写的不真实。文学作品中,经常会有一些景色描写体现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描写常常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但刻意地运用景色描写,反而削弱了表现力。
学生3:我更喜欢片段三,因为这个片段描写更加真实。“立刻高兴地站起来”写出了自己激动的心情,“微微站起”“向四周望了望”“慢慢坐下”,写出了自己既想去拿奖,又有些害羞的矛盾心理。小作者写得很生动,也很真实。
孙老师:片段三写出了人物内心很微妙的心理,而这些心理被作者用细微的动作表现出来,让我们觉得很真实。
2.医学档案:史铁生《秋天的怀念》和魏巍《我的老师》的启示
(一)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二)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朋友的家里。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
圆天盖着大海,
黑水托着孤舟,
远看不见山,
那天边只有云头,
也看不见树,
那水上只有海鸥。
……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孙老师:这两个片段对于我们作文“说真话,抒真情”有什么启示呢?
学生4:片段一写的是史铁生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所以他能有感而发。我觉得抒发真实的情感,最好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感受深刻的事。
孙老师:“说真话”首先是要写真事。有些同学的作文中的事是不真实的,是凭空杜撰的。
学生5:片段一中写道“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写出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她既不想激怒我,又很关心我的安全,我觉得字里行间抒发了母亲对“我”的爱。
孙老师:我们表达情感既可以像《我的老师》中“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这般直抒胸臆;也可以间接抒情,将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学生6:片段二中“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一迎”写出了小孩子的调皮可爱,“敲”字写出了老师假装生气的样子,也写出了老师的和蔼可亲。这些细微的动作,让我觉得很真实,既符合生活的实际,也蕴含了真挚的感情。
孙老师:抒发情感好比“食盐”,我们身体需要食盐,但如果是直接吃盐,就并不那么让人接受;如果我们将其作为调料放在菜里、汤里,就容易让人接受了。我们要抓住细节,学会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诊疗方案】
孙老师根据刚才的讨论,将零散的经验和方法归纳如下:
1.写真事,不凭空杜撰,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2.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切身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3.写作时,要符合生活的实际,注意情感的真挚,合情合理。
4.抓住细节,让情感融入字里行间。
请同学们结合诊疗方案和实际经历,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手到病除】
孙老师:现在,我们看看修改后的文章相较原文有了哪些提升。
原文:
曾祖母家有一颗杨梅树,曾祖母总喜欢把杨梅用糖腌在一个小罐子里,那是我最爱吃的。曾祖母很爱我,每次到曾祖母家,她总是直接将杨梅塞在我的嘴里,笑着看我吃个饱。
改文: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曾祖母家的杨梅。曾祖母家有一颗杨梅树,每年夏天,树上就挂满了红红的杨梅,走在树下,一不小心就会有一颗杨梅砸到头,曾祖母总喜欢把杨梅用糖腌在一个小罐子里,每次到曾祖母家,我总围在罐子旁打转,这时,曾祖母就会笑着打开罐子……
师生点评
学生7:一开始写“我”爱吃杨梅,仅仅用一句话交代了一下,不能表达出“我”对杨梅的喜爱。所以,修改的时候,加入了“树上就挂满了红红的杨梅,走在树下,一不小心就会有一颗杨梅砸到头”,“红红的杨梅”让“我”垂涎欲滴,“走在树下”写出了“我”对杨梅的心心念念,“一不小心就会有一颗杨梅砸到头”写出了“我”看到杨梅落地的兴奋,也顺理成章地过渡到了曾祖母腌制杨梅的情节。
孙老师:情节的设置合情合理,过渡自然,让老师似乎也看到了那个在杨梅树下想象着曾祖母小罐子里的杨梅而直舔嘴唇的小男孩。
学生8:还有,原文直接写“曾祖母很爱我……她总是直接将杨梅塞在我嘴里”,修改之后,加上了“总围在罐子旁打转”“笑着打开罐子……”却没有写吃杨梅,这样“我”就将曾祖母对“我”的爱,蕴含在了字里行间。
孙老师:修改之后,让人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感情的表达更加真实自然,意味深长。
【杏林春暖】
最后,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
那一次,我真伤心
黄 伟
多年前的那个除夕,一直在记忆中挥之不去。那一次,我真的很伤心。
“看看你这字像什么!”你用食指狠狠地敲打着作业本。
我没说话只是看着作业。“把1到20页抄五遍,认真抄,抄完给我看,一个字不满意就重写!”你将本子扔了出去,本子将放在桌上的水杯打飞了,水肆意飞溅,杯子摔在地上,破了。碎片躺在水中。
我拿起了作业本轻轻拍了两下,往桌上一扔,我心想:“依爸的脾气,过会儿去认个错就行了,不必真抄的。”
“小祖宗,你怎么还不快抄?”妈走了进来。
“你爸说这次就算不睡觉,也要等到你把作业抄完。”妈对我翻了一眼。
我呆呆地坐在房内,脑海里浮过一幅幅画面,窗外还升腾着烟花。我就这样呆呆地坐着,画面随机地闪着,烟花不停地响着……
十点了,爸爸还没来,看来是非抄不可了。为什么?他从没这么狠过,不就是作业写得不好嘛,至于吗?这么狠!
渐渐地,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不抄!
我用了两个小时写了一段三百多字的话,全是肺腑之言。我推开他们的房门,眼前一片黑暗,他们睡了,我将信放在他们的房门外,回到房间拔了钥匙将房门反锁,只留一扇开着的窗。我在爆竹声声的十二点渐渐睡着了,心事也淹没在烟火声中。
第二天,我打开门,门像是被什么挡住了,打不开。我探个脑袋,前面是个凳子,我满脸疑惑。过了一会,妈找到了我,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那张纸刚放下,你爸就看了,你知道他有多在意昨晚的事吗?”
“你知道门前的凳子是干什么的吗?”
我摇了摇头,我早睡着了。
“你爸看了信后,怕你出意外,大半夜地站在凳子上用手电筒透过窗子向里面看。一晚来回看了十多次,根本睡不着。”妈看了看我,然后转身离开。
我突然想到,昨晚我们家好像没放烟火吧。
那一次,我真失落
孙 刚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参加了一个培训,听了一节课。老师的教学激情和扎实的教艺,令我很是钦佩,久久不能忘怀。而最令我不能忘却的,是教室角落的那个失望的眼神。
那位老师上的是吴若增的一篇文章《军犬黑子》。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老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驯导员为什么没有想到黑子会痛苦呢?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老师开始让学生回答。班上有六七个学生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也包括坐在我身旁的这位女生。她举手的动作有些迟疑,但当她的手端放在课桌上的时候,她显得很坚定,可以看出她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她的内心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斗争。老师一连点了四个学生回答,学生回答得都不错,教师也很满意。
不知是老师没有注意到教室角落的这只小手,还是认为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抑或是教学时间不允许了,老师说:“那我们讨论下一个问题吧。”我注意到,那一瞬间,这位女生就像霜打的茄子,她轻轻地放下那只坚定的小手,眼里充满着失望与低落;她低下了头,手指无精打采地拨弄着笔记本的纸张。
课继续在上着,可她显得很被动,我的心此刻也游离了课堂。我在反问自己,没有让学生回答一个小小的问题,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吗?她既然已经通过自己的理解明白了这个问题,说明这次学习已经是成功的了,说与不说答案其实并不重要,她应该感到高兴才对,为什么她还会失望呢?
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我上初中时的一件事。那是一节古诗欣赏课,语文老师在分析诗的时候,顺便问了句:“你们谁会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当时我们还没有学过这首诗,可真的很凑巧,我家有一本古诗集,而我没事的时候会背上一些诗,这首诗恰恰就是我背过的。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我深情地背诵着这首诗,很是自豪与得意。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许多年,但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如果当时我的语文老师只是说“你会背很好”,继而让我坐下去,然后继续上课,那么尽管同学们知道我会背那首诗,但还是可以想象得出,当时的我会多么失望啊!
美丽的花朵,如果没有人去欣赏,那也只能是孤芳自赏,纵有容颜空对镜;璀璨的玉石,如果没有人去雕琢,那也只能是一块顽石,没有熠熠夺目的光彩。当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千万不要无视他的成功,你的默然也许会让成功的喜悦变成一份深深的遗憾。
那一次,我真失落。我想,成功是需要与人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