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少年拉飞驰

2016-06-12让-马里·拉诺埃

足球周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维德阿拉维也纳

让-马里·拉诺埃

在奥地利业余球队阿斯佩恩的体育广场餐吧,我们得知了达维德·阿拉巴与拜仁慕尼黑续约到2021年的消息。只是略有点意外的是,这位当今奥地利头号球星乃至最佳运动员(2013年夺得欧冠后当选)的重要新闻,在他人生所效力的第一家俱乐部里,并没有引起多大震动。

餐吧里烟雾缭绕,大家继续吞云吐雾,喝着啤酒闲聊。这里的人们习惯了每天来到这个位于维也纳东部几公里的地方,他们的孩子就在外边的俱乐部人工草皮上踢球,每当这时,两间餐吧就成了打发时间的最佳去处。米夏埃尔·诺沃特尼负责其中一间,30岁的他同时还负责俱乐部的青年队和场地,类似于主管。

这个与德国前国脚同名的青年人如今在奥地利第6级联赛踢球,他指着餐吧玻璃橱窗里的阿拉巴球衣说:“达维德在这儿踢球时,我并不认识他,但你们要知道,这里所有的孩子可都是他的球迷!孩子们经常穿着阿拉巴的拜仁或国家队球衣,每个人都把他看作是自己人。赛季末我们将举办一个盛大的庆典,希望他能再回这里一次,当然,我们也知道他的日程一定非常紧张……”

父亲的印记

在俱乐部的另一间餐吧,我们得知阿拉巴三年前曾回到这里为阿迪达斯拍摄广告。餐吧负责人法兴展示了几张他与阿拉巴的自拍照:“我们拍了很多照片。他是个棒小伙儿,你可以在视频里看到他在这里对着墙踢球。”拍摄过程中,阿拉巴回到了儿时的地方,离这里两步之遥有维也纳最大的一所医院,他的母亲吉娜祖籍菲律宾,曾在这所医院当护士。

如今的拜仁27号就是在这里长大,在他曾就读的小学,走廊橱窗里也有他的照片,旁边的介绍文字写着:“达维德·阿拉巴,1998-2002。”照片上的阿拉巴站在球场上,背后是一片灰色的建筑。正如他在广告中所说:“那时我们满脑袋想的不是女孩,而是足球,我每天抱着它睡觉。”

父亲乔治透露:“当达维德不在家时,我们不需要去找太久,因为知道他肯定在球场。”那是一块被铁丝网围起来的场地,阿拉巴就住在离此不远的一间公寓,他和母亲吉娜、妹妹罗斯梅生活在一起,父亲经常不在——乔治祖籍尼日利亚,后来入籍奥地利,当时他正在为自己的音乐梦想奋斗。

儿子出生前,乔治在维也纳一区的一家非洲俱乐部当DJ。阿拉巴5岁时,乔治和女歌手苏克组成“Two in One”组合,经历了其音乐生涯最辉煌的一段时期,他们的专辑甚至在1999年名列奥地利最畅销唱片亚军。值得一提的是,罗斯梅继承了父亲德音乐基因——她和她的乐队BFF也获得过2011年奥地利电视音乐大奖。

之所以如此详细地介绍阿拉巴的家人,是因为他们在拜仁球星的青少年时代和如今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乔治现在重新成为维也纳市中心一家迪厅的DJ,身为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如今也担任着儿子的经纪人——这并非单纯为了弥补他创业时对儿子和家庭的忽视,也因为当年做音乐时,他曾遇到过合同方面的麻烦,里面的猫腻他很清楚,所以他希望同样的事情不要发生在儿子身上。

阿拉巴身上有着父亲遗传的两个明显印记,首先是宗教。“戴维德总是随身带着一本圣经,他分得清真理和虚假。”小时候,奥地利人的全名叫做达维德·奥拉图昆博·阿拉巴,“奥拉图昆博”在尼日利亚国内普遍使用的豪萨语中意为“来自远方国度的财富和快乐”。这也是父亲对儿子的期许,“这个名字中,蕴藏着童年生活的力量和喜悦。”

第二个印记是对奥地利维也纳俱乐部的爱。乔治1984年从尼日利亚来到这里时,住在维也纳第十区,那里曾诞生过被称为“奥地利普斯卡什”的辛德拉尔,那里自然也是奥地利维也纳的地盘。父亲对俱乐部的情感显然感染了儿子:“我从记事起就是奥地利维也纳的球迷。”10岁时,经过在阿斯佩恩两年的锻炼,他加盟了心爱的俱乐部。

“像猎豹一样快”

乔治喜欢带着儿子一起到树林里跑步:“他努力跟上我的节奏,希望比我跑得更快!”这或许正是阿拉巴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在阿斯佩恩“青史留名”的原因。

身材高大、个性开朗的达纳是小家伙当年在球队的唯一一名教练,他回忆道:“第一次参加训练,达维德就展现出难以置信的活力,在场上就跑得像猎豹一样快。第一个赛季他进了90球,以至于我们的比赛思路变得很简单,那就是把球尽可能快地交给他……达维德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为此我甚至恳求乔治和吉娜不要责罚,如果因此不让他训练,那实在是种罪过!”

达纳还记得在诺沃特尼的餐吧里度过的一个圣诞派对,“乔治放了一张歌碟,达维德开始跳舞,最后大家一起唱卡拉OK。一年后他去奥地利维也纳时,我忍不住哭了。我告诉自己,这样的孩子,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了。”

回到体育广场餐吧,一位客人通过电话请来了瓦尔德,也是这里的常客。“在奥地利维也纳,我的儿子萨沙和现效力于基辅迪纳摩的德拉戈维奇一起踢球,两人都出生于1991年,达维德比他们小1岁,但很快就融入了球队。我有时把他们一起带去参加比赛,随行的还有吉娜和罗斯梅,她们每场比赛必到。萨沙踢左边锋,达维德就在他身后踢中场,两人的配合是如此默契,以至于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对方。”

即便是在奥地利维也纳这样的大俱乐部,孩子们的客场比赛也通常是由家长们组织。瓦尔德还记得那次去德国巴伐利亚州奥特尔芬的经历,那是一座距离奥地利边境不远的城市,“因为其他孩子都是13岁,所以12岁的达维德暂时被教练放在板凳上,这让求战欲望强烈的他非常沮丧。但母亲和妹妹都鼓励他别担心,要学会保持耐心。”

实际上,年轻的阿拉巴不断地被越级提拔。吉娜丝毫不受影响,在达维德的比赛、罗斯梅的演唱会和自己的护士工作之间,她游刃有余地安排着日程,从未缺席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时刻。

两次拒绝拜仁

奥地利维也纳的青训中心原本设在维也纳,后来搬到离奥地利首都50公里的霍拉布伦,阿拉巴在那里呆了3年,还有他最好的兄弟德拉戈维奇,如今的奥地利国家队主力中卫。

赫伯特·加格尔,前奥地利国脚中场,2002年起担任奥地利维也纳青训学院教练,负责U17梯队。他还记得当初看过阿拉巴的比赛:“他拥有一切,非常细腻的技术、不可遏制的活力、还有关键时刻的效率。”阿拉巴15岁来到霍拉布伦青训中心,只用了半年就进入了加格尔负责的U17梯队。后来的历任教练都让他越级比赛,其中包括世界级的青少年赛事耐克杯。

这项赛事首先在各自国家举行,奥地利维也纳夺得国内冠军,然后进入欧洲区阶段,前三名进入世界区决赛,每年一次。当年在欧洲区夺冠的奥地利维也纳,最终在决赛中排名第6,当时曼联和切尔西已经开始注意到阿拉巴,他们明白这个皮肤黝黑的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潜力。

乔治和吉娜经常去霍拉布伦看望儿子,加格尔介绍说:“一些家长委托我们照顾孩子,因为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但达维德的父母对自己儿子所受的教育非常感兴趣,哪怕学习成绩不好,行为举止也一定要无可指责。”

在两人合作的18个月里,加格尔清楚地看到了孩子身上的优点:“我没有太多可以教他的,因为他在所有的方面都很棒,我也很喜欢他的个性,他让整支球队都很快乐。有了他,一切都变得很简单,我们唯一的工作,就是让他不要毁于自己很容易产生的优越感,必须脚踏实地。此外,达维德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实在是很强,什么都想知道。”

极度早熟让阿拉巴在国家队也是大跨步前进,选择奥地利国籍后他很快服了兵役,成为该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士兵,引起媒体和政界的强烈兴趣,当然还有拜仁慕尼黑的目光。安德烈亚斯·海登里希是第一位撰文介绍这位未来之星的记者,在他看来,奥地利维也纳根本没有任何挽留阿拉巴的机会,“拜仁U14梯队教练福格尔在一次赛事中注意到了达维德,被他的比赛欲望和球场上的魅力深深吸引。但你知道吗,他其实拒绝了拜仁两次,因为他更喜欢偶像维埃拉效力的阿森纳!”

尽管慕尼黑离维也纳只有5个小时车程,但过早远离家乡总是必须考虑的风险。海登里希很高兴自己淘到了宝:“达维德最强大的地方是他无忧无虑的个性,没有任何事能影响他内心的平衡。他在拜仁一线队初登职业赛场时,和在奥地利维也纳U15梯队踢球时没什么两样。”

每当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加格尔就会眼眶湿润,最令他感动的一幕出现在2013年5月25日——拜仁在欧冠决赛中击败多特蒙德,阿拉巴在拜仁球迷区前欢庆胜利,摄像机镜头短暂地停留在加格尔身上。他说:“正是他邀请我和儿子一起来看这场决赛。我非常信任达维德,但从未想象我教过的孩子能夺得欧冠!这是达维德送给我最美好的礼物,一份他在几个月前向我承诺的礼物!”

阿拉巴后来给加格尔父子一人送了一件签名球衣,那是阿拉巴人生中最美妙的日子之一,对于加格尔父子同样如此。如今,很多在奥地利的亲友经常去慕尼黑看他,乔治、吉娜、梅,还有他的儿时伙伴、教练……从维也纳到慕尼黑,改变并不多。

在最新的全球最宜居城市排行榜上,维也纳排名榜首,慕尼黑排名第四。但在足球层面,两个城市的差距就要大多了,这或许就是阿拉巴选择续约、长留拜仁的原因。

猜你喜欢

维德阿拉维也纳
解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卢世璧:是院士,也是战士
黑猩猩称王之路堪比宫斗剧
黑猩猩称王之路:权谋堪比宫斗剧
三个哥哥
畅游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维也纳
夏天探测器测试维也纳情感知足感
心中的阿拉坦汗
图说
阿拉木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