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河畔,旧时书摊

2016-06-12朱光磊

初中生学习·中 2016年5期
关键词:石凳演义书摊

朱光磊

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家从老房子里搬到了新公寓,少了玩伴,像锁在笼里的鸟儿。幸好楼下不远处的河畔有个书摊,我唯一的乐趣就是放学后在书摊前翻阅小人书,一本接着一本看。看戴敦邦的《红楼梦》,王叔晖的《西厢记》,感叹其图画精美,并且将上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书摊老伯有些驼背,对不花钱白看书的人很是愤恨,说:“翻书不得超过五分钟。”然而奇怪的是,他从来不赶我,使得同学疑心我是他远房亲戚。我每次都可以尽情地看,直到老伯直起嗓门吆喝道:“收摊喽!”于是我就默默地立在一旁,悄悄地看他将我看到一半的那本书搁在哪堆书里,这样明日就不用费力找书了。

后来年级渐渐高了,字也认识了好多。我逐渐看起全是字的书,虽然没有插图,但是比小人书描写得更为细致,内容也更丰富。我迷上了看古典演义小说,当时不知道这是野史,以为古代真是如此,以为将历朝历代的演义看完,自己就能通古今了。于是一有时间我就看书,放学的路上需要半个小时,我觉得浪费了太可惜,练就了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的本领。有时看得起劲,就坐在河边的石凳上看,彩霞夕照的时分,被焦急的母亲一把揪起耳朵拎回家。

后来读了林语堂先生的《吾国与吾民》,才真正开始了解祖国文化。当我经过林语堂先生的跳板,手执《庄子》翻开《逍遥游》的那一篇开始,我知道人类智慧殿堂的大门在我面前敞开了。小说已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我需要哲学思维来滋养我。于是我开始看先秦诸子,以及儒释道三家的代表书籍,进而开始啃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西方哲学著作。以前不理解五柳先生“读书不求甚解”的话,觉得小说有什么不能解的,现在才知道陶渊明所指的,是需要生活体悟的典籍。

如今假期回家,仍很怀念小时读书的时光。只是书摊没了,学校也变更了,去书店基本上不再到文学柜台了;学术搞得很紧张,却少了读闲书的惬意。我坐在河边的石凳上,河水依然清澈流淌。我望着河底的倒影,被波光荡漾得有些凌乱,蕴藏在垂影里的少年时代如同水波一去不复返了。

偶遇旧时摆书摊的老伯,他竟然还记得我,于是和他攀谈起来。他说:“那时候我就知道你是个读书苗子!”我说:“不好意思,经常白看您的书。”他大笑,说道:“知道我为什么不赶你吗?你第一次来看书的时候,小心翼翼地将书里的折页翻平,卷角捋直。你是爱书的孩子,将书当作宝贝,我怎么忍心赶你走呢!”

他赶别人走,不是因为别人白看书,而是心疼书被人糟蹋。书应该属于珍惜它的人,这估计是所有爱书人的心愿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石凳演义书摊
我的小书摊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三国演义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夫 妇
逐鹰演义之战三英
东沟即景
塞纳河畔的小书摊
石凳空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