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成功要素分析
2016-06-12逯焕宇
摘要:一直以来,儿童舞台剧都被贴上“小儿科”“水平低”的标签,却不知要拍好一部儿童剧,往往比成人剧的创作难度更大。由于受观众群体的年龄、经历等影响,儿童剧要用最直观的表演表达生动有趣的内容。本文以魔幻童话音乐剧《魔豆》为例,分析一部好的戏剧获得成功的几大要素。
关键词:戏剧 童话音乐剧 《魔豆》
有人问过我:“在干什么?”我说:“在搞儿童舞台剧。”对方往往说:“哦?不拍电影电视剧了?改儿童舞台剧了?!”其实相当一些人,尤其是在部分中国艺术创作者的心目中,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创作儿童剧贴上“小儿科”“水平低”这样的标签。可是真正创作出一部好的儿童剧的难度很大,尤其是要创作出经典儿童舞台剧,那更是难上加难。
一部精品剧目的出现,不仅是主创人员与演员共同的心血结晶,也是演职人员与广大观众真诚交流的结果,同时还是一个院团高瞻远瞩、坚持信念的收获。
魔幻童话音乐剧《魔豆》自2014年6月推出至今取得全国商业巡演150多场的佳绩。接下来还将在全国继续巡演下去,走出国门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交流演出。在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魔豆》屡获殊荣——文化部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剧目展演奖、广西政府第七届文艺创作铜鼓奖(省部级奖)、广西第九届剧展桂花金奖、桂花编剧奖、桂花导演奖等、2015年全国儿童音乐剧票房十强……也正如《魔豆》的词作者——广西文化厅副厅长唐正柱先生所言,“魔豆,要在不断的完善提升中做成精品,做成经典!”
魔幻童话音乐剧《魔豆》的创作之初就秉承着要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合家欢儿童舞台剧。“合家”意味着家庭,意味着跨年龄段,“欢”则意味着娱乐性。如果用在舞台剧上,“合家欢”儿童舞台剧应该相当于“家庭娱乐”舞台剧,是一个复合的舞台剧类型,常常是家庭、动漫色彩、冒险、奇幻、喜剧等类型的组合。
大人带孩子不管是看电影动画片也好,还是舞台剧也好,带孩子进来,大人也带着一颗童心。能够在一部剧里看到美轮美奂的场景,优美动人的歌曲,造型独特新颖的形象,一个勇敢、有爱心、充满正能量的故事,他进剧场的目的就达到了。
《魔豆》的创作遵循着这样的艺术水准和创作追求来进行不懈的努力!
判断一出好戏的标准有时非常清晰:一个好剧本,遇到一个好导演好创作团队,再加上一群专业又敬业的好演员,还要再加上投资方的坚持与支持。
一、扎实剧本与专业又敬业的创作团队
这真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创作人员一定要专业,要有想法,这样对于导演来说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有了一个强有力的核心队伍就会有很多创作的思变想法。其实不光是舞台剧来说,任何一部影视剧作品都要有一个好的本子。有了好的故事,导演才能在故事中想出一个形象的种子,也就是这个剧的核心,再和编剧谈论剧本的改编。或者拿到现成的剧本,要先研究,进行二度创作,拿来剧本开始改,变成自己想要的东西。剧本和小说是有区别的,因为文字表意和实际舞台呈现、镜头呈现是有一定距离的,文字表达可以表达很深的意境,但要想通过舞台展现,通过声光电来体现这种意境,就要根据实际演员情况、演出场地和工作客观原因不断地去修改、磨合。
《魔豆》剧本第一稿刚出来时相对简单,舞台呈现太浅显了。后面改出来的,动物都不说话,只有主人公说话,非常难受舞美可能很庞大,设计的造型很漂亮,这样就舞美大于戏了,观众就像在看画了。有的舞美全出来了,戏和舞美没啥关系,戏展示不出来,只看到舞美好不好,看不出戏好不好。合家欢指数的三个维度——健康指数、娱乐指数、亲子指数都没有很好的体现。
舞美有很多想法,要和他们沟通,不论是影视剧还是舞台剧,团队的所有人都应该尽可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地去做这个事情。他们都很有才华,要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让他们去想,让他们去说,“我认为应该怎样更好地呈现作品。”
然后是资金,资金决定了制作演出规格,阵容很大,需要多少灯,什么作曲,什么演员,多大的舞台。舞台剧和影视剧不同,舞台剧存在表现力和假定性,可以假定这个舞台这一幕,那就是云那就是山水,我越过了山,舞台上是不可能有真的山的,除了空间还有对时间的体现。舞台剧和影视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假定性!
儿童音乐剧要做到真正的音乐水准和要求,音乐剧就是剧,戏剧性最重要。忽视音乐剧的戏剧性就会使一部儿童音乐剧演变成了只有“音乐剧”这个噱头了,就是简单地唱两首歌、跳两支 舞那么简单了。没有好剧本,再好的音乐也没用。看音乐剧不是来听一首歌,好听的音乐剧的音乐,一定是在好的戏剧情景中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魔豆》在不断地修改完善中,尤其是最近一版的提升中,把音乐剧的真正要求进行了严格的完善。无论从歌词的字斟句酌还是每首歌曲的旋律的具体体现,都反复推敲反复讨论。无论是独唱、二重唱、三重唱、大合唱等,都和剧情、人物性格形象紧密贴合。必须唱的时候才唱,必须跳的时候才跳!
二、“较真儿”的导演
选题,选剧本,看到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想表达的故事。如何把剧本故事呈现在舞台、荧幕上,以及最后呈现的程度够不够。导演要把自己当成旁观者,作为一个观众去看。导演一定要具备跳出来看自己做的东西的能力,看呈现的效果对不对。
导演一定要特别冷静地看自己的创作呈现的作品,具备头脑清醒。不要特别自我,听不进别人的话,不要陷进自娱自乐里,自己觉得很好看但观众觉得看不懂。也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完全地服从专家和领导的各种各样的意见,要学会取舍懂得一个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终呈现的是什么。没有人关注你的创作过程,只有最终的呈现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结果!这要才排练场就开始。
永远要记住——观众赞誉才是第一位!专家和领导说的要放在后面。
从戏的连贯性来看,影响整个戏的节奏和呈现的台词或者段落,即使感觉很好也不能患得患失,要果断地删减!《魔豆》要寫段落和台词在排练场上感觉还是不错的,到了大舞台开始走台、合成就出现了和整个戏不够融洽的现象,那么就要痛下决心。所以,考虑取舍很重要!
职业导演要考虑在不同地域环境、各色人、各种条件剧团合作中遇到的不同挑战,所有环节导演都要参与。以前导演就负责导戏,现在导演什么都要做,必须要头脑清醒有条理。在现场,导演的决断是非常重要的,让各部门在统筹计划中有机地进入创作状态,是重要的工作。
三、演员专业与敬业
演员是舞台剧的核心,是最终呈现完美与否的重要的一环。影视剧中,剧本出来后把各个部门找清楚了,摄影、灯光、美术、录音、 化妆造型、服装等这些部门找清楚之后,还有制片,同时找演员。影视剧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影像弥补很多。话剧演员不好演,舞台剧演员不好当,因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持续的时间特别长。语言与行动的高度统一的同时,儿童剧还需要演员歌与舞的表演。儿童剧的演员不是谁都可以担当的!
演员能否通过自己的表演传递出集体创作的思想和意图,是一部戏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专业又敬业的演员是难能可贵的,不但要不断的思索和挑战自己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同时还要具有从服装、造型、道具、舞台舞美设计等各个方面的自我独有的眼光和参与度!
《魔豆》里面扮演妈妈的女演员王晓蕾,不但是广西最好的舞台剧演员,也是创作团队最令人敬佩的演员。之所以创作团队这样认可,是因为她不但突破自己以往创作的舞台形象,不断地设计完善自己的每一个行动线每一句台词,把一个泼辣又诙谐的妈妈演活了,而且,为了一个舞台形象的体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和导演充分沟通后,自己设计制作道具、自己设计缝制服装、自己设计指导造型化妆。这样的演员也就会不断地创作出优秀的舞台形象,得到观众更高的赞誉!
我们在演员排练开始就从基础训练等基本环节开始不断提升演员的能动性,挖掘演员的潜力。每个演员不是他们演技有问题,是因为每一部戏的适合角色不同,也就决定了不同演员担任的角色重要性的不同。这一点一定要给演员讲清晰,尤其是年轻演员。
四、加强同观众交流
一切创作活动最终都是要为观众呈现的,没有观众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就如同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一样,质朴而又紧密,观众才是真正的衣食父母。艺术工作者应该记住,没有与观众的沟通、交流,你只能是自娱自乐,是不会出来好作品的。任何一部成功的作品都是在演员与观众的不断交流中完成的。演出的评价顺序——观众满意、专家满意、领导满意。
观众是最权威的评判者,观众是最好的传播者,观众与演员的真诚交流,观众的审美体验是演员改进提高的重要参考,观众的口碑才是真正的丰碑。
五、剧目的巡演适应性
同一个剧目在不同环境下演出,其舞台呈现是有所不同的,如舞台布景在城市演出时用大景,满足城市观众审美标准较高的需求;在农村演出时用简易景,方便运输和使用。而且在演员的表演上,面对不同的观众也要有所不同,在城市演出要“收”一点,“收”就是含蓄内敛,适合城市观众重体验的审美习惯;在农村演出要“放”一点,“放”就是夸张想象,适合农村观众重热闹的审美习惯;在国际上演出要“舞”一点,“舞”就是尽量多使用肢体语言和程式化的表演,以弥补语言不通的障碍,增加传递信息的手段。
六、投资方的坚持与支持
《魔豆》创作成果来之不易,广西演出公司凭借导演的敬业精神和彼此的磨合、沟通,非常认可这样一个创作团队,给了导演团队更好的创作空间与支持。公司上下一心,全力支持整个团队的创作,从人员配备到物资供应再到场地的使用。可以说,《魔豆》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与演出公司领导的耐心与决心分不开的!上级领导从彩排开始就亲临现场看望演职人员,给全体创作人员以莫大的鼓励与信任。
衡量一部好剧的标准是什么,是大众喜欢,如果观众不喜欢,你做它干吗呢?
(作者簡介:逯焕宇,男,逯焕宇影视戏剧导演创作室,研究方向:童话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