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库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研究

2016-06-12李红梅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6年5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水库应急

李红梅

(新疆克孜尔水库管理局,新疆 拜城 842313)



运行管理

水库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研究

李红梅

(新疆克孜尔水库管理局,新疆 拜城842313)

【摘要】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是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应急措施、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对建立健全水库突发事件应急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应加强提高应急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水库;应急;保障体系

根据水利部2007年5月8日发布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为建立有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高效实用的预测预警设施以及必要的应急保障措施(包括人力、物资)等,本文主要从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及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保障体系进行探讨。

1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是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善后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其目标是避免或减少潜在生命、经济损失,降低社会与环境影响。所采取的应急措施应当与突发事件性质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相适应,当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时,应当按有利于最大程度保护公共安全的原则选择。

按照实施的阶段和目标不同,可将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分为预防型、控制型和恢复型三类。

1.1预防型措施

预防型措施主要应用于水库日常运行管理中,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实施,目的是提前发现事故征兆,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性措施;或是在事前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采取规避与减轻后果的措施。主要包括安全监测、风险规划。

a.安全监测。安全监测包括仪器监测与人工巡视检查,仪器监测系统又包含水情监测、工情监测、闸门监控、水质监测及报警等子系统。

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发生前一般都会表现出某种征兆,如果能通过安全监测提前发现,为控制性措施的实施或报警赢得最佳时机,对避免或延缓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特别是降低人员伤亡意义特别重大。近年来,我国发生的若干次溃坝事故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原因是在溃坝前的巡视检查中发现了事故先兆,及时报警并组织人员进行了转移。

b.风险规划。根据溃坝洪水淹没风险图,对水库下游社会经济发展布局进行规划与管理,以降低溃坝可能造成的生命损失、经济损失以及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1.2控制型措施

控制型措施是在突发事件即将或者已经发生时,为了控制事件发生、发展和减轻后果而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应急管理的关键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抢险、应急调度、警报发布及应急转移。

a.应急抢险。及时有效的应急抢险可能避免或者延缓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为风险人口应急转移赢得时间。应急抢险方案选择与突发事件的性质有关,应急抢险效果与专家技术指导、抢险物料的储备调用、抢险队伍的组成和训练素养等有关。

b.应急调度。在应急抢险的同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应急调度方案,如控制水位调度、控制泄量调度、补偿调度、指令调度方案等。

当水库正常运用时,采用当地防汛部门批准的调度原则,即规则调度。当大坝或泄输水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或险情,需控制水库水位运行时,采用控制水位调度方案。当上游坝坡与近坝库岸存在滑坡可能时,要求控制水位降落速度;或下游堤防存在险情或安全隐患、要求控制河道水位时,采用控制泄量调度方案。当大坝或泄洪设施存在险情或安全隐患、下游堤防也存在险情或安全隐患时,采用补偿调度方案。当水库遭遇超标准或特大洪水,上、下游灾情极其严重,有可能造成洪水漫坝或重要堤防漫堤;或工程出现严重险情并不断发展或未见好转,且根据洪水预报,库水位有继续上涨趋势,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或重要堤防决口时,有关人员(如水库管理人员以及当地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人员、防汛指挥部成员、政府首长等)和专家会聚集到水库现场,现场分析水情、工情、闸门监控、巡视检查、上下游灾情、天气预报、工程安全实时评价等资料,发出调度指令(应急调度方案),并根据水情、工情、灾情等发展变化实时修正调度指令。

c.警报发布。当确定突发事件不可避免时,应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提前发布警报,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人员进行撤离转移。警报分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分别对应后果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Ⅴ级(一般)。

d.应急转移。应急转移是在洪水到达之前,按照事先拟定的转移路线和避难场所,将风险人口转移至安全区域。

洪水风险图是应急转移的根本依据,根据风险图可知哪些区域处于潜在风险之中,风险区域的人口分布情况如何,结合周围的地形、交通状况等规划逃生路线和避难场所。避难场所是指可容纳避难居民且适宜建设避难场所的安全区域。避难场所的选择要求其地势相对较高,确保其不受洪水袭击,尽量靠近公路和铁路,以方便运送救灾物资。要考虑到避难场所的容量,保证其拥有的各种资源的数量能够满足灾民需求。

1.3恢复型措施

恢复型措施是指在控制型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时,为维持灾区社会秩序和保障灾民基本生活需求而采取的临时性应对措施,主要包括应急救助、应急征用、应急管制。

a.应急救助。水库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政府出面动用各种社会资源为受灾地区和应急转移的群众提供应急救助,包括为灾民提供食品、饮用水、被褥、活动板房、帐篷、洗漱用品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对伤员进行及时的救治;采取相应的卫生防疫措施,防止出现疫情;及时抢修损毁的道路和通信设备,保障物资运送与人员之间通信通畅。

b.应急征用。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发生后,为应急转移和应急救助需要,可以依法征用企事业单位、高层住宅等不受洪水危害的地方作为临时避难场所以进行灾民的安置;征用车辆保障救灾物资和救援队伍的运输;征用救灾物资保障灾民的日常生活和救灾需要;调动相关组织和人员参与救灾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个人与组织有依法提供社会协助的义务。

c.应急管制。在水库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政府可以暂时对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加以必要限制,关闭或限制使用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限制容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活动。例如,可以要求相关企业加急生产救灾急需物资,并对重要商品规定限价;可以依法对洪水危险区域实行戒严;为保证道路畅通,可以实行交通管制等。

2运行机制

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平时是一个计划,在应急处置时是行动指南,预案运行机制是周密计划落实为有效行动的重要保障,按照“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原则,规范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会商、预案启动、指挥协调、抢险救援、服务保障、善后处理、信息发布等各个环节流程,明确水库管理单位、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涉及工矿企事业单位、公众等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及相互之间的关联,见图1。

图1 预案运行流程示意图

2.1预测与预警

“防范为主,防控结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针对可能发生的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建立水库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做到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为应急处置赢得足够时间,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防止水库突发事件演变为恶性致灾事故,对降低生命损失尤其关键。

水库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主要包括仪器监测与人工巡视检查两方面。工程实践证明,大量险情或工程事故是通过人工巡视检查发现的。

参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依据后果严重程度,水库突发事件预警级别分为四级,即Ⅰ级(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严重)和Ⅳ级(一般),对应报警信号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件性质、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对措施等,预警信息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报告应急指挥办公室和指挥长,再确定是否发布,以及发布时机、对象、途径、范围。

预警信息一般以应急指挥机构名义发布,应特别慎重。延误发布会贻误抢险和人员撤离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但无效预警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会造成思想上的麻痹,降低预案效力。

突发事件发生时常常伴随恶劣条件(如暴雨、台风、地震),因此,预测预警系统中一般需要建立两种以上的有效通信手段,以确保各类信息、指令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送至应急组织体系中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

报警设施除在水库工程管理区内设置外,还需要在突发事件可能影响范围内的村寨、社区、公共场所及野外有人活动的区域(如垂钓、野营场所)等地设置。通知人员撤离的报警信号需要事先约定,并通过演练让公众充分理解。

2.2应急响应

对应水库突发事件后果严重程度和预警级别,应急响应也分为四级,即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和Ⅳ级响应。

当水库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发出报警信号后,对应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警报,由应急指挥机构直接或经会商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启动Ⅰ级响应、Ⅱ级响应、Ⅲ级响应和Ⅳ级响应,并宣布预案启动。预案启动后,应急组织体系开始运转,相关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就位,应急处置随即展开;同时,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做好应急撤离准备。应急响应流程见图2。

图2 应急响应流程图

当突发事件已经发生,或虽在发展过程中,但可能造成严重或特别严重后果,预测预警系统发出Ⅰ级红色警报或Ⅱ级橙色警报时,可直接启动应急响应,否则应在会商后决定是否启动应急响应。

2.3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包括信息报告与发布、应急调度、应急抢险、应急监测、应急转移与安置等。

a.信息报告与发布。信息报告是自下而上通报与水库突发事件相关的信息,包括水情、工情、险情、灾情等信息。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实时续报有关信息。

信息发布是面向社会和公众的。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社会和公众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对策,并根据事件处置进程不断发布后续信息。信息发布方式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发布途径可以选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

b.应急调度。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调度方案,并确定应急调度方案的调度权限和操作程序。在应急调度过程中,应根据水情、工情、险情及灾情变化情况,实时对调度方案进行调整。

c.应急抢险。针对可能导致溃坝的突发事件,制定工程抢险预案,对抢险原则、抢险队伍、抢险设备与物资等提出要求,并确定通知、调动抢险队伍的方式以及时间与任务要求。工程抢险预案可以作为水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附件。

d.应急监测。应急监测包括仪器观测和人工巡视检查,是跟踪事态发展、科学调整应急措施的需要。应根据工程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提出应急监测的要求。

e.应急转移与安置。当突发事件可能导致溃坝或非常泄洪、采取应急调度和应急抢险措施仍无法控制事态发展时,为保障生命安全,需要对下游风险人口实施应急转移。水污染等非工程安全类突发事件一般不需要进行应急转移。

人员应急转移预案应根据洪水淹没范围内村寨与居民点分布、洪水演进速度、交通条件、安置点分布等拟定,分片确定转移人员的数量、路线、交通方式、安置点、时间要求,并确定人员应急转移的组织方式。

对应急转移的人员应进行临时安置,解决居住、生活(食物、衣物)、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

2.4应急结束

当突发事件警报解除、风险人口全部撤离并安置完毕、洪水消退、或水污染等风险得到控制时,可宣布应急结束。应急结束指令一般由应急指挥机构发布。

3展望

在应急预案编制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分级负责、责任明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实用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动态管理”和“适时更新”的原则。通过实战演练来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在真正遭遇突发事件时确保预案的有效运作,将突发事件损失降到最低,真正实现水库安全保障能力。

在日常管理中需加强宣传、培训和演练工作,应组织公众参与培训,加强对公众宣传,帮助公众了解预案,提高配合应急处置能力,以及避险、自救和呼救等技能;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抢险救援队伍的培训,熟悉掌握预案内容,提高预案实施能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若干风险区域进行相关的应急演练,演习应当要贴近实战。演习应包括以下内容:启动应急组织体系、预警、报警、信息采集和分析、动员准备、开进途中的交通调整和安全保障、处置能力、救援中的后勤保障、警戒计划、开展现场处置工作的步骤和方法、演习结束后的转移、评估总结、修改完善应急预案等。演习结束后,要适时比照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演习方案,对演习的各个环节和总体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改完善演习方案,使之更符合实际和实战要求。

参考文献

[1]水建管[2007]164号.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S].水利部,2007.

[2]庄德利,徐落实,龙智飞.小型水库应急预案浅谈[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3(3).

Research on reservoir emergency security system

LI Hongmei

(XinjiangKizilReservoirAdministration,Baicheng842313,China)

Abstract:Emergency securit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preparation of reservoir emergency contingency plan. In the paper, establish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reservoir emergency security system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emergency measures,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safeguard system.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mergency security system should be reinforced and improved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reservoir; emergency; security system

DOI:10.16617/j.cnki.11-5543/TK.2016.05.012

中图分类号:TV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41(2016)05- 0037- 05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水库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出山店水库
白沙水库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出山店水库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