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肠术

2016-06-12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卫生纸肛管灌肠



灌肠术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的相关技术。

【关键词】不保留灌肠;保留灌肠;

灌肠是指将一定量的溶液经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协助病人清洁肠道、排出粪便和积存的气体。也可借以输入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的目的。根据灌肠目的,可分为不保留灌肠和保留灌肠两大类。

1 不保留灌肠

1.1大量不保留灌肠 能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减轻腹胀;清洁肠道,作为手术、检查和分娩前的准备;稀释和清除肠道内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灌入大量低温溶液可起到降温作用。

1.1.1物品准备 灌肠筒一套、肛管、弯盘、血管钳、水温计、润滑剂、棉签、卫生纸、橡胶布、治疗巾、便盆、输液架等。灌肠液为39~42℃清水、生理盐水、0.5%~1%肥皂水等;降温用28~32℃的灌肠液;中暑病人可用4℃生理盐水灌肠。

1.1.2操作方法 ①携用物至病人床旁,解释目的,以取得合作;关闭门窗,用屏风遮挡,嘱病人排尿。②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脱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将橡胶单和治疗巾垫于病人臀下,弯盘置于臀边。对于肛门括约肌失去控制能力的病人,可取仰卧位,将橡胶单、治疗巾、便盆置于臀下,盖好被子,避免过多暴露身体。③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筒内液面距肛门约40~60 cm。④用润滑剂润滑肛管前端,排出管内气体,用血管钳夹紧。分开病人臀部,将肛管自肛门轻轻插入直肠7~10 cm,松开血管钳,固定肛管,使灌肠液缓缓流入(图1)。若灌肠液流入受阻,可轻轻转动肛管,必要时捡查有无粪块阻塞。如病人有便意感,应将灌肠筒适当放低,并嘱病人深呼吸以减轻腹压。⑤待灌肠液即将流尽,夹闭橡胶管,用卫生纸包住肛管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嘱病人平卧,尽可能保留5~10 min或更久,以利于软化粪便。⑥整理用物,协助病人排便。⑦开窗通风,协助病人洗手,卧床休息。并在体温单上记录灌肠结果。

图1 大量不保留灌肠

1.1.3注意事项 ①在灌肠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病人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气急等症状,应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若病人出现腹胀或便意感,嘱病人作深呼吸。②灌肠完毕,嘱病人不要立即排便,尽量使灌肠液保留5~10 min或更久。对于灌肠降温病人,灌肠液应保留30 min后再排出,排便后隔半小时再测量体温并作好记录。③灌肠过程中,尽量减少暴露病人肢体,防止着冷感冒。④正确选择灌肠液,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功能衰竭和水钠潴留的病人禁用生理盐水;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用灌肠。⑤准确掌握灌肠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灌肠液量:成人约500~1 000 mL/次;小儿根据年龄酌情减量,约200~500 mL左右。灌肠筒底距离肛门约30~40 mL;伤寒病人,灌肠筒内液面距肛门≤30 cm,灌肠液量≤500 mL。

1.2小量不保留灌肠 用于软化粪便,排除肠道积气,减轻腹胀;也用于腹部及盆腔手术后肠胀气,以及为保胎孕妇解除便秘等。

1.2.1物品准备 注洗器、药杯或量杯盛医嘱指定溶液、肛管(14号或16号)、温开水5~10 mL、弯盘、卫生纸、橡胶单、治疗巾、滑润剂、血管钳、便盆等。常用的灌肠液包括:50%硫酸镁30 mL、甘油60 mL、温开水90 mL;甘油和水各60~90 mL;各种植物油120~180 mL;灌肠液的温度为38℃。

1.2.2操作方法 ①携用物至病人床旁,准备工作和大量不保留灌肠相同。②润滑肛管前端,用注洗器吸取溶液,连接肛管,排气后夹闭肛管。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内10~15 cm,松开血管钳,将溶液缓缓注入直肠。注毕,将肛管末端抬高,使溶液全部注入,然后灌入温水5~10 mL,反折肛管,轻轻拔出,放于弯盘中。③嘱病人尽量保留溶液10~20 min。

1.3清洁灌肠 能彻底清除滞留在结肠中的粪便,协助排除体内毒素。常用于直肠、结肠检查前的准备或脏器造影、摄片及肠道手术前的准备。

1.3.1物品准备 物品与大量不保留灌肠相同。灌肠液为0.1%~0.2%肥皂液、生理盐水或清水等。

1.3.2操作方法 清洁灌肠即是反复多次进行大量溶液灌肠的一种方法,首次用肥皂液,以后用等渗盐水,直至排出液清晰、无粪块为止。但灌肠压力要低。

2 保留灌肠

将药物从肛门注入直肠或结肠内,经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目的。常用于镇静、催眠及肠道杀菌剂筹。

2.1物品准备 用物与小量不保留灌肠相同,按医嘱准备药物,剂量≤200 mL,温度39~42℃。

2.2操作方法 ①携用物至病人床旁,解释目的,取得合作。②嘱病人排尿、排便。③灌肠方法与小量不保留灌肠相同。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体位,臀部垫高约10 cm。若病变在直肠与乙状结肠,病人应取左侧卧位;若病变在回盲部,病人应取右侧卧位。插管深度为约10~15 cm左右,溶液流速宜慢,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30 cm),便于药液保留。④拔出肛管,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轻按揉,嘱病人保留>l h。⑤整理用物,洗手;观察病人反应,并做好记录。

2.3注意事项 ①保留灌肠前,根据灌肠目的和病变的部位,协助病人采取卧位,注意插入导管的深度。②保留灌肠选择肛管要细,插入要深,液量要少,压力要低,使灌入药物保留时间长,利于肠黏膜的充分吸收。③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后的病人,以及排便失禁的病人,均不宜作保留灌肠。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5-0067-02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5.036

收稿日期:(2016-03-19)

猜你喜欢

卫生纸肛管灌肠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莫被黄卫生纸忽悠了
Pen Holder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卫生纸”
用完还你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大黄牡公灌肠散质量标准研究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