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重视角下的初中语文的文本解读

2016-06-12李媛

关键词:苏教版篇文章文本

李媛

初中语文教学实际上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教材文本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感受文本的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文本内涵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成长,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一、陌生视角下的文本感悟

在初中苏教版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文本感悟的时候,首先是浏览教参和网上所提供的资料。在这种模式之下,虽然大大节约了教师准备的时间,但是同时扼杀了对于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长期依靠参考资料进行教学,就会产生一种模式化的教学理论,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成为课堂中只会记笔记的牵线木偶。为了改变这样一种现状,就要求教师解析文本的起点必须是文本本身,而非其它的参考资料。因为,只有教师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有了属于自身的独特体验,才能够更好的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帮助他们在文本解读的道路上更好的前进。例如,在对于初中苏教版语文当中《斜塔上的实验》这篇文章进行解读的时候。教师就应该完全摒弃那种首先进行课文详解,随后将学生引领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之上。而是,要让学生以一个陌生的眼光去进行文本阅读,并且在阅读之后由学生进行讨论本篇文章所讲述的内容。在阅读之后,有的学生就说本文所讲述的是伽利略并不迷信于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理论,而是通过实验证明了自己。有的学生则说伽利略是一个行动者,他用自己的行动捍卫了自己对于科学的理解,我们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同样需要这种行动力。还有的学生说伽利略实际上是一个叛逆者,只不过在后来被证明这种叛逆有助于社会的发展。学生们所表达的看法并不相同,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不同思想的表达,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思想间的碰撞,从而擦出更为闪亮的火花。而且,在这种模式之下,学生通过自身对于陌生文本的阅读,提出自己的意见,并将其有效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对于其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上帝视角下的文本拓展

教材当中所提供的文本数量是有限的,在很多时候在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就需要采用上帝视角,对于文本当中的内容进行延展,从而有效的满足学生作为一个探索者的心理需求,引导学生有效的探求文本中的内蕴,最终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体的文本延展主要通过以下两种办法:第一,针对于教材文本当中的具体段落进行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例如,在讲述初中苏教版语文教材当中的《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文中描绘父亲“蹒跚的走到铁道边,慢慢的探下身去……”这样一幅穿过铁道,爬上月台的情景让人感动不已。但是,如果学生在具体的文本理解的过程当中仅仅停留在作者描绘出来的情景上的感动,那就存在着一定的欠缺了。所以,就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充分的理解文本:第一,体会文中“探”“攀”“缩”“倾”等动词对于父亲这一形象表达的具体作用。第二,感受文中“黑布马褂”“深青棉袍”“黑布小帽”等衣着描绘对于父亲的形象刻画的具体作用。第三,体会“父亲一股脑的将橘子放在我的皮大衣上”这句动作描绘和“心理很轻松似的”这句心理活动描写的具体形象刻画。通过这样严谨细致,且具备着一定层次性和逻辑性的分析,就能够让学生充分的学会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第四,延展一些课外的读物,使学生视野更加的开阔,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整体理解。还是以朱自清先生的这篇《背影》为例,在这篇文章当中对于父亲形象的刻画过程当中,有很多对于父亲具体行为的描绘,使得父亲这个形象变得更加的丰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这种写作的手法,教师就可以延展黄邦寨的文章《半截钱里的父爱》,通过对于这篇文章当中父亲咬着牙说“不反悔”和将眼一瞪说“拿着”进行对比分析。

三、主体视角下的个性理解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针对于同样一篇教材文本的阅读,每一个学生对于教材文本的理解都是不同的。作为教师,绝对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替代学生的理解。而是要对于学生的感悟做到尊重,并且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学生能够在自身个性化的道路上坚实的前进。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文本解读的过程当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改变自身师本位的思想,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在具体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尽可能的减少自身讲述的时间,而将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去对文本进行归纳总结,并且在讨论的过程当中对于自身的想法进行有效的完善,使文本当中的内容真正的成为学生自身的内容。第二,对于学生的错误思想要进行委婉的引导,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虽然不同的学生对于文本当中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学生单纯地紧抓某一个不正确的点,而忽视了整体的行为教师就需要进行行之有效的引导。例如,学生在解读《背影》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的人就会将目光锁定在父亲迂腐、啰嗦这样的事情上来。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并且浅谈父亲是因为对于儿子的爱,才显得如此。

语文的文本解读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更是一种教学的艺术。作为初中苏教版语文教师,就应该让自己从教参的樊笼中挣脱,以陌生的视角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上帝的视角对于文本进行拓展,最后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理解。

猜你喜欢

苏教版篇文章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