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利用小课题研究提高作文教学实效

2016-06-12张雷

关键词:情趣树叶课题

张雷

【摘 要】

利用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围绕作文主题,设计观察研究的计划,先观察,先研究,先参与体验,然后进行作文的作文教学和作文学习的方式。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小课题研究来提高作文效率,希望能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作文表达生活。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小课题设计 方法

一、结合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可以将写作和生活相结合

秋天的校园里,常常看到女同学三五成群地捡银杏树叶,她们常常为自己能捡到一枚好看的树叶欣喜不已,习作就可以和这样的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五年级上册作文《秋天的树叶》,我和孩子们开展了以“秋天的树叶”为主题的小研究,要求大家能去观察校园、道路、公园等处的树叶;并且采集最感兴趣的树叶从色彩、造型、结构等方面仔细研究;再去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秋天树叶颜色改变的原因。几天之后,将各自的研究结果集中展示和交流,然后作文。

“有人说秋天的树叶是枯黄的,可我觉得好像不是。最近我就特别留心周围植物的树叶,小区里、校园中、马路上,我发现秋天的树叶颜色最丰富了,五颜六色,甚至一棵树上的叶子也有不同的颜色。就说南京最常见的梧桐吧……”

这是习作《秋天的树叶》片段。观察和研究之后,学生不仅仅积累了作文的素材,语言也不再空洞和虚无,文字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很显然,这样的文字来自于对生活长期和细致的观察,语言真实可感。

二、结合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让作文学习的过程充满情趣

作文的情趣缺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作文的内容缺少情趣,二则作文的学习过程缺少情趣。作文内容情趣的缺失源于学生生活的匮乏或者是学生缺乏对生活的关注。作文学习过程没有情趣更为常见,作文课上以讲授方法为主,往往是形式大于内容,情趣更是无从谈起。利用小课题研究,可以充分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操作和“游戏”中,让整个过程充满趣味。

五年级上册作文《写一种动物》,教学中,我提前一个星期安排了“和我最喜爱的动物一周亲密接触”这样的活动。当然,活动的过程要求做一些记录和研究,如:记录小动物吃食时的不同表现;查阅资料了解动物某一种特性,观察,记录它的表现等等。于是孩子们在这那个星期中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家中的宠物,小动物们发生了什么新鲜事儿,弄出了什么恶作剧,小动物身上有什么新发现都是他们谈论的话题。之后的作文便是水到渠成了,不少孩子很流畅地完成了800字以上的作文。作文中孩子们再现的那些趣事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对小动物的那份喜爱之情更是叫人心生感动。

三、结合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学生发自内心要写的是充分表现自己个性的东西。他们在作文时想写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这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只有在他感悟生活后才能表达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写符合他们自己年龄特征的真情实感,写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他们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不是编造“美丽的谎言”,让老师开心。

五年级下册有“观察自然现象”的作文,照例,我也安排让学生做相关的小调查,在一个星期的观察之后,一位同学的作文中写出了这样的文字:“一朵朵,清晰可见的云,在这座城市的天空中好像很难看到。天,每天都是灰灰的,总是很难看到蓝蓝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好像只是歌词里的句子,我们头顶的天空更多的时候就是模糊一片,就像一直捂着一层厚厚的纱,透过这层纱倒是偶尔能看到整片整片飘移的云层,只是一点也不美,到让人觉得闷得慌……”透过这样的文字,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孩子视角中的云彩,从中也感受到了幼小心中那份真实存在的不悦和担忧。

在作文教学中设计相关的小课题研究其实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第一手的作文素材,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地做到在作文中自我表达。结合小课题研究展开作文教学的实践还必须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1.开放式课堂,充分参与,积累情感体验。先动手,先观察,先研究,然后再作文,这样的习作过程自然要求学生作文的课堂是开放的。写“秋天的树叶”,我带着学生走进校园,真正观察树叶的细微变化;“新闻报道”习作,我带着学生来到阅览室,大量阅读各类时事报道;作文“有趣的一次实验”,我征求科学老师支持,走进“做中学”课堂,和孩子们一起关注实验中的情感经历;写“一种小动物”我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观察家中小动物的点滴变化……这样的课堂不再局限于40分钟,而是自由和开放的。以至于所授班级的学生每个作文课便是兴味盎然,因为我们的作文课不再是讲的讲、听的听,而是自己动手,自由讨论,充分地参与和体验,如此作文也就成了孩子语言的自然流露。

2.设计专题,展开研究,获取和搜集写作的素材。研究要围绕主题展开,要选好自己观察和研究的切口,如此对应习作,内容才能集中和清晰。比如,观察小动物,我带着学生一起设计观察和研究的专题,进食、睡眠、嬉戏等等,首先明确观察的方向,并要求尽量能每天坚持写下自己的观察日记。这样的积累将是最终作文的重要素材。观察之余还要注意研究,通过网络、书籍、请教师长等形式就感兴趣的专题展开研究,如“秋天的树叶”,不少同学对树叶变色的根源进行了研究。这样的研究在培养了良好习惯的同时也为作文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素材。

3.在分享和交流中提高作文能力。虽说先动手,先观察,先研究,然后再作文讲求开放的课题,但集中依旧不可少。一方面,可以是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集中汇报和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观察体验,相互提醒,相互补充。再者,我们也常常将自己的研究记录,研究图片在黑板报上集中展示,将材料的价值最大化,也是彼此补充了作文的素材。更重要的是,作文之后的集中的评价,这个过程中先让学习互相批改和点评作文,再集中点评,期待用这样的方式让全体同学获得进步。

总之,利用小课题研究提高作文效率的实践研究只是希望能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用作文表达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生动有情趣,习作和作文教学才能变得生动起来。

【参考文献】

【1】陶行知.中国大众教育问题,1936(08)

【2】叶圣陶.阅读与写作

猜你喜欢

情趣树叶课题
树叶的不同称呼
爱情趣数字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情趣
给生活点小情趣
一片树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四格情趣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