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渗透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教学中的反思
2016-06-11罗苏亚
罗苏亚
[摘 要] 临床上许多疾病是直接或间接由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能让护理学生真正的做到认识人、理解人、关怀人,能够满足不同人对健康的需求。以栓塞为例,通过播放视频,创设人文关怀情境,实施模拟教学;学生通过与病人的访谈,自觉形成情感、态度体验;组成关怀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渗透人文关怀教育,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 键 词] 人文关怀;栓塞;反思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52-01
病理学是衔接医学基础与临床护理课程的桥梁学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是病理学课程中重要的章节。临床上许多疾病与血液循环障碍息息相关。心肌梗死、肺栓塞、压疮、脑血栓等都是血液循环障碍的直接后果,感染性心内膜炎形成的贅生物、胎盘早剥时发生的羊水栓塞等这些疾病中血液循环障碍的问题解决不当,甚至可以引发生命危险。
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注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护理人文关怀教育能够让护理专业的学生真正做到认识人、理解人、关怀人,能够满足不同人对健康的需求。人文关怀教育需要激发学习者内在的关爱、同情等情感,培养对他人关怀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发展和运用各种教学策略。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中包括充血、淤血、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五个知识点因果交替、环环相扣。充血、淤血在日常生活、临床疾病中最常见,淤血是大部分疾病的伴随症状,也是血栓形成的原因。学生能通过学习淤血的后果能推断出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血栓形成是栓塞、梗死的原因,栓塞、梗死是血栓形成的结局。临床上肺栓塞、心肌梗死、羊水栓塞皆为致命性的疾病。以下以栓塞为例,渗透人文关怀教育。
1.通过播放“世界血栓日——防治静脉血栓 远离肺栓塞”视频,创设人文关怀情境,实施模拟教学,让学生对肺栓塞的危害有更清晰的认识。该视频震撼学生的心灵,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此导入新课,引入主题。
2.模拟病人走进教室,叙述了自己 “肺栓塞”的疾病经历。学生通过与病人的访谈,了解其患病感受和经历,更深刻地理解栓塞的运行途径和肺栓塞的后果,使学生关爱病人,理解病人,自觉形成情感、态度体验。记录、叙述、分析课堂访谈内容,了解患者的感受和想法,积累经验,找到规律,为进一步给临床患者提供关怀照护奠定基础。
3.提出问题:静脉输液前为什么要排气吗?如果不排气会怎么样?通过问题引出空气栓塞,将全班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通过查阅书籍,讨论了解空气栓塞发生的条件及产生的后果。这种小组学习的方式,既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建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关怀能力的提高。
4.展示网络新闻案例。看完新闻后,让学生讨论羊水栓塞的原因及结果,面对这种病人该如何处理,通过观察,激发内心情感,树立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价值观,提高职业情操。之后让学生讨论,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5.观看肺栓塞公益宣传片,升华情感,浸润心灵,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肺栓塞病人的职业情感。
教学中以视频案例导入正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互动激起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联系生活和临床;以相关链接列出相关的前期知识;以知识拓展列出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新进展;以小结列出重点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强化所学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通过人文关怀教育在教学中的逐步渗透,教会他们如何合作运用人文关怀知识,让他们既学习了病理学基本知识又学习了与知识相关的人文关怀,知识的不断积累让学生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体会爱心、关怀、理解、同情和移情。人文关怀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应用,培养他们对他人关怀需求的敏感性和同理心,同时丰富了教学内涵,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未能走进醫院,与真正的病人沟通交流,从真正的病人身上认识、感悟、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故而打算在见习期间,带领学生与病人沟通,体验和实施关怀行为。
在教学活动中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活动,这需要教师把握好节奏,使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教学目标在课堂时间内圆满完成。教学需要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改革在一次次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完成。在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希望可以为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萌,贾元红.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说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182-183.
[2]周璐.PBL教学法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反思[J].中国实用医学,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