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6-06-11刘冲
刘冲
[摘 要] 高职院校英语的课堂教学因为关系到以后的就业问题,所以一直备受社会重视,教育界对此也特别关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越来越广泛,而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高职高专把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放在了英语教學的首位。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武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讨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个性化课堂教学与英语自主学习模式有效结合起来,给学生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以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
[关 键 词] 英语课堂;教学研究;高职英语;英语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24-01
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是近几年来的热门话题,高质量的教学和高效益的学习是现代教育实践中共同追求的目标。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和社交中如何用英语进行口头交流和书面文件的编写,这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必不可缺的内容。只有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把英语学习当成一种兴趣,这样的学习情绪才能更好地带动学生用英语交流的乐趣,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只有学生开口说才能把英语更好地运用起来。
国内外的学者对自主学习的概念有着各自不同的诠释,每个教师也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相对较早出现的Holec被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现在有很多教师把Holec自主学习的定义变为自主学习研究的源点。传统的教学都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以授课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但是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多变的学习模式。根据自主学习的特点,高职英语的自主学习理念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一切学习的源泉都来源于兴趣,高職英语也不会例外,只有学生感兴趣才愿意去深入研究英语语言的魅力所在,才愿意用这种动听的语言去交流。现在很多学生的学习仅限于书面背诵,但是这样的学习方法对高职英语来说无疑是不适合的,因为高职英语的学习是为了交流当中更灵活地使用英语会话的,知识单一是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所以高职英语的自主学习模式必须建立在可以无障碍交流作为主体,准确地编写书面英语文件作为客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多让学生进行一些经验交流,带动一些不敢开口说英语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和理解,多一些经验的积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教师也要根据交流过程中每个学生的特点去因材施教,这样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的模式才能良好地建立起来。
二、高职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实施
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出了英语自主学习的体系和高职高专特有的英语教学模式,一切从实践开始并以指导作为辅助性提高高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及综合素养。
(一)施行个性化课堂教学
打破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现代化比较丰富多变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加一些原版英文影片的鉴赏来加强听与看的练习,听国外人的发音、看字母了解外国人的书写习惯。然后大家一起进行讨论,让学生可以动脑和动口并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进而实现自主学习。将课堂中的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个人体验以及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相联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以未来就职为前提把所有知识学以致用。
(二)营造自主学习的中心氛围
现代的院校基本都有自己的校园网,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账号登录,在公众的网络上尽情展示自我。如果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英语交流的平台,加入一些国外的留学生进行互动的学习交流,这样的网络交流可以不用面对面,一些胆小害羞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个来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从而变得自信起来。在平台上,教师可以上传各种英语资料供大家学习,也可以在线对不同学生进行考试测试,实现在线布置作业、在线批改试卷的教学任务。在线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样的互动可以实现多人同时交流学习,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在互动中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解决对方的问题,在这样愉快氛围里很容易把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起来。在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可以通过校园网来消化学到的知识,为了更好地带动其积极性,可以给予一些学分奖励,从而进一步来提高自主学习的实施效果。
因此,提高教学质量、加强自主教学仅仅只是一种手段,高职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教师所做的就是去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挥出自己潜在的能力,在社会上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H.Holec.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Pergamum Press,1981.
[2]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