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实践探索
2016-06-11徐明录秦顺朵
徐明录 秦顺朵
[摘 要] 高职教育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进一步增强毕业生竞争力。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试点,通过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康复治疗技术发展需要和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积累经验。
[关 键 词] 职业能力;课程体系;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52-02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娴熟的实践操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职业胜任力,这样才能与专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相适应。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分析
(一)职业能力的内涵
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基本职业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能力、方法运用能力和社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是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也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经济社会进展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1.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本專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2.具有较强的适应变化能力及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及开拓创新能力。
3.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二、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基本内涵
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通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三段式课程体系结构,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按照职业岗位要求重新规划,设计模块化课程,构建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教育三位于一体的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以教育部〔2015〕6号文件为指导思想,坚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方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遵循学校—医院—社区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融知识传授与职业资格证考取为一体,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1.设计课程模块。在课程设置方面充分突出“职业性、针对性、开放性”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格局,以职业能力为主线,根据职业能力构成的基本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三方面培养的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为通识课程模块、职业基础课程模块、职业岗位课程模块、职业拓展模块四部分。
2.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以“职业活动的过程”为依据,按照实际工作任务要求进行整合,使课程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需要,符合职业岗位(群)发展的基本要求。
3.制定课程标准。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临床专家、专职教师与临床兼职教师依据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共同商讨制定。
4.创新教学过程。将理论知识、能力训练一体化,教、学、用相贯通,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医院相结合,医院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的选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考核,并为教学提供场所、师资及相关资源,形成了“工学交替、学做合一、知技一体”的融合式课程教学模式(见下图)。
5.突出双证。国家规定所有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用人单位也非常重视毕业生手中所持的职业资格证。
(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理论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课程、专业素质课程、岗位素质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专业素质课程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而开设,主要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养成坚定专业思想。岗位素质课程是根据职业发展状况、职业岗位需要而设置的课程,以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各项临床技能知识。职业拓展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发展潜力,根据未来职业生涯需要而设的课程,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及职业发展志向选择学习。
2.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康复治疗技术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确定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紧密衔接,调整学时比例为1∶1,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3.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包括思想道德、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和职业素养等。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复杂的工程。通过思想道德课程、医学美学、沟通、法制教育等課程,以及主题班会、党课、团课、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人文素养;通过开展体育训练、军事化教育、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校园运动会等提高学生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学、临床见习、顶岗实习、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创新大赛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坚定的职业理想。
三、基于学生职业能力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探索
为培养“理论知识扎实、技能操作娴熟、职业素养高尚”的高端技能型康复治疗技术专门人才,提高人才培养效果,我校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试点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构建理论。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基础,构建融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教育三位于一体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2.运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在理论支撑的基础上,对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课堂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教学方法、职业素养培养等进行全面改革,主要包括:(1)转变教学理念,办学服务于生产、工作,教学以工作岗位实践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基础,确保毕业生顺利上岗,在岗位上能快速适应,在工作中能健康成才。(2)围绕技能目标,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了解行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在广泛听取行业企业专业人士对各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发挥应有功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操作技术;开拓高层次实习基地,强化实习效果。(4)强化职业意识培养。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加强临床实践锻炼、开展职业规划,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5)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导向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训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式教学法、示教反示教教学法,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6)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7)改革教学考评方法,实施理论技能相结合的教学考评方法,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通过教学改革实践,使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团队结构合理,课程设置体系日趋完善,教学活动组织密切与临床相接轨,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职业素养良好,适应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