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双核”能力培养 强化职业素质教育

2016-06-11成浩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双核课程体系岗位

成浩

[摘 要] 面对新世纪经济发展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竞争白热化的新形势,作为外语类高职院校到底该秉持什么样的课程取向,才能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呢?聚焦“双核”能力培养强化职业素质教育,从建立基于“双核”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参考。

[关 键 词] “双核”能力;职业素质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34-02

我国职业教育经历了职业教育思想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举旗职业—教育立法阶段(1980-1998年);第二阶段是规模扩张—发展阶段(1999-2005年);第三阶段是示范引领—质量提升阶段(2006年至今)。面对新世纪经济发展全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就业竞争白热化的新形势,作为外语类高职院校到底该秉持什么样的课程取向,才能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作为外语类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怎样看待和思考专业人才培养呢?怎样正确理解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呢?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建立基于“双核”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学院办学思想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总体构想,是制订教学计划、组织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和进行教学质量监控的依据。外语类高职院校需结合高职学院教学实践,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凸显专业特色,培养和造就具有社会职业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努力。

(一)聚焦“双核”能力培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突出“双核”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聚焦于“岗、证、课”的有机融通,构建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模块,形成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课程群。引入国家(行业)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目标,全面落实学院的“三双”(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人才培养规格,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着力于职业综合素质培养,构建职业社会能力、职业方法能力的课程模块,形成人文素质、职业道德、职业拓展等课程群,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结合点。在当今教育社会化、评价多元化、资源信息化的时代,要针對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其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学习技巧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互联网+”课程的教改理念,充分利用学院的课程网络资源库,对学院的课程实行改革,提倡教师制作紧扣知识点的微课,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效能加强引导与培养,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课程设置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思想与行为、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健康等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学生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坚持“四个对接”,突出职业特点的原则

高职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为目标,使受教育者具有岗位就业的竞争力和在职业岗位群就业、转岗、晋升的能力。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对接,以实现人才培养的“四个对接”,即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人才规格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产业工作任务(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主动适应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的变化,使受教育者获得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能力。

(三)加强沟通能力培养,凸显外语特色的原则

外语类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应该凸显外国语职业的特点。人才培养方案应突出“外语+专业+技能证书”和“专业+外语+技能证书”的特色,在课程设置上凸显外语职业学院的特点。为突出外语特色,在课程设置上,达到培养“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兼备、外语技能与专业技能兼通、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兼有”的市场急需的特色人才的目的。

(四)紧扣专业技能标准,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与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或问题相结合,通过分析任务、解决问题来引发、维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方案必须从岗位实际需求出发,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和实践,坚持“理实一体”“教学做合一”,紧扣专业技能抽查标准,设定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任务引领型专业(实训)课程,强化综合项目实训和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增强学生适应企业實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五)对接培养目标,精心设置课程群的系统性原则

应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准确分析专业建设现状,提出本专业的总体建设思路,精心设计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及资源,强化教学管理与评价。课程设置中应充分考虑培养方向的职业岗位群,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纳入课程体系,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群。将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融入培养方案之中,不断探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方法与途径,建设高水平、实用型、共享型的实习实训基地,创优人才培养方案。

二、“双核”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基本思路

(一)深入调研,明确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各专业应对周边地区的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采取实地调研与网上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企业的生产与工作流程、职业岗位群职责与要求、人才需求取向与人才规格要求。明确描述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其所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准确把握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定位,以便确定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

(二)认真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群的知识、能力、态度结构

各专业对确定的对应职业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过程)的分析,明确描述本专业面向的主要职业岗位及其所要求的职业核心能力,明确企业的岗位专项技能对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态度要求等,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三)仔细推敲,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密对接行业产业,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要体现“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的要求,即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外语技能和专业技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应明确具体,凸显外语类职业院校的特色。

(四)精准把握,确定毕业标准

应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对本专业的职业资格(技能)等级要求,明确规定学生毕业时应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等级,提出针对核心职业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针对职业核心能力的中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证书的要求。每个专业应明确提出学生必须获得毕业证和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至少要达到双证的培养要求。

(五)反复斟酌,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依据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必备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按照“三双”的培养规格要求,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经过充分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坚持以学院与企业联合培养为基础,制订出“产教结合、校企共育、工学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结合自身专业的不同要求,提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突出特色,构建基于“双核”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按照“双素养+双技能+双证书”的培养规格要求,构建基于“双核”能力培养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双核”(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能力培养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双核”(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能力培养为基本路径,根据“岗位职责—能力要求—课程设置—课程目标”的思路来构建核心课程体系,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形成系统支持,参照各专业的专业技能抽查标准,将学生相关职业资格培训与考证纳入课程体系之中。

(七)紧扣专业,明确专业能力核心课程

专业能力核心课程是决定本专业性质和职业能力的关键课程。课程设置应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人文素质、职业能力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或规范,体现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紧贴行业或产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

(八)严密监控,明确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要求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具体描述对课堂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组织、师德师风建设、教学事故处理、常规教学管理等过程的监控,采取何种措施等,实现教学管理规范化;充分发挥各级教学督导成员的督导作用,全面强化各教学环节的运行和教学质量的跟踪与掌控。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第三方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社会用人单位、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以及家长的评价,逐步形成包括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项目小组及客户、行业企业和社会有关方面等评价主体在内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评教、同行评教、企业专家评教“三评结合”的教学评价机制。突出考试与考评结合,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构建“课堂考勤+教学过程+课程考试”的形成性教学评价体系。

(九)实事求是,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基本条件

1.师资配置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较好的业务素质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及特点,按照课程的性质及地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对本专业教师做出相应的要求与说明。

2.實践教学配置要求。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产学融合,工学结合”的宗旨,系统设计并安排各学期的实训项目,明确校内实训基地(含职业技能鉴定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应满足专业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要求,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要求,学院的信息网络教学条件应该达到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与结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与拓展,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广阔的培训提高空间与锻炼机会,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及业务,迅速上岗工作。

设置外语类专业的外语能力拓展实践课程,内容包括:英语能力强化训练、外语沙龙、各种外语第二课堂活动等。

参考文献:

[1]王旖旎.高職学院校企整合“双核”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1(36).

[2]任春华.高职院校开展"双核能力"培养的意义[J].金色年华(下),2011(6).

猜你喜欢

双核课程体系岗位
全球金融“F20”在此召开!横沥进入“双核”时代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新型夹心双核配和物[Zn2(ABTC)(phen)2(H2O)6·2H2O]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能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