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团在当代社会的推广与发展
2016-06-11费杨
费杨
[摘 要] 在当代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大学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独立于社会之外的 “象牙塔”,大学生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大学生纷纷参与校园社团的组织与发展,社团也不断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大学生教育中,学生社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如何使其得到推广发展成了越来越多指导教师以及负责人关注的问题。
[关 键 词] 当代社會;大学生社团;推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100-02
近几年,以大学教育第二课堂身份出现的大学社团,在一些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思维认知中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第一课堂。随着大学生生活模式发生了巨大转变,他们不再局限于以前单一的线下活动,更趋向于使用一些信息化平台去获取以及传播活动信息。因而,学生社团如何转变自身的活动模式,如何进行宣传和推广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学生社团,下面就其定义和特点进行阐释。
一、大学生社团的定义及特点
学生社团是指院校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打破了年级、院系以及学校的界限,组织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换言之,有共同兴趣爱好、理想憧憬的学生有完全的自主性可以去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大学生社团有其鲜明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主体性
学生社团的主体性发展要求在大学校园中有更为便利和可能的实现条件。这种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为以大学生为活动载体,自行选择或根据自身需要创建新的社团文化。在这个新旧文化碰撞的过程中,在校大学生逐步地占据了主动地位,通过在社团中的实践,其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扬,主体性地位也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二)灵活性
灵活性是社团教育不同于校园内其他教育形式的一个明显特征。学生社团能够及时捕捉时代前沿信息,并将捕捉到的信息迅速地进行整理,结合校园具体情况推出符合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取代了传统的、死板的教育模式。这样的活动形式带来的深远影响是其他教育组织形式不能比拟的。
(三)开放性
学生社团建设是个动态过程,要保障其良性发展必须使其保持开放状态。社团在组织形式、活動内容、内部管理三个方面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开放性。在其组织形式上,无论学生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在校内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在活动内容上,大学社团注重搜集不同类别的信息,期望可以融合更多人的思想。在内部管理上,对社员的去留有足够的宽容,不强迫,完全看社员自己的去留意愿。注重社团自身建设,以吸引更多的学生自愿加入。
(四)平等性
从成员关系上看,大学社团这个集体中,人际关系并不是建立在物质利益之上,社员之间只是单纯的工作上的领导与下属关系,并不存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平等性保证了社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社团内部形成了融洽的氛围,这样的社团文化是能够获得成员极大认同的。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每个人参与社团活动的出发点都是兴趣而非被强制性命令,这样也就避免了新生参与活动但抱怨一片的情况。倘若长久以往都以强制的方式要求社员参与活动,只会使社员离社团越来越远,最后放弃了社团。
(五)社团成员的广泛性及波动性
大家都知道,社团相比学生会而言更为自由,就我个人认为社团这个第二课堂比较好,工作相对而言不是很繁重,最重要一点是学生的发展空间比较大,交友范围也比较广。而相应的,这样的学生社团模式也有其自身存在的弊端,由于其自身存在的自由性比较高,许多社团都有社团人数不停波动,时常有社员退出的问题存在。我觉得就这个问题而言,最亟需的就是对社团进行更新改造,只有自身具备魅力的社团才是能吸引人的社团,只有各方面完备的社团才是能留得住人的社团。
二、大学生社团推广和发展的办法和策略
目前,我们的高校社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一代代的社团负责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社团的发展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顽固的问题,下面就谈一下我对大学生社团推广和发展的想法。
(一)规范社团管理制度
制度是促进社团管理规范化的基础,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能推动高校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每个学生社团管理都应有自己规范的章程和健全的管理制度。应对社团管理制度、社团成员大会、社团成员、社团活动以及社团经费做出明确规定,并相应地制定一些规范奖惩制度,这样才能在社团的日常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学校方面应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进行检查和指导;并为学校社团做出明确的评分标准,根据每一次的检查对社团进行评分,让各社团及时了解自己在管理层面存在哪些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虽说社团有一定的自由性,但具体的规章制度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制定了严明的管理及奖惩制度,才能让管理人员更为便利地组织社员开展活动,避免出现杂乱无章的现象。
(二)做好社团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不盲目搞活动,提高活动质量
放眼现今大多数的高校社团,活动举办的不少,但仍然存在着留不住社员、社团情况每况愈下的问题。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社团自身发展方向出现了问题,只关注了社团活动的数量而忽视了活动的质量。虽然准备一个又一个活动,社员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其积极性消耗殆尽,没有真正发挥社员的积极作用,不能够使全体社员得到锻炼,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团是否能够继续运转都成了问题,更别提能够推广和发展了。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社团方向,筹划具有自己社团特色的活动,用特色活动吸引新生、留住老生。抓住事物的核心本质,才能决问题。
(三)重视小组活动,培养社员的团队意识
社团状况不容乐观的另一个原因则是社团内部缺乏凝聚力和团队意识。研究表明,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与群体意识密切相关,社团活动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要对其加以正确引导,利用学生社团强化群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当社团成员初入社团,还没有足够的能力独当一面完成任务时,社团应重视安排小组活动,让社员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就以我们社团这次的活动为例,有一个省十佳社团评比活动在微信上举行,根据投票数对社团进行评比,倘若这次的活動只有社团管理层参与,社员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那么我们的评比行动注定会是失败的。只有大家都行动起来,每个人都传播出去才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次的活动,才能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四)加强社团培训机制,提高社团人员综合素质
社团培训工作是社团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建设的必要条件,社团只有通过相关的业务培训和技能学习才能在这个社团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的时代中不断成长,保有一席之地。优秀的领导者会给集体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我们不应该只注视上层人员素质,也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社员身上,毕竟他们才是构成一个社团的大多数。根据各部门的需求对相关成员进行业务培训,提升培训的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培训目标。
(五)利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便利条件,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活动
受当代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低头族”,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愿意接触外面的世界,即使参加了社团也并不愿意参与其中。因此,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桎梏。既然现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那我们就要从这个变化入手。利用现在绝大多数学生使用的信息平台,例如微博、微信以及QQ等,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社团活动的传播。换句话说,就是在我们通常的活动宣传、举办方式之外,利用这些公众平台告诉更多的人是什么样的社团在举办一个怎样的活动。从而渗透到大家的日常生活中,让大家在刷新信息的时候可以或多或少地关注我们的社团新内容。即使一百个浏览信息的人有一个能对我们的活动感兴趣,这就是成功。
(六)重视“走出去”,定期与其他高校进行交流会,相互探讨
倘若学生社团一直止步于校内,那么它的活动模式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家都在积极推行“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我们又怎么能不紧跟这大时代的潮流呢?社团工作有它枯燥的一面,每年几乎都是一个轮回,没有新血液注入是不行的,仅仅依附着校内的力量也是远远不够的。这时,与校外的联系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可以定期与其他高校社团开展交流会,相互借鉴彼此的新鲜理念,融入社团工作之中。也可以采取联合举办活动的方式,一起就相同的主题共同举办活动,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并借此让其他高校学生了解我们的学校,了解我们的社团,这无形中也是给自己做了一次宣传。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学生社团有其独特的时代特性,各高校社团在开展自己的活动时要立足于自身特点,不盲目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利用时代优势,采取可行的方案,为社团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社团能否得以推广和发展的立足点在于社团的品质如何。酒香不怕巷子深,我相信只要社团有一个能干的领导团队,有一群拥有出色团队意识的社员,加上自己的特色活动,根本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社团会默默无闻,相信只要是金子,就总会发光的。
參考文献:
[1]李维.当代大学社团的创新与发展探析[J].现代交际,2011(5).
[2]殷忠勇.大学社团:一种成长中的教育组织形式[J].大学教育,2013(17).
[3]郭昌明.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6(2).
[4]贺伟文,黄志鹏,古伟民,等.高职院校大学生社团发展问题及对策: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