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联网专业企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6-06-11陈宁
陈宁
[摘 要] 校企紧密合作,可解决高职物联网专业教育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问题,从课程体系构建、配套体制机制、师资和教学场所建设方面探索企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物联网专业; 企业项目; 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28-0076-02
一、引言
高職教育提倡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一直以来,职业技术变化的速率都远超于职业教育训练的发展速率,也就是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反差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窠臼,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不能在一定的教学时段里成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而还需要全方位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
二、企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完美实施一体化教学,快速培养技能型人才。通过一体化教学,达到以下几个转变: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行为引导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物联网产业分散,产业链条复杂,要在物联网产业链找准专业定位并不容易,而且在一个专业内要学习整个物联网相关知识是不现实的。因此,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建设要加强与物联网企业的对接,把专业设置建立在物联网产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根据行业岗位目标定位来培养物联网专业的人才。
经过探索,我们认为要真正构建一套成熟的物联网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通过和物联网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从物联网专业岗位工作任务调研入手,依据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分析、归纳、总结、提炼出物联网专业岗位必须具备的技能要素,将技能要素转化成知识要点,构建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然后,建立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再者,就是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制定一体化教学计划、编写一体化教学大纲、编著一体化教材和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和设施。
三、企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具体做法是:与广州市远望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了远望谷物联网学院,校企共建物联网专业,实施企业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人才需求分析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结合物联网应用技术发展及广州市经济建设状况,确立物联网专业主要面向物联网终端产品的应用领域,包括培养掌握物联网系统的传感层、传输层所相關的RFID射频识别、现代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等基础知识,熟悉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云计算等应用领域,能够从事物联网应用项目工程实施、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生产制造、物联网智能终端产品的辅助设计等相关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通过分析最终确立本专业的就业岗位。
(二)构建面向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成立由物联网行业协会、企业专家、专业带头人、职业岗位鉴定机构等物联网产业利益相关方共同组成的物联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物联网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提供指导意见。在物联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充分的社会调研,联合企业,聘请专家,分析研讨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并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明确相应的职业能力,突出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领域课程体系,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互相渗透,密切结合,形成物联网应用技术的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分析表。
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分析,确立以职业能力发展为导向,以企业项目应用为贯穿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调研物联网专业岗位的工作任务,依据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明确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开展生产性实训、实务专题、顶岗实习等,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习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等),与企业合作设计课程教学项目,按项目的工作过程实施课程教学,形成满足行业需求的完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实施过程遵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律。
(三)建立企业项目一体化教学的配套管理制度、评估标准和激励机制
重新修订课程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办法(包括: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顶岗实习、教学经费等管理与考核办法);制订校企合作下的相对独立二级教学机构的教学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两级教学管理;提出教学运行和建设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使之更好地符合校企合作下的教学运行要求。
健全学生管理制度。充分考虑在合作办学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发挥合作单位对学生的管理与指导作用,针对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参与就业创业等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管理与考评制度,改进传统的学生班级行政管理工作,使之适应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生管理。
健全后勤保障制度。重新修订完善在教学和学生工作中所涉及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生活服务、办公条件建设、安全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办法,使得后勤服务能够为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充分的条件。
建立一体化教学效果的测评标准。按照企业质量管理标准持续改进内部质量保障机制,实施“第三方”评价为主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及激励政策。将教师参与改革取得的成果作为评价教师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内容,列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分配制度。
(四)培养“双师型”一体化教学师资
学校具备足够数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实践企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所以学校制订了符合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对于合作单位的兼职教师,通过相关的制度和政策,落实合作企业每年委派兼职教师的人数和授课学时,制订鼓励性措施,如,提高兼职教师的授课待遇或企业折算工作量等,鼓励他们到学校任教;建立《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办法》,在人员配置、经费投入、考核管理、兼师工作量等方面,为兼职教师进入和教学质量提高提供制度保障。对于校内专任教师,建立《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实施办法》,建立专任教师的职业岗位工作经历、教学和教学建设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标准,实施《专任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评价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规定每年到企业和社区实践的时间和具体任务,具体为“三年轮岗”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将教师到企业任职作为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取得的必要条件。制定《“双师队伍”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评价办法》,按照高职教育要求,对专业教师开展职业教育能力评价,对兼职教师进行职业教学能力评价,开展专任教师社会服务能力考核,将科技研发、技术咨询、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能力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五)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先后合作建立校内物联网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和校外9个实习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和学校共同购置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企業提供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分段实施指导以及扩大专业对口的校外实习力度。物联网应用技术中心包括物联网基础实训室、RFID应用技术实训室、物联网综合应用实训室、物流分拣系统与自动控制技术实训室、无线传感网实训室。该中心也作为合作企业的研发基地,每年安排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师生在企业研发基地开展《RFID应用技术》《RFID设备识别技术》《物联网系统工程设计与实施》等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专业依照企业生产任务的进度,合理制定教学进度。校企共同开发15个实训项目,开展信息服务人才培养和认证工作。
要改变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高职物联网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学生还在被动学习,存在一定程度“厌学现象”的状况,实施企业项目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是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提升教育质量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曾海云.“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40).
[2]叶宛丽.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3(19).
[3]史军杰,徐阳.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與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
[4]李兰忖,张淑艳,曹金娟,等.完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推进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