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梅岁寒三友
2016-06-11范早大
范早大
紫砂泥料颗粒小、透气性强,以其制成的紫砂壶特征鲜明,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使用日久,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茶叶的温、色、香、味都能被很好的保持。同时,紫砂泥又具有相当大好可塑性,历代制壶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自然生活浓缩到壶中,或付诸于形态、或提炼于情感内蕴,使紫砂壶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得以升华。由此可见,对于一把壶而言,内外兼修、形神俱佳,是十分重要的标准。紫砂“三友壺”(见图1)以花器的成型手法,表现出了大自然松、竹、梅的生动形态,并将其进行艺术化地升华与交融搭配,呈现出别开生面的艺术风格。同时,松、竹、梅“岁寒三友”的人文意义也从中呼之欲出,不仅使形与神达到了完美统一,更将其提升到了精神层面的高度。
1 花器造型,源于自然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样,极具变化性,是表现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光器、花器、筋纹器三大类构成主要体系,各自具有十分鲜明的艺术风格,但又相互融合搭配。这其中又以花器造型仿生的特征最能体现出自然事物的景象,“三友壶”便是典型的花器,它以自然界松、竹、梅的形象为主体元素,并将三者合为一壶,呈现出完整的自然美感。花器成型方法是以镶身筒或打身筒两种手法做成壶体的雏形,然后以雕镂、捏塑、堆贴等方法修饰身筒或做成辅助部件。这把“三友壶”的壶身主体由松桩和竹段拼合而成,和谐统一,身筒厚重稳健,平盖与平底上下对应,好似树桩的两个横截面,松桩部分嶙峋的树皮凹凸起伏,立体质感鲜明,大小树洞与树皮交错融合,更显生动逼真,营造出松树古拙的格调,竹段部分表面处理得极为细腻,竹股线将其巧妙分成了三节,几簇细竹节和竹叶装饰于其上,刻画精美、静中寓动,将高远清新的竹韵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壶嘴与壶把的设计也极为考究,三弯流与圈把不仅在造型上前呼后应,更在形态构造上与壶身和谐统一,壶身松桩一侧向前探出松枝状三弯嘴,而竹段一侧则向后伸展成细竹节状壶把,或虬枝有力、或竹节轻盈,富有浓郁的自然气息;壶钮是从盖面中央伸展出的两节梅枝,彼此攀折扭曲,巧妙地形成半圈状,而一簇簇盛开的梅花则由梅枝上绽放铺陈于盖面,营造出美妙的氛围,使松、竹、梅得以在同一把壶上表现出来,色象天错、巧妙工致、浑若天成。
2 岁寒三友,回归人文
虽然紫砂泥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以赋予花器制作无限创造的可能性,但若要做好一件花器,除了要有熟练的成型手法外,还得留意一些关键的工艺技巧,同时更应注重“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花器本质,使之具有自然气质,并且能够延伸出恰到好处的人文内涵,可以说文化内涵是一把壶的根本所在。“三友壶”的文化内涵在于诠释松、竹、梅三者的人文意境,并通过紫砂壶艺形式表现出来,这一题材历来便是文人墨客和制壶艺人十分热衷的创作元素,“三友壶”更是紫砂壶中十分具有代表意义的重要壶型之一,清代文人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曾称一把集松、竹、梅于一体的紫砂壶为“神品”。“三友壶”顾名思义取材于松、竹、梅“岁寒三友”,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冰清玉洁、傲立霜雪的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同时也被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该壶以三友入壶,真正达到了源于自然、回归人文的效果,实现了对作品人文价值的升华。
3 总 结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物质文明发展的成果,它取材于自然界中的紫砂泥,经由制壶艺人手工抟砂成型,不仅融汇了天地之灵气,更带给人温暖的人文关怀,品茗、赏壶亦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大乐事。花器造型的紫砂壶在这一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们与自然的亲和能够更好地与人产生共鸣。因此,无论是制壶、用壶还是赏壶、藏壶之人,都应该走进自然,用发现美的心灵来感受紫砂壶,这样才能更好地与花器作品产生精神层面上的沟通与共鸣,获得超越器皿本身形式美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