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之道与兵之道
2016-06-11吴祥大
吴祥大
摘 要 壶艺设计犹如排兵布阵,需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出奇招、运奇谋,方能出奇制胜。道以器生,器以载道,“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以兵之道寓于壶之道,将外观设计为竹简造型,结合文房四宝、戈戟虎符诸多元素,以壶艺的形式对《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和唯物辩证的哲理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又运用“形神兼备”的美学理念进行了艺术处理,使作品在形态上不失新穎的同时,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及神韵。
关键词 孙子兵法系列茶具;出奇制胜;器以载道;形神兼备
紫砂壶就其材质而言为陶,属“器”的范畴。道与器,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类似于精神与物质,其哲学意义在于“道以器生,器以载道”。道,也就是万事万物的一般规律。而壶之道,则可理解为壶艺创作的设计理念、造型结构的工艺技法、装饰布局的美学原理及要达到形神具足需遵循的基本规律。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古墓出土了一大批保存较为完好、内容以《孙子兵法》为主的竹简木牍共计七千五百多枚,不仅在中国考古界内引起了轰动,还吸引了全球历史界、军事界、文化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孙子兵法》涉及政治、经济、天文、地理、心理及战略、战术等诸多领域,在研究古代军事理论方面具有无法估量的历史价值,也为书法界研究汉代书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不仅如此,它还受到政治界、企业界乃至紫砂界等领域许多有识之士的长期关注,进行不断地学习、研究、借鉴与应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有紫砂竹简形茶具问世,并在1984年德国莱比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随后又有多件同题材作品出现。现今这批分别与《孙子兵法》十三篇对应的二组26套系列茶具,或方或圆,如捆束的竹简,又融入文房四宝、戈戟虎符、汉隶书法等诸多元素,可谓洋洋大观、精彩纷呈。现谨选取“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中两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见图1),围绕兵之道与壶之道结合过程中的设计创意,对蕴涵其中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理念予以分析论证。
1 “出奇制胜”的设计思维使外观结构新颖
古代军事家领兵打仗,不仅需要知己知彼,审时度势,以统筹全局的智慧推进战略部署,还需综合现状客观分析形势,根据战争规律设计灵活的战术,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那一方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同样的道理,紫砂壶艺家要想成功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出奇制胜”无疑是一着妙招。
“孙子兵法系列茶具”外观的结构形态均为“竹简”形式,竹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之一,深深扎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中。中国文化以各种文字符号或者具体的事物表现出来,这些符号和事物反过来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中国人往往通过这些符号和事物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鲜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征的“孙子兵法系列茶具”,在壶艺造型上赋予了 “出奇制胜”的效果。
“孙子兵法系列茶具”的壶身首先采用传统的紫砂光素器工艺技法完成初步制作,形态结构或方或圆或方中带圆,接着分别采用勒压、搓捏、雕镂、镌刻等多种工艺进行精细装饰,最后以隶体分别书刻《孙子兵法》各篇文字,再现古代竹简与《孙子兵法》的神韵。舒长的壶嘴有的如戈,有的如笔,有的如凤首;与壶身同向侧立的壶把有的如笔,有的如戟,有的如车辕;与壶身造型相呼应的盖面上,壶钮有的如虎符,有的为发冠,有的如战鼓,有的为瑞兽;与壶相配的杯、托也均以竹简形呼应主题。串联竹简的“细线”和环壶腰捆竹简的“束带”历经三年多次尝试才终于试验成功,并最终成为整体外观造型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些线、带均由深色紫泥制成,制作时需搓捏、编织、镶嵌、贴塑和雕刻加工等多种技法并用,既生动逼真又难以仿效,成为“孙子兵法系列茶具”取得成功“出奇制胜”的一招。
“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之一,为“竹简”围成的四方壶身,简上刻有《孙子兵法·用间篇第十三》:“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责,公家之举,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胜之主也……”其壶嘴则为戈形,钮为虎符形,把则为笔形,将著书立说所用的笔与作战所用的戈融入壶的造型,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同时,笔形壶把、砚形杯托和带有象征意义可记载文字的竹简及借喻为“墨”的壶中茶水,把“文房四宝”的形象生动地凸显了出来,构思别出心裁,组合浑然天成。“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之二,壶身“竹简”上书刻《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合,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笔形壶嘴与戟形壶把遥相呼应,手端壶把就仿佛手握兵器,一股激情在胸中涌动,壮怀激烈,恨不得立即奔赴战场。
2 “器以载道”的哲学思想使文化内涵丰富
紫砂壶有着广泛的文化包容性,可将陶文化、茶文化、传统习俗、诗词书画、金石镌刻等诸艺术集于一身。“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作为饮茶套器,顾名思义,自然离不开《孙子兵法》,它所承载的既是古代竹简的文化形式,又力求体现《孙子兵法》的武道风釆。《孙子兵法》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军事专著、现存最早的中国兵书,作者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孙武。该书总结了下讫作者时代前人的作战经验及战争的一些重要规律,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历来被称为“兵经”。该书受到历代政治家、军事家的推崇,至今仍有国内外许多专家深入研究其军事理论。
“孙子兵法系列茶具”在壶、杯的“竹简”造型上,一套茶具分别对应《孙子兵法》中的一篇,节选部分内容镌于壶上,以壶之道的造型语言、装饰语言诠释兵之道的军事谋略和哲学思想,并在兵之道与壶之道的交融过程中,营造出一个个鲜明活泼的造型。由此可见,“孙子兵法系列茶具”通过独特的造型和装饰,让壶之道与兵之道实现了 “器”的完美结合,符合道以器生、器以载道的原理和规律。道与器,本属于哲学范畴,《周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唯物主义认为“无其器则无其道”,形而上的道离不开形而下的器。器作为一种物质,道作为一种精神,两者在壶艺作品中的辩证统一,一件原本的日用器皿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于是成为了赏用兼宜的艺术品。
3 “形神兼备”的美学理念使艺术韵味浓郁
道器相合的紫砂茶具,在具有优良使用价值的同时又具备了优美的欣赏价值。欣赏价值包括两重含义:一是造型美观,二是神韻丰富。壶艺作品的欣赏,能看得到的是“形”,视觉以外需通过心灵感悟才能得到的陶冶情操和愉悦身心之感才是“神”。“形神”本是先秦以来哲学中经常讨论的概念,《庄子》、《荀子》、《韩非子》、《淮南子》等书中多次提到形神问题。后随着佛学的传入和玄学的盛行,“形神”被借为人物品藻的规范要求,用来作为对高雅风度气质和精神品格赞赏的标准,自此逐渐具有了美学意义。随着东晋时“以形写神”观点的提出,即好的艺术作品必须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精神,自此,“形神”真正进入中国美学关于艺术形象塑造的美学范畴,并衍生为一种民族的审美习惯。中国紫砂进入成熟阶段五百多年来,历代艺人想方设法,注重运用“以形写神”的表现手段,以期自己手中的壶艺作品受到更多人的喜爱。
“孙子兵法系列茶具”遵循“以形写神”的美学理念,在对茶具形态进行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同时,也力求生动表现出茶具内在神采和本质特征。创作过程中,诚如《孙子兵法》提到的的用兵之道,需观察形势、分析矛盾、掌握规律,从战略的高度对整个系列的总体造型进行安排,壶杯基本都以竹简为造型,上刻兵书文字,均以细线串联;又在战术层面上重视,附体嘴、把、钮、盖、足等采用文道之笔、砚、发冠,武道之戈、戟、虎符等,对单套茶具以多变的形式进行合理的搭配,以富有个性的特征,使形与神的关系达到高度的统一,即“形神兼备”。因此,“孙子兵法系列茶具”的造型将古代竹简、兵书、兵器及线、带、笔等的外部形貌如实反映出来,且生动传神地传达出了兵之道与壶之道的内在精神,充满浓郁的艺术气息。这种艺术不仅仅是 “以形写神”的自然结果,更是作者对壶艺本质的深刻理解和直接参与的产物。“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作品形象的塑造再现了审美的心理,由其审美理想出发,并经创作主体进行加工、提炼和再创造,方能达到物我一体、形神兼备的境界,也方能产生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4 结 语
综上所述,壶艺设计犹如排兵布阵,需通过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进行有效的战略和战术部署,方能出奇制胜。道以器生,器以载道,“孙子兵法系列茶具”以兵之道寓于壶之道,将外观设计为竹简造型,结合文房四宝、戈戟虎符诸多元素,以壶艺的形式对《孙子兵法》的用兵之道和唯物辩证的哲理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又运用“形神兼备”的美学理念进行了艺术处理,使作品在形态上不失新颖的同时,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及神韵。由此可见,壶艺创作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还需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不仅要具备较强的设计能力,还需富有开拓的创新精神,唯有创意新颖、形态美观、文化气息浓郁的壶艺作品,才会吸引人们的关注和品赏。
参 考 文 献
[1]杨明刚,刘振艳,胡珊.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价值及应用[J].设计.2014(06):64-66.
[2]张法.中国美学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