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2016-06-10余嗣崇
余嗣崇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河南 焦作 454000)
·中西医结合·
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观察
余嗣崇
(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1)及研究组(n=31)。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辨证分型服用中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BNP水平和血浆粘度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粘度及BNP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两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BNP水平及血浆粘度,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分型;西医;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
慢性肺心病是临床一种多发疾病,其诱因为慢性肺部疾病致使肺部循环阻力显著增加,右心负荷异常增大导致右心室肥厚,最终引发右心衰竭[1]。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及易反复发作等特征,发病时会破坏体内酸碱平衡及水电解质平衡状态,且多数患者预后效果较差[2]。随着膳食结构转变及环境污染加剧,该病发病率在近些年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寻找该病特效疗法及药物已成为临床研究一项重要课题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探讨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效果,本研究对我院62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58~83岁,平均(70.59±6.87)岁。对照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59~82岁,平均(70.61±6.90)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合并肾肝等功能不全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纠正二氧化碳潴留及缺氧症状、抗感染,并给予扩血管、强心剂及利尿剂等药物。
研究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辨证分型服用中药:气虚痰壅瘀阻型(症状:脉微细,舌下青筋暴露,肢冷面青,喘促咳嗽气短)应以活血化瘀、补肾纳气为主,药方为:炙甘草6 g,川芎、红花、桃仁、白芥子、葶苈子、苏子、泽泻、丹皮、茯苓、山萸肉、熟地黄、山药、肉桂及熟附子各10 g,黄芪30 g;阳虚水泛、瘀血内阻型(症状:脉沉细,舌紫,唇紫面青,心慌动悸)应以利水化瘀、扶阳固脱为主,药方为:炙甘草6 g,白术、泽泻、茯苓、白灼、丹参、红花、桃仁、麦冬、五味子、山萸肉、沉香、阳起石、补骨脂、肉桂、蛤蚧各10 g,熟附子、西洋参各15 g。以上方剂1剂/d,以水煎服,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BNP水平和血浆粘度变化情况。疗效评定标准:紫绀水肿、呼吸困难及心悸气短等症状消失,颈静脉怒张基本消失,肝脏回缩>2 cm,心功能改善级别不低于Ⅱ级为显效;上述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未得到显效标准,心功能改善Ⅰ级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疗效对比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和血浆粘度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BNP水平和血浆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各项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和血浆粘度变化情况(±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NP水平和血浆粘度变化情况(±s)
组别 BNP(pg-ml) 血浆粘度(mpa·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1971.2±77.2 1232.1±67.6 2.2±0.2 1.2±0.1对照组 1972.0±77.5 1405.4±77.1 2.1±0.2 2.0±0.2 t 0.041 9.410 1.969 19.920 P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终末期表现,随着生活方式不断转变,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在近些年呈持续上升趋势。临床多采用血管扩张剂、利尿剂与强心剂等药物对患者实施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水平及临床症状,但远期生活质量及存活率不甚理想[4]。此外,由于部分患者合并高粘血症、低氧血症等基础疾病,导致常规西药作用受到极大限制,难以发挥预期疗效。
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在祖国医学中属“虚喘”范畴,病位主要在肾、肺,该病患者多表现为脉涩结代、面色紫暗等症状,通常是因脉络阻滞、痰瘀互结所致,应以利水化瘀、扶阳固脱、化痰活血及纳气补肾为基本治疗原则[5]。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服用中药治疗,方中泽泻、葶苈子具有显著利尿之功效;丹皮、桃仁、川芎可改善肺部循环、扩张血管;黄芪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进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白芥子、茯苓可直接作用于肺心病病机,恢复肺部通气功能,减小心脏前后负荷量;熟地黄、山萸肉及山药能益气补肾;红花与丹参具有抗心肌缺血、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机体微循环的效果,进而改善血液高黏状态。诸药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抑制肺心病心力衰竭进展,减小心脏前后负荷量,改善高凝状态,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及BNP和血浆粘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杨清等临床学者研究结果[6]基本一致,有力证实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该疗法可降低患者BNP水平及血浆粘度,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对其BNP水平及血浆粘度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1] 王立鑫,徐 敏,张国玮,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3):36-37.
[2] 胡立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07):157-158.
[3] 侯俊会.单硝酸异山梨酯与多巴胺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顽固性心力衰竭4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170-172.
[4] 刘远水.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09):140-141.
[5] 沈元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01):150-152.
本文编辑:吴宏艳
R541.5
B
ISSN.2095-6681.2016.33.16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