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

2016-06-10魏丰广

关键词:汀对瑞舒伐阿托

魏丰广

(阜平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3200)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

魏丰广

(阜平县医院,河北 保定 073200)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法。比较两组的血脂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血脂的调节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瑞舒伐他汀;急性脑梗死;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血液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形成血栓,导致供应突然中断,引发急性脑供血不足;另一原因,部分固体、液体或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引起脑组织软化、坏死[1-2]。患者发病突然,可能有高血压、糖尿病史等,并且平时不注意饮酒、吸烟生活习惯从而导致此病的发生。患者主要表现头疼头晕、吞咽困难、口齿不清等症状,甚至昏迷不醒。治疗可对患者静脉注射溶栓药物、进行血压呼吸的调节,药物有阿托伐他汀钙、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治疗此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我院针对应用常规对症治疗与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男30例,女23例,年龄45~75岁,平均 年 龄 (55.9±7.1) 岁 ; 发 病 时 间 在4~18 h, 平 均(10.22±3.57)h;对照组男31例,女21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6.2±7.2)岁;发病时间在4~19 h,平均(10.78±3.65)h。两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检查无脑肿瘤、外伤等发病史,且无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疾病。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给予患者活血化瘀、脱水等治疗,补充维生素,同时控制血糖和血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每日服用一次。两组连续治疗5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TG、T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s,mmol/L)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TG TC观察组 53 治疗前 2.94±0.41 6.12±0.62治疗后 2.10±0.53* 5.05±0.58*对照组 52 治疗前 2.91±0.44 6.07±0.57治疗后 2.49±0.59 5.99±0.52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老年人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系统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破裂出血,或者是不稳定的斑块脱落,从而形成血栓,引起血管闭塞,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基础。这些又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肥胖程度以及代谢等相关[3-5]。临床治疗一般选用对症治疗,控制血压血脂非常重要。近年来,临床上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越来越广泛,并取得较好的效果,他汀类药物具有直接调脂、抗炎等作用。瑞舒伐他汀是一种选择性还原酶抑制剂,主要作用部位是肝,促进低密度脂蛋白的吸收和分解代谢,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6]。

据报道[7],应用瑞舒伐他汀,可减少高敏C反应蛋白,降低了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对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效果,降脂、抑制炎性反应作用显著,可达到逆转斑块的效果。

综上所述,应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性因子及血脂的调节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1] 王德周.高脂血症并发脑梗死患者201例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的降脂效果[J].中国老年性杂志,2013,33(1):208-209.

[2] 熊 涛.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素及血管弹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 223-225.

[3] 李建英,杨春水,杨志刚,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多项血清炎性因子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571-1573.

[4] 刘爱宁,鞠树红,聂丹凤,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动脉硬化的斑块逆转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4):478-480.

[5] 苏 强,李 浪,文伟明,等.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围术期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29(6):420-422.

[6] 吴丁烨,冯 健,尤华彦,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Rho激酶活性和内皮功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52-56.

[7] 王 波,王海英,甘慧玲,等.瑞舒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栓调节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4,12(6):694-696.

本文编辑:吴宏艳

R743.3

B

ISSN.2095-6681.2016.33.49.02

猜你喜欢

汀对瑞舒伐阿托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的血脂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瑞舒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组织中α-SMA、 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