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活高于生活
——浅谈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
2016-06-09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吴济廉
文 湖南省耒阳市第一中学 吴济廉
“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施创新教育同样也离不开生活。生活为创新教育提供了富饶的土壤,创新教育使参与对象在螺旋式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将创新理念延伸到更广阔的生产活动中去,为生活创造出更有价值的创新产品。
感悟生活,捕捉灵感
如何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乃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用心感悟生活。
例如,在我校高一年级开展“测量我校经纬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发现杆影端点的移动轨迹有别于教辅资料,在经过多次测量后发现教辅书是错误的。在此基础上,通过整整两年的研究,学生得到了完整的杆影端点的移动规律,发明了太阳视运动演示仪和房屋采光状况演示仪。
除了需要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洞察力,更需要培养爱生活、爱他人的优良品质。如“交通警示安全小背包”、“免插式盲人电源插座”、“居家老人智能语音助手”等都是学生关爱他人的体现。
融于生活,培养习惯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科技教师应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如果没有这些科技,世界将是什么样?通过逆向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科技并非遥不可及,只要细心观察,运用已学知识,发挥潜在的创造能力,就能用科技改变生活。学生在体验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把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创新习惯。
如学习了“重心越低越稳定”的科学原理后,让学生联系现实思考,哪些事物运用了这一科学原理?学生会想到不倒翁、走钢丝人手中的平衡杆、汽车底盘重量对车辆的稳定作用等。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这一原理与生活融合,于是“不倒翁水杯”、“不倒翁汽车站牌”、“不会翻的轮船”等富有创意的作品诞生了,同时学生对该科学原理的理解也得以强化。
这些原理和创新技法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成为“生活中的人”、“创造中的人”。
高于生活,结出成果
生活中不乏优秀的创意,但在将它们变成创新作品时,要么过程困难重重,要么作品价值不高。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树立“作品要不断完善”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是提高作品价值的最好途径。
通过大赛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和资源,结合发明创新技巧,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一些创新作品在市级、省级、国家级等竞赛中日益完善,质量不断提高,就是对作品不断优化的结果。
长沙市长郡中学胡偲妍同学看到移栽的大树经常因缺水而死亡,于是想发明一种能源源不断提供水分的装置。通过研究,她设计了一种能收集树木蒸腾出的水蒸汽并能将其液化成水滴的装置,实现水的自循环浇灌,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
在参加省赛时,作品修改为“基于蒸腾效应的森林火险因子采集装置”,其作用是为国家森林火险预警中心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很明显,该作品不再局限于为移栽大树提供水源,而是为森林火险提供数据,其应用价值增大。
在参加国赛时,作品得到进一步优化,被设计成为一种“蒸腾量监测型山林火险自动警示装置”,遇到森林火灾该装置能自动报警,价值又大幅提高。
从关注生活中的树到关注森林中的火,从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延伸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该项目视野越来越开阔,意义逐渐升华,真正体现了科技创新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重要意义。最终,该作品获得全国第2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工程类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