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在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析

2016-06-08王崇任艳任秀时伟超刘玉鹏刘维丽

科技视界 2016年1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高校教师教育

王崇 任艳 任秀 时伟超 刘玉鹏 刘维丽斯

【摘 要】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对民族院校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中坚力量。提出了教师在提升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的具体途径—“5+”模式,包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论知识+实践活动、团结教育课+日常教学课、历史文化+时事资讯、班级团体+社团协会”,争取将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做实做细,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维护社会稳定。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高校教师

1 民族团结教育意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我国各民族同胞的共同奋斗,只有各民族共同建设国家,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民族团结教育对于我国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风俗文化多种多样,百花齐放,各具特色。这就给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民族院校的教师们提出更加重要的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知道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民族团结教育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接触社会,形成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引导者;是我国教育系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高校的民族团结教育中,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作用举足轻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观念与团结意识需要教师们正确的引导,在日常的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民族观念,让同学们了解民族团结意义,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在课下教师同样要用自己端正的态度,优良的品行,正确的民族团结作风去影响学生,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这是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也是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本与保证。

教师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中流砥柱。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发现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仅仅依靠思政课教师为主力似乎不够,它应该由学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完成,全体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言行充分的宣传、传播、践行民族团结知识和理念。[2]

3 提高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时效性的具体措施—“5+”模式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栋梁。在培养大学生民族团结时,首要的是完善民族团结教育机制和民族团结教育保障措施,这就需要高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各部门教师的配合协调。[3]不能将民族团结教育流于表面,进行简单的机械式灌输与形式主义教育,要切实的贯彻到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这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在新时期做好民族团结教育,是时代赋予每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义不容辞的职责。[4]

3.1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在精神上坚持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的实质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民族团结的核心爱国,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创造出巨大的能量,才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在加强高校团结教育的思想认识时,教师们应该紧扣中国精神,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学生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希望,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为民族团结提供保障,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中也应该培养大学生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挥我们的创新才能,科教兴国。因此高校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应当坚持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培养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与伟大的中国精神。

3.2 理论知识+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理论源于实践,同时反作用于实践。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比较高、理论性比较强的工作,如果只是进行一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很难让高校大学生产生共鸣。[5]民族团结教育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理论,她还是从泥土中来,是人民群众的的智慧结晶。要想全面的提高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有效的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就必须深入人民群众,走进社区,走进乡村。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利用寒暑假时间,经常开展科技服务民族地区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同学们奔赴内蒙古自治区、新宾满族自治县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有关调查与服务。专业教师和学生们深入基层,向广大民族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规,增多广大农牧民的民族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因此充分发挥各种实践平台的特色,结合学校的优势,双剑合并,才能民族团结教育更加有效,创建文明和谐社会。

3.3 团结教育课+日常教学课

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渠道。在民族团结理论课等思想建设课程上对于民族团结精神进行完整性、系统性、全面性的讲解与教育,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和提高民族团结精神。同时,要在大学生的基础课程或者专业课程中恰当的引入应用民族团结教育,可采取渗透式的教育方式,让各民族学子在接受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民族团结在推进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方面的巨大贡献;让各民族学子在今后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时常追忆起这些重要内容,形成以点带点或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1]日常教学课的潜移默化会影响与培养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与提高。团结教育课和日常教学课,双管齐下,达到提高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的目的。

3.4 历史文化+时事资讯

中华民族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与中国文化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一直绵延到现在。正是有了历史上各民族的团结协作,交汇融合,才能让中华文化万世流芳,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不倒。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应该回顾历史,更应该立足于现在,在新的时代中体会感悟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这也给高校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时应当将历史与时事相结合,引经据典,诸如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从历史的角度去让学生知道民族团结精神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精髓。同时融入时事,从时代的角度让同学们深入认识了解我国民族政策以及我国坚持民族团结的意义。历史与时事相结合,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性。

3.5 班级团体+社团协会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集体生活,辅导员教师和班导师们要善于将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班级与社团相结合,结合民族学生特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集体活动。组织好、利用好各种民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以各个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体育活动带动、促进民族团结教育的教育和宣传,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例如,深受藏族、彝族等民族学生喜爱的“锅庄舞”。[5]还有,我校每年都会举办“民族文化风情展示周”活动,截至去年已经成功举办六届,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搭建了有效平台。展示周期间,有精彩绝伦的少数民族才艺展演,还有美轮美奂的民族建筑手绘及摄影作品展,更有精彩纷呈的民族工艺品展览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同学们亲眼去看、亲口去问、亲耳去听、亲身去实践,了解了各民族的文化知识。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热情高涨,表达了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4 结语

新形势下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是高校能够更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中的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断提升自身的民族意识素养,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大学生正确民族观的树立。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仅要在课堂开展,更要在生活中,实践中。应该走进人民群众中,用理论知识指导我们的实践,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领悟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的意义与力量。广大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这是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开展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王崇,王喜春.民族高校民族团结“六进”教育模式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28(5):23-24.

[2]陈海燕,冯春生.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方法初探[J].时代教育, 2015(14):30-31.

[3]王立新,车柏蓉.高校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8):11,15.

[4]黄娇娇,袁健,欧阳静,李斌.新疆高校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4(1):57-60.

[5]任艳,杨阳.民族高校二级党校“入党源”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展望,2014(18): 219-220.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高校教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民族团结之歌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