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警告”
2016-06-08
三联生活周刊 2016年23期
《新闻周刊》2016.6.3
近些年,半数多的美国大学都树立了言论准则,有“微侵略”或“仇恨言论”性质的用语和话题会因触发“敏感警告”而遭禁止。“特朗普”“种族歧视”和“性骚扰”是近期引发“敏感警告”的高频关键词。为学生提供安全空间、使其免受刺耳或伤害性言论的侵扰是否利大于弊?质疑声认为这种方式在尺度上有违言论自由,也非大学教育的目的,学生们应面对现实世界的暗面,培养起对异见的包容,以及在面临刺激、挑战和威胁时勇于维护自己的思维和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