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害羞助长宝宝心灵

2016-06-08马志国

家庭·育儿 2016年5期
关键词:外孙小朋友心理

马志国

(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公益咨询专线:022-29228042,周六晚8:00~10:00;E-mail:tjbdmzg@sina.com)

害羞的心理故事

故事一:

悠悠,我的小外孙女,1岁多,是个人见人爱的小乖乖。妈妈要工作,悠悠断奶后就由奶奶在老家照看,妈妈爸爸每个周末回家看孩子。刚开始的时候,悠悠见到妈妈就扑过来和妈妈亲。

但是,上个周末妈妈回老家看孩子,悠悠见到妈妈却有了几分害羞,有了几分不好意思,难为情地往奶奶怀里扎。这让妈妈心里掠过一丝酸酸的滋味。不过,一会儿的功夫,悠悠就又扑到妈妈怀里又亲热起来,妈妈把悠悠搂在怀里,幸福依旧。不过还是心存疑惑:怎么长大了却跟我害羞了?

故事二:

欢欢,我的小外孙,一个4岁的幼儿园小朋友,从小就懂事,见人就打招呼,会帮姥姥做好多事,在幼儿园还得过“优秀宝宝”奖。但是,忽然有一阵见到生人却害羞得不打招呼了,有时候自己还要找点借口遮遮羞。一次我带他去串门,进门前我一边讲道理一边鼓励,进门总算打了个招呼,却仍然很不好意思,很难为情。不过,一见到朋友家里同龄的伙伴,就很快地在一起疯玩起来。这时候朋友再问起话来,也表现得乖巧懂事多了。怎么孩子越长越害羞了?

害羞的心理解析

害羞,工具书上解释为:因胆怯、怕生或怕被人嗤笑而心中不安,也可作难为情。用心理学的话说,不论是心不安,还是难为情,都是人对相关刺激的心理反应,就是说,害羞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心不安而害羞,则是一种自我心理保护。就是说,有了害羞,人的不安心情有了一种表达和宣泄;因为难为情而害羞,则是一种自我心理调控。就是说,有了害羞,人就可以让自己的言行有所约束。这,都是正常人的心理反应,都是心理健康应有的内涵。换句话说,人如果没有了害羞心理反应,人如果不知道害羞了,那才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害羞并不是人天生就有的本事,而是要在后天中学会的,要等到一定的年龄才有的心理反应。所以,我们说起孩子害羞来,总是说“懂得害羞了”,“知道害羞了”。这就是说,害羞,是一种心灵的成长,是一种心灵成长的必然经历,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总之,知道害羞了,就为孩子日后形成羞耻心奠定了的心理基础。这,正如知道害怕是形成敬畏心的心理基础一样。如此说来,一个孩子知道害羞了,应该是令人欣慰的事。

那么,孩子到多大才懂得了害羞呢?说到懂得害羞的年龄,很难说出一个统一的年龄界限,具体的年龄,因人而异,因情而异,因具体内容而异。比如,见到陌生人说话的害羞,这个孩子很早就知道了,而那个孩子尽可能要晚一点。再如,对人多场合的害羞可能很小就知道了,而对有关性问题的害羞则可能要等到长大一些。不过,一个共性的特征是,孩子害羞总是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都有一个年龄阶段,都有一个时间点。所以说,害羞一定是心灵成长的一个节点,它就是一种成长。

你也许说,一般的害羞当然不怕,但是有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容易害羞,是不是就不好了呢?也不能这样说。害羞的表现不同,说到底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而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很难简单分出好坏的。你能说一个人容易脸红心跳就是坏事,而另一个人知道脸红心跳就是好事吗?人的个体差异让世界更多元,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让人类的心理世界更多彩。

事实上中国人的害羞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即我们中国人传统上习惯用父父子子这样的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即家长制作风比较严重。当然,这种情况到80后这一代好了很多。因此,普遍来说,中国过去的孩子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内敛,在人面前总有些谦卑的羞涩感。好在我们现在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已经有了变化。

国外有研究结果显示,害羞的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得更为努力,也不太会与暴力纷争、犯罪或帮派斗争有牵扯。一位叫做卡甘的研究者说:根据我们的研究,托马斯·埃利奥特无疑就是个害羞的人,但他的确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我赞成这样的说法:一个懂得害羞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我自己就是个实例。我小时候害羞得厉害。记得都到了八九岁年龄了,一天,家里来了客人,完全陌生的客人。妈妈看我放学回来,先把我叫到别的屋子,教我回头见面怎样和客人打招呼,然后才把我领到客人面前。可是,在客人面前我害羞得晕了头,接过客人给的钱,脸红红的一句话也不会说。直到爸爸说了一句,快去外面玩吧,我才解放一样逃之夭夭。这样害羞的我,不是也成了一个有用的人吗?

害羞的心理对策

但是,今天我们似乎普遍陷入一个误区:对孩子的害羞不点赞,不接纳,不允许,甚至嫉恶如仇,把害羞当成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大敌。我们经常听到类似这样话:你看,人家电视里的小朋友一点不害羞,你怎么总是这样害羞?于是,许多人都来千方百计寻找方法,来防治孩子的害羞。这实在是大谬不然了。

父母应该遵循什么规则?

我们需要的根本对策就是四个字:顺其自然。

孩子出现害羞的反应,他自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跟感到困了,感到饿了,没有什么两样。虽然一个是生理反应,一个是心理反应。但是,这时候,成人的任何担忧焦虑斥责等负面情绪反应,都会强化孩子的害羞,都会让原本不是问题的害羞成了问题。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偶尔的害羞,就把孩子的害羞挂在嘴上,说“我们孩子特别害羞”。可以这样说,如果害羞在哪个孩子身上成了问题,一定是成人这样不知不觉中“培养”成的。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标签效应”。你给孩子贴个怎样的标签,结果孩子往往就会变得像标签标明的那样。所以,当孩子出现害羞的反应时,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顺其自然,像没看见一样,忽略,接纳,然后再巧加引导。

父母应该怎样巧妙引导?

可行的办法是,顺其自然,制造氛围,不露痕迹,无形化解。

有一次,我和小外孙玩演节目的游戏。起初,小外孙想表演,又有点害羞,有点不好意思:姥爷,你先给我报幕吧。于是,我就积极投入角色:小朋友们,大家好,下面由欢欢小朋友表演节目,大家鼓掌欢迎。说完,我热烈鼓掌制造气氛。气氛来了,小外孙忘了害羞,生动活泼地表演了节目。而且,热情一发而不可收,随后他也像模像样地报幕:下面由姥爷表演节目。而且,到了晚上,孩子妈妈、姥姥在场的时候,小外孙又和我兴致勃勃玩起这样的游戏,全然没有了害羞的影子。

当然,孩子害羞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所谓顺其自然巧加引导,父母也应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化解。

如果孩子害羞是因为缺乏交往能力怎么办?

首先,父母尽可能多地为孩子提供与人交往的机会。比如,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在家可以让孩子接待客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招待活动;父母带孩子上街买东西时,让孩子自己告诉售货员买什么东西,并向营业员道谢等;鼓励孩子参加幼儿园的讨论活动;向邻居借东西时可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去说。

其次,父母还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见,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孩子的长处。这样孩子的害羞心理会有所化解。

如果孩子害羞是因为缺乏自主能力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父母如果总是事事代劳,生怕孩子做不好,就会压抑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胆小羞怯。因此,要多鼓励孩子做些简单的事,如自己穿衣,自己洗手洗脸,自己整理玩具等。孩子做对了,给予肯定表扬,做得不太好的地方,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鼓励他下次做好。

其次,父母要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中,孩子会找到自己的榜样,模仿榜样的行为,减少对父母的依赖,增强自主能力。孩子的自主能力发展了,羞怯心理也就淡化了。

如果孩子害羞是因为受到责难过多怎么办?

首先父母要少指责孩子。比如,孩子看见妈妈擦桌子,想帮忙也去擦桌子,不小心把东西打坏了,如果家长盲目指责孩子损坏了东西,就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害羞胆怯。所以,在孩子做错事时,要辨证地分析原因,少强调结果,多注重动机,肯定孩子的积极性。

其次,父母要采取民主平等的教育方式。这样的孩子,性格会多一些开朗大方,待人会多一些主动热情,也就少了一分害羞。

但是,最后还是要说,不管怎样引导,我们都不能,也不该企图消灭孩子的害羞。该害羞的时候,就让孩子害羞吧。知道害羞,孩子会成长得更健康。

猜你喜欢

外孙小朋友心理
小外孙助我取稿费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不同寻常的暑假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心理小测试
Let’s DIY Poster
回归童心近禅境
爷孙网络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