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研究

2016-06-08赵亮

高教探索 2016年5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

赵亮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后工业社会到来,教育理念和技术设备的变化,高职教育面临新问题、新挑战和新机遇。在教育部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大背景下,分析高职教育培养过程存在的弊端,提出确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向,优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知识体系建设等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翻转课程;实施模式

一、引言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1]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出现了学徒制这一技能传授模式。工业革命之前,学徒制一度成为高职教育最主要的形式。工业革命对学徒制造成了巨大冲击,机器代替了人力,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了手工生产,原有学徒制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兴起取代了原有的学徒制。“二战”后,随着企业发展与科技进步,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各国也在汲取德国“双元制”取得的成功经验,纷纷改革、创新,实施“学徒制”。[2]如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课程;在学习方式方面,实施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技能的内容和层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来,强化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界的关注。[3]然而,学者们研究发现现有的我国高等教育对于学徒制人才的培养还是基于高校为主体和企业为辅的现状。[4][5]虽然现阶段高等教育注重和企业的结合,高校鼓励和支持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活动,强调高校与企业一起沟通制定人才训练和培养方案,但是这种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模式依然是高校居于主导地位,企业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和跟随者的角色。这样基于高校本位的人才培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企业真正的需要,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因此,研究如何基于企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实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研究企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可以培养真正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真正具有岗位胜任力的高素质员工,对我国的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二、中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有它的历史原因也有高职院校的原因,有中国的传统高职教育观念问题,也有高职教育政策等问题。本研究只从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合格或优秀学生角度,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进而落实企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

(一)企业对高职教育参与度不高

一方面企业需要高职教育,另一方面企业却不关注高职教育,看似矛盾的问题却在现实中真实存在。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很少的企业真正做到参与未来员工的预培养,直接参与高职教育的程度不高,而大多企业依靠劳务输出直接简单地获取员工,进入企业后再进行系统培训。由于前期缺乏行业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典型业务活动分析、职业能力提炼、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课业务教学、学生工作现场实训指导等高职教育关键环节,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用工需求不匹配,或落后于行业企业的发展,毕业生普遍没有足够的技能和专业化的职业态度,也没有立即独立工作的能力,一些用人单位对应届高职院校毕业生不抱应有的希望。

(二)高职院校学生专业与本身素质匹配度不高

我国大多高职院校对职业素质认识不够,或者没有职业人才素质测评系统,在新生入学选择专业时,大多是父母或老师推荐当时热门专业,高职院校根据招生计划和入学成绩随机分配专业确定某个学生的专业方向。但是一个人的素质具有稳定性、基础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即人的某些基本素质一经形成,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不变;另外素质对人的能力、人格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职业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所以某些学生所学专业未来的职业岗位与本身素质匹配度不高,也就是“人岗匹配”性差,例如色盲的人不适合开车。这样造成学生毕业后转行或转岗,对学生个人、家长、老师和企业造成不良影响。

·高职教育·企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研究

(三)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培养不够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缺的不仅仅是技能,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目前我国大多高职院校力求教给学生更多更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但高职院校对行业企业所具有的职业特点,毕业生所需的道德品质,以及不同专业需要哪些不同的职业素质的认知还不够,同时还缺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的方法。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以独生子女居多,个人主义较强,而责任心、沟通协调、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等方面较差。[6]虽然学校也有科学人生观、职业发展等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内容理论性强,空洞枯燥,距离行业、企业、学生自身有一定距离,效果不理想。需要结合现在年轻人的成长特点,多选择行业企业真实的案例,分析提炼关键职业素养,采取翻转课程的方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落后和教学模式呆板

职业教材大多使用以知识体系为主的大学教材,教学方法不适合现代学生的特点。近几年我国多个职业学校也在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例如项目教学法、模块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自主式教学法等。但大多院校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管是什么专业,不管是什么课程,不管需要不需要,不管适合不适合,统统都要用项目、用模块。教材仍然是传统课程教材,教师要用项目教学,有的老师为了应付检查直接把课件第一章改成项目一,把第一节改成任务一,其他内容丝毫不变,就算是项目教学了。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灌输性教学方式,课堂上有的睡觉,有的偷偷玩手机。因此,这种单向沟通的教学方式亟需改进与完善。

工业社会是把人塑造成某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是把人变成某个行业里面的某个职位,生产线上的一个螺丝钉。后工业社会是把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否则应付不了多变难测的未来。正如美国全国职业发展联合会主席达瑞尔·卢佐所说,美国高职教育正在被重新界定的原因是美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改变。各级教育者都逐渐认识到,全球的企业主越来越需要的技能培养不是传统的四年制高等教育就能给予的。现在大多高职院校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模式呆板,虽然使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教学设备等,但是不成系统,或是断章取义,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得不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endprint

由于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学习习惯、知识技能等方面与企业行业的发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普遍认为参与员工的预培训(高职院校期间)效果不大,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现代学徒制推行的根本是高职院校借助国家高职教育的政策,根据年轻人的学习特点,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系统设计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翻转课堂)引发学生思考,改进学习、评价方式,实现“善读者玩索而有得”,释放学生潜能,达到或超越企业用人要求,实现教育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输出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这样国家主导、高职院校冲锋、企业跟随,循序渐进形成良性循环,多年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校企共育的现代学徒制。

三、企业主导下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与现代高职教育相结合,教学活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新技术新设备与现代人学习特点相结合,生产与教学相融合,创新教学模式与管理制度,释放人的潜能,校企联合共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质素、学习型技能人才的一种高职教育体系。[7]因此,基于企业主导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模式包括六个方面内容:校企共育的现代培养模式、校企共选的现代择业方法、校企共构的现代教学模式、校企共建的现代知识体系、校企共认的现代职业技能标准、高职教育与高等教育共融的现代成长途径。

(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共育的现代培养模式

基于高职院校所在区域、行业的特点,依据现在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和未来发展需求,坚持服务发展、就业导向,创新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行业为指导、校企为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主导。现代学徒制需要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教育部研究现代学徒制理论,设计现代学徒制的框架路径。地方政府可通过法律、财税、政策、舆论宣传等手段来促进我国校企合作深入有效地开展。这是确保现代学徒制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行业指导。行业指导委员会是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一个保证。通过系统研究本行业的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提炼本行业的各专业需要培养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构建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各类教学或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组织专家编制适合现代年轻人、前瞻性、科学性的职业教材与数字化教学资源,定期帮助学校培训专兼职教师,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

校企共育。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加强校企联合,遵从“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修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高职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二)校企共选的现代择业方法

首先,依据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岗匹配、人事相宜”的现代管理理论,普遍采用行业企业某个专业岗位的素质模型,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开发或认可行业职业的人才素质题库或素质测评软件系统进行学生的职业适应性测评,参考素质测评结果,专业老师和学生本人系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系统规划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和员工职业发展通道。

然后按照行业企业的用人标准,以企业专家为主,高职院校老师为辅组成专家面试团队,从职业素养、知识、能力等方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综合平衡确定学生的职业专业方向。

(三)校企共赢的现代教学模式

现在大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高职院校的老师普遍认为现在年轻人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较差,理由是无论是在企业组织的培训还是在高职院校的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学生极少。这真的是现代的年轻人没有上进心吗?这不是全部事实。某高职院校汽车系的学生主动请求老师晚下课,就算不去吃饭也要比赛完成装卸车轮。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现在的“灌输型”、“少思考”、“强化记忆”的教学模式?它们已经不适合“90后”、“00后”学生了。

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现代学徒制需要解决怎样点亮“灯”的问题。解决思路是校企共同创新设计适合现在年轻人特点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相衔接,推行工学结合,实施校企双导师制,根据不同内容性质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方法是系统开发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增加人机互动的业务游戏训练,鼓励自主学习与管理,采取启发思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完善和固化认知结构。企业的方法是系统评估学员的状态,应用教学模型选取不同的学徒现场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熟能生巧,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校企共建的现代知识体系

现代学徒制的知识体系既要满足企业现在的知识技能要求,又要着眼行业企业的未来需求,同时强化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8]现在的高职教育强调业务技能的静态性,忽视了技能拓展性;强调了技能,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和职业素质的匹配性;强调了技能的灌输,忽视了潜能的激发。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不应采用传统的以“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而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创新构建“模块化、渐进式”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符合认知规律和学习理论,也适应学校和企业相互转换学习的现代学徒制要求。即通过深入分析岗位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发展技能,设计出以“操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课程体系,即以“工作体系”为框架构建课程体系,并不断更新划分、组合课程内容,实现优化组合,旨在提高学员的职业技能。

基于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建设。依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系统分析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不同技能发展阶段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提炼转化成对应的学习领域和课程内容,依据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和认知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以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构建知识、技能相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理论课程按系统单元进行模块化构造,实践课程按技能要求进行模块化组合。endprint

基于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根据知识的难易程度、技能水平的不同层次需求,将专业技能课程按照不同工种、不同发展技能阶段、不同业务模块进行层级划分,形成“梯次”课程体系。初级阶段培训重点为业务流程的正常操作,中级阶段培训重点为常规异常情况处理,高级阶段培训重点为业务评估与验收、复杂设备故障分析处理、技术管理、技术创新与设备整治优化等。

(五)校企共认的现代职业技能标准

现代学徒制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考核改变了传统的由高职院校考核的现状。形成以合作企业考核为主,高职院校考核为辅;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考核为主,以理论知识考试为辅;以日常的行为业绩为主的现代职业考评体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考核标准、考核程序由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制订、认可,由校企共同进行学生的素质测评、专业选拔,共同培养,共同评价,双方认可毕业生的技能,实现执业技能证书与毕业证书统一。

(六)融合专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成长途径

专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融通,建立一个学分积累和转换的学习制度,推进各种模式的教育学历成果互认,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这样就真正打通了人人成才的上升通道,打破制约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天花板、断头路。这样的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体系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多路径成才的途径。例如德国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CEO Robert Frederick Veit先生,在戴姆勒工作了22 年,从学徒做起,之后参加各种管理培训,一步步走到CEO的岗位,这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打通专业教育通往高等教育的道路,将是现代学徒制的一大特点,是高职教育体系发展的一大进步,这对改变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激发年轻人的学习积极性,形成终身学习的氛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研究结论和展望

随着网络技术和新教学设备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职业化、智能型、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未来社会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社会,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很难满足中国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试点、创新、完善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教育体系被寄予厚望。

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高职教育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对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现在和未来所需要的人才进行思考,从探索的角度提出了现代学徒制的涵义,从培养模式、专业选择、教学模式、职业素质与知识技能体系、考核标准、职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希望有利于各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开展。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模式,我们将不断完善、总结与改进,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案。

参考文献:

[1]陈俊兰.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M].湖南大学出版社,2014.

[2]赵有生,姜惠民.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吴建设.高职教育推行现代学徒制亟待解决的五大难题[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7):41-45.

[4]杨进.高职教育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2):89-92.

[6]赵明.儒家素质教育观的历史反思——兼论大学素质教育中儒家素质教育观的继承、转化和发展[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121-131.

[7]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8]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