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间歇性心脏早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6-08谢兰芳
谢兰芳
(南和县医院,河北 邢台 054400)
中西医结合治疗间歇性心脏早搏的临床疗效分析
谢兰芳
(南和县医院,河北 邢台 054400)
目的 观察研究自拟中药汤剂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间歇性心脏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8~2016年7月间歇性心脏早搏患者180列,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使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拟中药汤剂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可显著改善心功能,对患者身体恢复起到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间歇性心脏早搏;中西结合;心力衰竭
心脏早搏(premature beat)亦称期前心脏收缩,期外收缩。是一种心脏病理性异位搏动,按搏动部位可分为心房性、心室性和心房和心室交接处搏动等多种,其中以心室性较为多见,其次为心房性。过早搏动导致异位心律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心律的基础上。间歇性心脏早搏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此症状未发病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大,没有明显不适。严重时会忽然加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我院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现对本院近期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8~2016年7月间歇性心脏早搏患者180列,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研究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两组患者均有心悸、心率增快、间歇性心慌等临床表现,经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确诊,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研究组患者,其中男43例,女47例;年龄33~72岁,中位年龄(53.8±2.9)岁;体重48~98 kg;对照组患者,其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31~72岁,中位年龄(52.8±1.9)岁;体重50~97 kg;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口服25 mg 1片/次;1次/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自拟中药汤剂:党参、桂枝、汉防己、茯苓、当归、泽泻、猪苓、红花各10 g,葶苈子、制附子各15 g,炒川芎、甘草、桃仁、田大云各8 g可随心脏早搏次数加减。每日两次,每次一剂,早晚两次服用,15天为一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检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用P<0.05。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69.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 论
间歇性心脏早搏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此症状未发病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影响不大,没有明显不适。严重时会忽然加重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我院通过多年实践和对医学文献的参考,研究自拟中药汤剂治疗间歇心脏早搏。汤剂主要成分为:党参、桂枝、汉防己、茯苓、当归、泽泻、猪苓、红花各、葶苈子、制附子、炒川芎、甘草、桃仁、田大云等名贵中药成分。其中:党参、甘草、川弓可益气补血;汉防己、当归、泽泻和猪苓可健脾开胃,活血化瘀。茯苓、红花可以活血利尿促进全省血液循环,茯苓等药的利水作用可通过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由于今年西药的耐药性与副作用越来越普遍,我院增加了对中药的推广力度。我科结合本科特点也增加了中药临床推广,并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本次研究结果证实,我院自拟中药汤剂联合硝苯地平缓释片患者,可显著改善心脏恢复功能,提高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身体恢复健康起到明显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大力推广。
[1] 徐凡叶,李芳娇.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5):152-153.
[2] 沈亚梅,邹荣丽.B超观察生脉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20(2):7.
[3] 莫艳萍,申明月.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3):147.
[4] 胡伍毅.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2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7(6):543-544.
[5] 曹银洲.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9-11.
[6] 俞凌燕.参麦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7] 王爱萍,谢 飞.参麦注射液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84例[J].传统医药,2011,20(6):76-77.
本文编辑:李 豆
R541
B
ISSN.2095-6681.2016.32.1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