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雁南飞

2016-06-07吴文亮

椰城 2016年4期
关键词:围巾男孩

吴文亮

男孩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北雁南飞。他解释:他的心一直向着南方,终归要回去的;看过的第一部小说是张恨水老先生的《北雁南飞》。同事打趣说,几米外都能闻到文人身上那股酸溜溜的迂腐味。他倒不介意,甚至有些小得瑟,文人其实也挺好的。

他的迂深入骨髓里,别人谈恋爱送花,他送诗,诗写了不少,手没牵成一个;别人爱喝咖啡,他任性地要喝茶,说茶里有乾坤,有文化;别人有钱没钱整台车拉女孩看电影,他哼着“甜蜜蜜”骑来一台嘎吱嘎吱的老掉牙单车。他说与其浪费不如浪漫。

今天是男孩本月的第一次相亲,今年第21次。他原本不想去的,心里老惦记还有一首长诗还没写完。很长的诗,行数三位数,很诗意的名字:彼岸花开。

同事老宋从外单位调入,是个热心肠,21次相亲他安排了18次,俨然婚姻介绍所所长。男孩一开始想不明白,老宋本身就是失败婚姻的杰出代表,自个却不亦乐乎地给别人张罗婚事。后来,男孩考了个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整明白了老宋这是典型的补偿心理。

话说回来,老宋确实够专业的,眼里永远有活儿。哪个朋友谁家亲戚有单着的,都逃不过他的法眼。包包里放着一个小本本,密密麻麻地写满字。女方,男方,双方条件,谈成打个勾,谈吹打个叉,正在谈的写个ing。

一次偶然机会,老宋把本本落在办公桌上。男孩打扫卫生时发现了,翻了翻,差点没缓过去。小本子100页写了40页,其中19页记录的全跟他有关。男孩心想老宋应该给自己介绍了18单啊,怎么凭空多了一单。仔细一瞧:12月23日,琢磨着是不是把租客小彭介绍给文人,似乎不太合适,干导游的像断了线的风筝,这个书呆子恐怕hold不住,算了吧。

好吧,原来这多出来的一页故事发生是这样的。男孩不由心生感动。

毕业后,他一个人来北方闯荡,刷过盘子,卖过手机,发过小广告,贴过手机膜……乱七八糟什么都干过,工作一直在换,打油诗一直在写。几经蹉跎,终于在这座城市找到喜欢又实在的工作。举目无亲,他抱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一股劲,靠着勤奋努力和文字底子,很快在公司找到位置,扎了根。

更幸运的是,男孩还碰到了生命中的贵人老宋,这个从里到外不带半点本地人味道的本地人,对男孩有天生的好感,业务上手把手教,生活上心贴心帮。在奔波和折腾中,男孩真切感受到了人间自有真情在。无疑,男孩对老宋是感激涕零的。有那么几次,他甚至萌生与老宋结拜为兄弟的冲动。后来想想,这样未免太浮夸了,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是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扛不住人情,敲完第500行,男孩认真读了一遍,感觉挺满意。这座城市特别湿冷,昨晚夜里男孩做了个梦,梦见嚼棉花糖,嘎巴嘎巴嚼得起劲,感觉味道不太对。一睁眼,才发现满嘴白漆。宿舍长年失修,天花板的白漆大块大块剥落,有一块竟掉到嘴里头了。

男孩从柜子里头翻出一件毛快掉光的羽绒服,往乱糟糟的头发上抹了把水,出发。

不过又是一场例行公事吧,他想着,挤上通往广场的地铁。

见面地点是女孩选的,一茶一座。他要了一杯洛神花茶,理由很简单,很喜欢曹植的那首《洛神赋》。

女孩坐下来,很认真地看了看男孩。

圆脸,短发,娇小。

喝什么?男孩拇指和食指捏着茶杯,微微抬起头,极力掩饰内心的不安。

透过厚厚的眼镜片,女孩笑眯眯说,洛神花茶呗。

洛神花渐渐泡开,充斥整个杯子。男孩抬手抿了一口,这是他喜欢的味道,酸酸甜甜。

女孩向前倾了倾身子。

男孩想着怎么打破沉寂。说实在话,这个女孩很普通,没有来电的感觉。想到这,他有点提不起劲。

我是幼师,孩子能带给我快乐。女孩先开了腔,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幸福最快乐。

嗯啊。男孩点了点头,幼师挺好的。

你也看这些书?女孩指了指男孩包里露出一角的《战争与和平》。

现在看名著的年轻人不多,女孩眼睛里闪着光。

看着玩吧,谈不上喜欢。男孩避开她直视的眼睛,把玩着茶匙。他注意到女孩刚才说的“也”字。

托尔斯泰是个伟大的作家,前苏联有很多这样的文学巨匠。男孩声音压得很低,你看过多少他的作品?这是他第一次主动找话题。

都看过。女孩声音提高了一个调。

有一刹那,男孩觉得这不像是一场相亲,更像是一次文学讨论。他心里一乐,脸上仍然毫无表情。他觉得像自己这样无房无车无长相的“三无”人员很难给人很好的最初印象。然而,他又十分自信地认为自己的人品、才气、责任才是赢得芳心的终极武器。

“如果我是女孩子,我一定找你这样的男孩,经济适用男,潜力股。”街道张阿姨曾经当着办公室的人夸他,尽管她把自己的亲戚介绍给了一个“公子哥”,他还是固执地认为张阿姨这话并不完全是水分。

话题由托尔斯泰开始,延伸到前苏联文学,再到世界文学。诗歌、小说、戏剧,洛神花茶续了一杯又一杯,两人还在文学话题边缘游走。

现代人的爱情越来越像是一单商品买卖,21次相亲,见过形形色色的女孩,男孩似乎越来越不相信爱情了。

他想起了大学时举行的一次恳谈会。关于爱情。

大头是室长,有他的地方就不怕冷场。这个家伙换女朋友的速度赶上上海速度、深圳奇迹,身边的女孩子走马观花,让人羡慕嫉妒恨。他的爱情观就是:再不疯狂就老了,老了就该疯狂了。

小白脸骨子里有些小资,父亲是房地产大鳄,随便在这座城市拍张照都有可能拍到他承建的地产。他从来不相信什么爱情,只相信实力。爱情?那玩意都被钱遮住了。小白脸一脸不屑,把妹靠的是实力,懂不?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大家无不咬牙切齿。

男孩从来不是意见领袖,他信奉口不能言行不能偏,在同学里被视为“异类”。但既然是恳谈会嘛,不谈哪来的诚恳?大头还是象征性地征询了男孩的观点,文人你怎么看?

从古到今,文人都有一个通病:太认真。男孩这毛病还挺不轻,这会真把自己当成范儿了,似乎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所有人正竖起耳朵聆听他发表高见呢。

他拎起大半瓶啤酒,仰头灌了一口,打了个饱嗝,抹了抹嘴。那边,大头、小白脸、二子推杯换盏,好不愉快。

咳咳,男孩清了清嗓子,大头歪了歪脑袋。

我认为爱情就应该像民国时那样唯美,我要找的女孩子就该像民国女生那样清纯。

男孩说的是真话,发自肺腑的话。他向往的女孩:蓝色长袍,齐领,前襟右掩,袍长至足踝上两寸,袖长刚过肘。笑起来像春风拂面,亭亭玉立,再夹本书就好了。

小白脸笑喷了,刚进喉咙的酒全出来了。大头瞪了小白脸一眼,严肃点严肃点,节操呢,尊重人懂不。

茶室的灯光暗了许多,夜上海的旋律充斥整个空间。男孩很喜欢这首歌,就是这个调调。他想着。

眼睛余光中,女孩始终保持职业般的微笑。她似乎试图读懂这个不苟言笑的男孩的内心世界。

临了,女孩要了男孩电话,男孩没有提“下次”。在他看来,“下次”是毫无意义的做作修辞。这不符合他的风格,虽然他都不知道自己什么风格。

一周,平静如故。

“晚上到我家吃饭。”屁股刚挨上板凳,老宋就夹个公文包,钻入办公室,咧着嘴冲男孩嚷嚷。

“我……”男孩推了推眼镜。他又想提那首千行诗,还差200多行就“杀青”了。

“就这么定了啊,上次见的那个女孩子也来。”

不怕不待人见,就怕别人热情过度。如果不是老宋提起,男孩早把那个女孩忘了。

一席无话。老宋一直在唱独角戏,对男孩说女孩多有爱心,多细心,工作能力多强。对女孩说男孩多有才气,多能干,人品多过硬。在他看来,这对男女就是天生一对、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男孩的身体重心从左边换到右边,又从右边换到左边,内急也不好意思打断老宋满怀激情的演讲。

一阵冷空气吹得气温直线下跌。女孩整了整衣领,紧了紧围巾,走出大门。男孩保持着一米的距离。他相信心理学说的人与人之间最佳距离为1.3米左右。

这个小区最近的一个公车站,约摸要走十分钟,男孩和女孩一前一后。一根无形的线似乎绑在女孩手里,男孩不紧不慢地跟着,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

风吹得槐树叶哗啦啦响,路灯透过枝枝蔓蔓,剪出一个单薄的身影。女孩打了个冷颤,脚下似乎绊了一下。

男孩心里一紧,有那么几次他真想走上去。但他还是止住了步,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十分钟路程,走了二十分钟。男孩一路若即若离地跟着。

“嘎吱!”车来了,女孩转过头,嘴角微微翘起,那再见了。

再见。男孩低着头,轻声应道。

女孩变魔术似的,突然掏出一条围巾,塞到男孩手里,一阵风似地跳上公车。

男孩怔怔站在那里,一种愧疚感爬上心头。

第二天正吃着午饭,男孩收到女孩发来的一条信息:

你好(笑脸),希望没有打扰到你(合十)。围巾合适吗,不好意思,手比较笨(可怜),唿唿(憨笑)。

“哟呵,都送围巾了。”老宋不知从哪里冒出来,打趣说:“傻小子,姑娘啥意思知道不?”

男孩满脸通红,那条围巾在眼前飘来飘去。

“不懂了吧,嘿,老哥给你上一课。”老宋又开始得瑟了:“就是牵住你的人,绑住你的心!”一阵放肆的大笑,引来众人侧目。

半晌,男孩没有回过神来。他有说不出的苦衷。

第一次见面那个晚上,男孩接到家里打来的一通电话。

母亲嘘寒问暖了一番,然后问跟女孩见面了吗,觉得怎样?

不知道,说不好。男孩汲了汲鼻子,这里的湿冷让他招架不住。来这座城市八年了,他还是不适应,经常想念南方老家的暖和。

合适不合适给人家一个话,不要耽误了人家也拖了自己。母亲是地道的农村人,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知道了,妈,天凉了,您注意点,新毛衣拿出来穿。

父亲接过话头,有机会回这边来。我们年纪上去了,你这样长久在外面不是办法。

母亲体弱多病,父亲自打生了场病后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老人的心思他理解,他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挂了电话,男孩蜷在被窝里,呆呆盯着斑驳的天花板老半天。

“对不起,我们真的不合适,围巾我托老宋转交给你。谢谢!”

大拇指放在发送键上,男孩很犹豫。

碗已经见底,饭堂里剩下稀稀疏疏几个晚来的人。

男孩闭上眼,大拇指用力一按。压在心上的石头咣当落地。

十分钟,二十分钟,或许更久。

手机震了一下:晚上六点,公园见,“一茶一座”后面,不见不散。

男孩愣了一下,去还是不去,又出了个难题。

去就去吧,算是一个交代,一个了结吧。

六点,天已微微暗。男孩和女孩并排坐在长椅上,相隔一个人距离。

还好吗?女孩侧了侧身子,很认真地看着男孩。

嗯。男孩右手攥着一个袋子,装着那条围巾。

哎,最近在读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很喜欢埃莉诺,既重情感又懂理智。女孩没有来由地说着。

男孩自然读过这本书,埃莉诺确实也是他很喜欢的人物。他却不知道该如何接上这个话头。他总觉得女孩话里有话。

女孩还是很认真地看着男孩,眼睛里泛着光。

哦,是吗?很苍白无力的回答。公园要关门了,要不……走吧?

男孩差点说出“我们”,到了嘴边硬生生吞回去。他觉得自己像是走在雪后阳光直射的冰面上,他如履薄冰,他小心翼翼。

女孩直了直身,好吧,走吧。

这一次,男孩在前,女孩在后。

高音喇叭里播完最后一遍关门通告,公园安静得让人心慌,窸窸窣窣的脚步稀稀拉拉。

快出大门时,男孩把袋子从右手换到左手。

女孩向前迈了一小步。

一只冰冷的小手试探性地抓住了另一只冰冷的大手。

男孩放慢了脚步,没有回头,右手微微抽回,小手紧紧拽住,掌心传来阵阵暖流。

女孩的掌心包住男孩的小拇指,男孩呼吸加重,他依然没有回头,小拇指没有抽回。

男孩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白兰花开得正好。他选择了静静离开,在机场里发了几条信息,打了几通电话,算是给漂泊的八年一个正式的交代。

他试着不让自己留下太多牵挂。八年,可以发生太多的故事;八年,也可以结束许多故事。

他只想安静地离开,像北雁一样南飞,飞到那个没有冬天的地方。想起这些,男孩不禁微微笑。

小白脸来了,牵着他的马,拉着大头。最新款的跑车亮瞎眼,发动机轰鸣声搅得整个机场不得安宁。这明显不符合男孩低调的风格,然而他这次很受用。

毕竟要走了,要走了疯狂一把又如何?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三个月后的一天,男孩收到老宋发来的一条微信: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最近这边天气特晴朗,我就知道你小子过得肯定挺好。

还是这副腔调。男孩笑了笑。

又来一条微信:还记得那个送你围巾的女孩吗?她前天问我你的去处……

男孩心里咯噔一下。

她跟我要你的号码,按照你的指示精神,我没答应。但我答应把她的信息转发给你。

滴滴,滴滴,滴滴,连续7条信息。

“我是鼓起勇气对你说这些话的,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真的不容易……”

“你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男孩子,不知为什么,第一次见面我就觉得我找到了……”

“不知道你为什么总是不太开心,似乎有很多心事。我好想读懂你的心思,为你解忧。但我也知道,我做不到,我扮演不了你想要的角色……”

“我想再也找不到像你这样的男孩子了,希望你都好!”

……

她,还单着吗?男孩回了老宋微信。

是的。她说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唉。

洛神花茶轻烟袅袅,男孩按下DEL键,关了手机,缓缓起身走进饭厅,妻子一脸春风看着自己。

“开饭啰,瞧,你最爱吃的草头圈子,尝尝我的新手艺。”

猜你喜欢

围巾男孩
树上开满了花围巾
亲爱的“老男孩”
棉围巾
差不多男孩
嘿!粉色男孩
长长的围巾
妹妹的围巾
围巾“出动”高Bigger抢镜利器!
一条围巾
瓶中妖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