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走访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2016-06-07潘慧
文/潘慧
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走访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
文/潘慧
《广东科技》: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是何时、基于怎样的背景成立的?
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
二是全面提升广东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迫切需要。机器人顶层架构设计和基础技术被发达国家控制,在机器人成本结构中比重较大的减速机、控制器、数控系统严重依赖进口,原始创新能力不足,未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另发达国家不轻易向中国转移或授权机器人核心技术、专利,在高端市场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阻碍很多。在此背景下,建设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集聚资源、协同创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是全面提升智能机器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首要任务。
三是贯彻落实广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2014年6月21日,广东省颁布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广东省将聚焦智能工业机器人、计算与通信集成芯片等8大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2020年实现技术自给率达78%,主要创新指标达到或超过中等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所以,建设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发展智能机器人技术,也是贯彻落实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需要。
工程师在调试RFlD自动封装生产线。
工程师在调试电脑横机控制系统。
《广东科技》:研究院建设的目标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研究院:按照“五年见成效、十年出成果”的进度,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力争五年内建成在国内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研究院,十年内建成在国际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研究院是我们的建设目标。
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建设智能机器人共性技术与功能部件研发中心。引进国内外创新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与技术攻关。重点围绕驱动技术、传动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视觉技术、系统软件、通讯技术、芯片组件技术、机构技术与移动机器人动力技术等多类核心共性技术与关键功能部件开展研发工作。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产业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和共享,为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源泉。
第二,建设智能机器人集成技术与服务中心。结合广东省与东莞市的行业特色与需求,重点开展工业机器人、3C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与医疗、康复机器人、空中机器人的集成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形成面向典型应用需求的智能机器人技术集成平台。围绕应用企业“机器换人”的实际要求,提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调研、方案设计、集成应用、工装夹具及相关配套设备的生产制造、软硬件系统集成和安装调试等服务。
第三,搭建智能机器人公共试验与检测服务中心。联合设计、加工、计量、质检等机构,组建设计服务中心、样品加工中心以及检测服务中心,实现从研发设计,到产品试制加工,再到技术检测的一条龙式服务平台,并向周边区域辐射,帮助企业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创新效率,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公共服务保障,打造特色显著的配套服务业集聚区。
第四,搭建智能机器人产业孵化与投资服务中心。建设4.5万平方米的产业孵化基地,采取引进与孵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产业孵化。一方面,对协作单位及自身创新成果通过培育孵化形式开展产业化转化,培育创业苗圃。另一方面,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全球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打造以智能机器人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并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和种子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智能机器人产业;同时,从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组建风险池,补偿在风险投资过程中投资人的损失。引进外部风投、基金为孵化项目提供多层次的资金保障,形成前孵化、孵化与加速相结合的高科技项目培育生态体系。
第五,建立智能机器人人才引进与培养中心,开展人才引进与培养。一方面,面向全球引进人才。设立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用好已有的“珠江人才计划”、“人才东莞工程”等政策,重点引进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内外一流科研团队、领军型创新与创业人才、企业紧缺型技工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创业中心,开展大学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为创业团队、孵化企业不断输送人才。此外,开办运动控制技术、智能感知技术、集成应用技术等培训班,提供人才资格认证服务,为行业培养技术人才。
柔性关节臂
物品检测
《广东科技》:研究院将采取哪些举措以推进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
研究院:第一,以发展产业为目标。围绕广东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需求,研究院将在东莞建设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园。通过引进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整合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企业资源、建设机器人产业孵化基地,加快机器人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第二,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工研院已牵头建设东莞市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重点解决从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技术到真正大规模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技术转化成装备产品并实现产业化。
第三,以功能部件为载体。通过合作研发、投资、收购等多种形式整合国内外机器人关键功能部件厂商,实现集成创新,突破关键性技术,研发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
第四,以共性技术为支撑。研究院协同单位包括一批在机器人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校,根据各高校在机器人研究的优势方向,联合国内高校及其学术带头人开展共性技术研发。
第五,以国际合作为导向。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海外优秀人才与创新创业团队。为研发团队提供场地、设备、资金、人员等配套条件支持,协助团队搭建技术研究与测试平台,开展成果研发及产业化,以国际合作保障技术的前沿性。
第六,以创新创业为活力。建设大学生创业中心,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空间及孵化服务,并支持各大院校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选出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创客空间,汇聚全世界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广东科技》:目前,研究院取得了哪些工作进展?
研究院:首先,引进大连机床集团建设南方基地,合作共建机器人研发中心。研究院明确了“龙头企业+校友企业+孵化支撑”的产业发展思路,利用华中科技大学与大连机床集团多年的合作关系,积极将其引入东莞建设南方基地,并由市政府、大连机床集团、广东省机器人研究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研究院正筹备与大连机床集团共建研发中心和展示中心,将松湖华科3号楼整栋规划建设为研发中心和展示中心,目前已完成了方案设计。其中,研发中心将重点研发面向3C制造的智能设备及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及无人化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以及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应用;展示中心将作为东莞工业4.0的智能制造展示与体验中心,包括智能制造设备、机器人协同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物流、智能立体仓储、以及设备远程实施监控及故障诊断。
另外,研究院也正在引进华中数控、深圳鼎泰数控、深圳华亚数控、深圳陆利达科技、深圳圆梦精密技术研究院等校友企业,争取在东莞形成机器人产业集群。
其次,引进了以航母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为带头人的无人艇团队,致力于打造无人技术产业。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艇等无人驾驶技术与产品,是智能机器人的重要方向。研究院拟开展无人艇和无人车项目,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科研团队和优秀创新资源,争取打造无人技术产业集群。
在无人艇技术方面,引进了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香港中文大学王钧教授为技术带头人的无人艇团队,搭建了无人艇关键技术试验平台,开发了无人艇样机。目前,该团队正在申报广东省国际创新团队,已通过现场考察,正在等待评审结果;在无人车技术方面,正在引进在无人地面车辆方面掌握核心技术的以色列Amstaf公司,研究院拟在以色列投资该公司,并将其引入广东设立公司,开展研发、生产及市场开拓工作。目前,研究院已经派团队在以色列开展合作洽谈并取得重要进展。
再次,开展机器人共性技术和关键功能部件研发,并受到风投资本的追逐。研究院通过合作研发、投资、收购等多种形式整合国内外机器人关键功能部件厂商,实现集成创新,积极开展机器人核心功能部件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并获得相关风投的关注和投资。
在机器人控制器方面,研究院自主创办的华科精机公司已完成4轴、5轴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研发,获得达辰创投700万的股权投资;在机器人编码器方面,通过华科松湖基金向广东盈动高科公司投资1000万元,开展工业机器人编码器研发及产业化;在伺服驱动器方面,投资成立华数机器人公司,专注工业机器人伺服系统及驱动器研发;在机器人传感器方面,自主创办的思谷公司通过引进美国等海外团队已经成功开发出机器人应用的视觉传感器、力位传感器等产品,并逐步投放市场。同时,研究院也正在布局在谐波减速器等方面的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工作。
然后,建立机器人应用服务中心,成功获批全国智能制造示范点。
研究院建立了机器人应用服务中心,提出“1+N+X”的机器人应用服务模式,即1个应用服务中心,N家机器人整机及功能部件生产企业,X家行业应用龙头企业;通过伯朗特、拓斯达、鑫拓、乐佰特、尔必地、信腾、启帆、沁峰等一批机器人制造企业合作共同为应用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为长盈精密、劲胜股份、誉铭新、宜安科技、富华鞋业、珑骧电子、铭丰包装、华贝电子、海鸥卫浴、中山东菱威力、湖北索瑞电气、沈阳辽阳民爆等30多家企业提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技术服务。同时,研究院与劲胜股份联合承担的移动终端配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获批全国2015年智能制造示范点。
同时,通过与企业合作,研究院正在尝试成立针对某个应用领域的专业化机器人公司。如,与环龙智能公司合资投资成立东莞华科环龙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开展焊接、钣金自动折弯生产线研发及产业化。
最后,开展人才团队建设,建立精干的高水平团队。研究院正在组建机器人研究院技术团队、运营团队及投资团队;已成功引进北京机床研究所产业公司前总经理倪明堂担任机器人研究院应用服务中心主任,拟引进华为前高级副总裁李晓涛出任产业公司总经理,正在组建由副院长、院长助理等组成的管理团队。
研究院: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广东省政府(粤办函[2015]158号)批准、由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牵头成立的集智能机器人研发、服务、培训和产业孵化等为一体的综合科研机构,于2015年 3月24日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顺利揭牌。
建设背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推进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广东省是全球知名的制造业基地,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招工难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难题,产业迫切需要转型升级。目前,广东省对智能机器人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汽车、3C(计算机、通讯和消费电子产品)、家电、陶瓷、注塑等领域。其中,3C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仅东莞就聚集着华为、三星、酷派、金立等多家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