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班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攻击性行为差异研究

2016-06-07单俊怡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气质幼儿

摘 要:攻击性行为是在社会领域中常见的行为问题之一,其中气质是影响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选择对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差异进行研究,以气质为主要切入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具体将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与幼儿气质相结合,分析不同气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攻击行为倾向的幼儿,为实际解决方案提出参考。

关键词:幼儿;气质;攻击性行为

本人主要运用观察记录法、CBCL行为问卷调查法、气质问卷调查表以及文献综述法,对上海市某幼儿园大班随机抽取的30名幼儿进行观察与调查。

A.研究结果显示,大班儿童的攻击次数是男孩攻击总次数多于女孩的攻击总次数;攻击的目的主要是敌意性攻击;攻击方式大多采用言语攻击;其中主动攻击要多于被动攻击;攻击的终止方式大多都是自动终止的方式。

B.胆汁质幼儿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其他气质,攻击次数也是最多的,而抑郁制的攻击次数最少;胆汁质幼儿主动攻击次数最多,抑郁质幼儿则被动攻击较多,这两个气质都具有典型性;而当出现被欺负行为时,抑郁质幼儿明显无还击动作产生。

一、提出假设

本人所研究的是关于不同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差异的研究。气质和攻击性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儿童攻击性行为可受先天因素(气质类型等)和后天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受交互、教养方式等的影响。儿童的困难型气质与各种心理障碍间存在显著相关,某些气质特征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以大班儿童为研究对象,探讨攻击和气质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气质儿童在攻击性行为上的特点,以往对于攻击性行为的研究大多在中小学生、婴儿期这些时间段的较多,关注攻击性行为与气质方面的较少,本人以气质为切入点,分析出两个变量的关系,而不同性别幼儿攻击性行为是否与气质有关以及对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意图、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起因、目的、方式等与幼儿气质相结合,研究分析不同气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变化,以便于早期发现和干预攻击行为倾向的幼儿,为实际解决方案提出参考。

由于儿童的个体差异明显,有些幼儿社会化程度较低和抑制功能较弱,很难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有些幼儿有很好的抑制能力,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又有些幼儿性格内向,比较安静,那么这类人的攻击性行为又会是什么样的?本人研究的年龄段是在大班,所以相对于小班抑制能力较强。

本人根据已有文献资料,提出假设:

a.推测较少会出现冲动性的攻击行为。

b.推测胆汁质儿童与抑郁质儿童的性格特点相差明显,攻击性行为差异较大。

c.推测男孩可能攻击性行为要多于女孩攻击性行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徐汇区某示范幼儿园大班的幼儿,为了确保研究样本的有效性,本人在该幼儿园的三个大班班级里随机抽取,每班各抽取男孩5名、女孩5名幼儿来进行研究,三个班级共计30名幼儿进行研究。调查的对象是幼儿的父母,观察对象是幼儿本身。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

(1)气质调查

本人采用的是陈会昌等编制的气质调查量表来对幼儿进行测试和评定,但由于量表题目涵盖内容丰富,测试形式不适合大班幼儿,难度过大,所以该量表是由被试幼儿的家长进行测试的,让家长根据被试平时的表现,对被试进行评估,并仔细地填写问卷。

该量表共60题,每种气质类型15题。采取5级评分法,根据得分确定气质类型,可将被试分为4种气质类型,分别为胆汁质型、多血质型、粘液质型、抑郁质型。

计分标准是:如果某一种气质的得分比其他三种的得分明显高(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该种气质。如两种气质的得分接近(二者之差不超过3分),而又明显高于其他两种(高出4分以上),则可定为二种气质的混合型,如果三种气质均高于第四种的得分且相接近,则为三种气质的混合型。

(2)攻击性行为调查

本人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 List,简称CBCL),是一个测查儿童行为问题的量表,包括儿童版、父母版和教师版,适用4~16岁儿童。其攻击性因子测量儿童的外显和内隐攻击行为。内容分为三部分:一般项目、社交能力、行为问题。

本人采用的是CBCL父母问卷,由幼儿父母填写。计分方法很简单,只要存在相应的行为问题,即记1分,否则记0分,最后计算各因子得分。问卷的形式根据所研究的内容进行筛选和修改,检测攻击性行为问题,按CBCL中国标准化般的筛查常模,凡有一个因子或一个以上因子总分超过第95百分位平均分,即被定位有行为问题的儿童,没有超过第95百分位平均分,即该儿童被定位为行为正常儿童。测完后,在正常的范围内再细分,判断幼儿的攻击行为特点。

攻击性行为问卷中的题目共计22题,其中按因子将其分为四个部分: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愤怒和敌意。各个因子具体题目分布为:言语攻击为1、12、17、18、21、22题;身体攻击为2、3、8、9、11、19题;愤怒为10、13、14、15、20题;敌意为4、5、6、7、16题。计算方法很简单,就是将幼儿所测各因子的得分相加,得到最终分数,然后对得分进行分析。

2.文献综述法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并对其进行整理,在本研究提供大量的参考依据的同时,吸收原有文献的经验和研究结论,找出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分析出气质与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关系,从而对本研究提供导向作用。

3.观察法

观察法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本人主要采用观察表的方式来进行观察。运用现有的文献资料,根据所要的研究内容,编制了观察表。观察由本人进行。本人运用自然观察法深入幼儿班级,观察的情境选择了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这两种情境。每种情境各进行20分钟的观察。主要是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作为观察视角,分别观察幼儿的性别、行为反馈、目的、起因、攻击类型以及最终终止方式,来进一步对幼儿攻击性行为进行具体、详细的分析,了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状况。观察前做好观察表格准备。观察期间,考虑到本人能力有限,不能够同时观察所有孩子的表现情况,以免疏漏,故采用了录像,根据幼儿不同的活动时段进行记录,再分析幼儿的情况,填入观察表,使观察更具可靠性。

三、结果

通过气质问卷调查表,可以将幼儿分为五种气质类型,其中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以及混合型五大类型。再通过攻击性行为调查表、攻击性行为观察记录表,分析不同的攻击者性别、不同的攻击反馈情况、不同的攻击目的、不同的攻击起因、不同的攻击类型以及不同的最终终止方式,对幼儿在室内和室外活动中的攻击性行为状况进行统计,从而了解幼儿气质与攻击性行为的状况。

(一)不同气质儿童性别、人数状况分布

在表1不同气质儿童性别、人数状况统计表中,从研究对象的性别——男生、女生来统计儿童五种气质分布状况。在表1中体现,大多幼儿属于混合型气质,男女共占14人,男孩和女孩气质类型无明显区差异,但胆汁质和抑郁症幼儿所占人数较少,占总体人数的6.6%,混合型幼儿所占人数最多,占总体人数的46.7%。

(二)不同气质儿童性别、攻击次数状况

在表2中的符号代表本人所算得不同气质儿童性别、攻击次数状况的平均数;()中内容代表人数。然而在儿童不同性别、气质的攻击次数统计表中,根据表中合计数据显示,男孩的攻击总次数多于女孩,男孩总体有34次,女孩总体是12次。数据还显示,胆汁质幼儿男生平均攻击次数为3次攻击,女生为2次攻击,平均攻击次数最多;多血质攻击次数多于混合型和粘液质;抑郁质幼儿男生有1次攻击,女生有0次攻击,所占攻击次数最少。表中还显示,男性与女性都是胆汁质攻击性多于其他气质幼儿,攻击次数最多,从表中得出气质对攻击性行为次数有明显影响。

(三)不同气质儿童攻击方式得分状况

在表3的符号表示本人所算得不同气质儿童攻击方式的平均数。在不同气质儿童攻击方式的得分统计表中,将研究对象根据攻击性行为的问卷,以攻击方式分为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愤怒、敌意四个部分。混合型幼儿行为得分共计107分,胆汁质幼儿行为得分较多,总分数为33分,出现攻击行为情况也较多;多血质和粘液质两者攻击方式没有明显差异;抑郁质幼儿攻击方式得分较少,总分数为12分,此类气质攻击性行为出现情况较少。根据幼儿不同气质得分状况,对大班幼儿进行分析,大班幼儿攻击性行为总体趋势是言语攻击多于身体攻击,而且敌意性攻击多于愤怒性攻击,四种攻击方式数据所占总平均分体现了胆汁质类型比其他气质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更多。

(四)不同气质儿童攻击目的状况

表4的符号表示本人所算得不同气质儿童攻击目的平均数;()中内容代表人数。在表4不同气质儿童攻击目的状况统计表中,将攻击性行为目的分为工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两大类,根据五种不同气质类型与攻击行为目的作比较,数据显示,大班幼儿整体敌意性攻击多于工具性攻击。其中敌意性攻击总体多于工具性攻击,根据不同气质类型数据显示,胆汁质幼儿攻击次数最多,抑郁质幼儿攻击次数最少。

(五)不同气质儿童攻击行为起因状况

1.不同气质儿童攻击行为起因状况

表5的符号表示本人所算得不同气质儿童攻击行为起因的平均数;()中内容代表人数。在表5不同气质儿童攻击行为起因的状况统计表中,将不同攻击行为起因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两大类,根据气质类型进行数据分类,数据显示大班幼儿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两者间有着明显差异。

表5中数据还显示,幼儿攻击行为的主、被动性形式。表中体现胆汁质幼儿主动和被动攻击次数总体较多,平均次数为3.5次;抑郁质幼儿主动和被动攻击次数总体较少,其中无主动攻击,平均次数为0.6;其他气质的攻击起因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2.不同气质儿童攻击行为起因次数状况

将研究对象攻击性行为攻击起因分为八大部分:A.获取他人物品B.保护自己物品C.争夺空间D.帮助好友或受人指使E.游戏或其他活动的纠纷F.他人违反记录和行为规则G.无故挑衅、欺负 H.报复还击。根据起因与攻击次数分类,在表6不同攻击行为起因次数状况统计表中,将攻击性行为起因分为八大部分与其攻击次数进行分类、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八个起因,与次数之间都有着明显的数据差异。

(六)不同气质儿童攻击性行为终止方式状况

在表7不同气质儿童攻击性行为终止方式状况统计表中,攻击性行为终止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情况:自动终止和他人终止。其中,胆汁质自动制止有12人,多血质和混合型幼儿有7人,没有明显的差异,相对胆汁质幼儿终止方式较多。而在主动制止的情况下,胆汁质、多血质和混合型主动制止的行为较少。根据气质类型统计数据,数据显示自动终止方式与他人终止方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七)不同气质儿童攻击性行为反馈状况

在表8不同气质儿童攻击性行为反馈状况统计表中,数据体现了幼儿两个不同的工具目的,分为两种攻击方式,将攻击行为反馈分为有还击和无还击,胆汁质幼儿采用了8次对别人的进行攻击,然而当别人攻击他时无还击行为有1次。其中混合型幼儿有还击4次,无还击2次。抑郁质幼儿有还击次数为0次,无还击次数3次。数据总体显示幼儿行为反馈有还击部分显著多于无还击部分。

四、分析与讨论

从研究结果的整体来看,幼儿气质与攻击性行为两者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胆汁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普遍高于其他气质,可见胆汁质气质幼儿攻击性行为要重点关注。

(一)不同气质儿童性别、攻击次数的差异

根据CBCL行为问卷对大班幼儿进行调查和观察后得出,对男女性别差异问题的结论和本人提出的假设相符合,男孩攻击次数的总数多于女孩攻击总数,表明男孩的攻击性行为的确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表现更明显。胆汁质的幼儿攻击性行为较多于其他气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然而研究发现学前儿童攻击行为男童明显多于女童。因为儿童的性别差异与先天因素有关,同时受到后天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男童在日常接触攻击性行为较多,如家庭成员的攻击行为及大众传媒的暴力行为都能加强儿童的攻击行为。所以男孩的攻击次数多于女孩,也说明了男孩的攻击性行为多于女孩。

然而其中将男孩、女孩分为五种气质类型,其中胆汁质、抑郁质为主要两个典型。由于胆汁质幼儿有极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抑郁质幼儿内隐而不外露,内心世界丰富。再加上胆汁质幼儿的行为抑制能力要比抑郁质的差,通过分析表看出胆汁质幼儿的攻击次数多于任何气质幼儿的攻击次数,所以胆汁质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五类气质中是最为明显的。

(二)不同气质儿童攻击方式、目的和起因的差异

通过将CBCL行为问卷与气质问卷和观察记录表三者相结合后得出,以胆汁质和抑郁质幼儿为例,由于大班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在攻击的方式方面,根据数据显示,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比率增加了,而身体比率减少了,所以大班儿童更多采用言语攻击,这也与相关研究相符合。相对胆汁质的儿童也更多地变现在言语攻击上多于身体攻击。而抑郁质的幼儿则很少出现攻击性行为。

而在攻击的类型方面,由于大班幼儿思维的完善,外显攻击动作的减弱,所以出现的敌意性攻击要多于工具性攻击,又由于胆汁质幼儿缺乏耐心,脾气暴躁,也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容易把别人都误认为是敌人,自然而然敌意性攻击越来越多,这与研究相符,攻击性儿童容易把别人的行为判断为具有攻击性意图,易对别人的行为作攻击性的行为预期。

(三)不同气质儿童攻击终止方式、行为反馈的差异

由于胆汁质幼儿对事物缺乏耐心,不能够坚持做一件事情,所以导致他们注意力分散,在游戏活动的时候,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做完,就跑去别的地方,爱管别人闲事,增加了攻击时间、事件,就更容易和别人发生矛盾。所以胆汁质幼儿的主动攻击要多于抑郁质幼儿。而抑郁质幼儿具有胆小怕事的气质特点,是他人有意欺负的心理,故常常成为被攻击的对象,所以抑郁质幼儿的被动攻击要多于主动攻击。

表7、8数据显示,不同气质幼儿在终止方式以及行为反馈上也有着明显差异。胆汁质幼儿与多血质幼儿都属于较活泼、好动,外向、易怒类型,而粘液质幼儿与抑郁质幼儿则大多属于思考、内向、胆怯类型,以典型两个差异较大气质做对比,在行为反馈的时候,当抑郁质幼儿受到胆汁质幼儿的攻击时,由于气质的原因,常表现出的是不进行还击的行为。而胆汁质幼儿则与之相反,不但时常出现对其他幼儿的攻击,而且当受到攻击时的还击行为要比自我攻击更强烈,这两者不同的行为表现就是受到气质的影响产生的。终止方式与行为反馈有一定的联系,当抑郁质幼儿受到攻击时,他们不大出现还击的表现,因此,就大大减少了他人中止矛盾的因素,然而胆汁质幼儿却比其他气质他人终止更多,原因在于,胆汁质幼儿自控能力弱,动作幅度大,易被他人关注到,所以,他人终止所占最多。

五、结论

A.研究结果显示,大班儿童的攻击次数是男孩攻击总次数多于女孩的攻击总次数。

攻击目的是敌意性攻击多于工具性攻击。

攻击方式以言语攻击多于身体攻击、敌意多于愤怒。

在攻击的起因上,主动攻击要多于被动攻击。

在攻击的终止方式方面,自动终止方式比他人制止更多。

B.胆汁质幼儿攻击性行为明显多于其他气质,其中胆汁质的攻击次数最多、抑郁制的攻击次数最少。

胆汁质幼儿常出现主动攻击别的幼儿,抑郁质幼儿出现的被动攻击较多,这两个气质具有典型性。

当出现被欺负行为时,抑郁质幼儿明显无还击动作产生。

C.五类气质攻击性行为的强弱分布情况是:胆汁质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最强,多血质及混合质气质类型幼儿攻击性行为中等,而粘液质幼儿和抑郁质幼儿攻击性行为最少。

六、教育建议

本研究发现气质为胆汁质的幼儿,各个方面的攻击性行为都较多,由此推断攻击性行为较多,然而攻击性行为倾向幼儿由于认知、情绪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可能会导致日后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犯罪行为,应该早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干预。

(一)对教师的建议

1.教师的正确干预和制止

教师应该及时制止幼儿不好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可以运用冷处理,或者进行正确、适当的惩罚。

教师应该及时发现,与家长及时沟通,对幼儿的状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

还可以及时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运用奖励等手段,强化闪光点,弱化攻击性行为。多关注幼儿,若发现幼儿与同伴正常交流沟通时,要给予大力的表扬,强化正面行为弱化不良行为。

还应该及时与幼儿沟通,知道他们的想法,也许有的时候,幼儿并没有恶意,教师要走进幼儿的心灵、倾听幼儿的声音,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变幼儿,使其健康成长。

2.提供非攻击的环境

攻击性行为幼儿因性格特征、情绪、认知等影响,容易产生更多的攻击性行为,然而教师应该给攻击性行为幼儿创造非攻击性环境,可以在不影响幼儿情绪的情况下,巧妙地减少与同伴之间的冲突,减少因身体碰撞、争抢玩具等所引起的攻击性行为。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利用资源,增加玩具等来减少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起因,以免幼儿对别的幼儿造成攻击。不要让一些小事成为攻击性行为幼儿与其他幼儿产生冲突的导火线。

(二)对家长的建议

1.做幼儿的好榜样

部分家长经常责怪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其实,他们并未发现问题的源头其实是自己,有些幼儿因为常在家中听到父母的吵闹、争吵声,便以为这是一种正确与人交往的方式,或者也受其父母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些行为。父母应该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争论,若你平时说话有礼貌,孩子自然会学会,倘若你常出现暴力行为,孩子又怎么可能没有暴力行为呢?父母应该减少冲突,给幼儿一个良好、积极、健康的形象,这有助于幼儿日后的发展。

2.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地宣泄情感

其实,幼儿与成人是一样的,也有自己的情绪,只是他们不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就要靠父母平时的努力了。易生气、愤怒、情绪难以控制,这些都是攻击性行为幼儿普遍的症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灌输给幼儿一种正确的宣泄情感的方式以及正确的是非观念;或者可以教幼儿学习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还可以让幼儿大哭一场、睡一觉、运动、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正确地宣泄情感,相反,倘若长时间压抑自己的情感,最后的爆发力攻击更是可怕。所以,正确地引导幼儿宣泄,也是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智银利,刘丽.儿童攻击性行为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43-45.

[2]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但菲.幼儿社会个性发展与教育活动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陈秋燕.国外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1).

[5]李兴.浅析幼儿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3(1).

[6]郑雪.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暨南大学大学出版社,2006.

[7]窦维杰.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对策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4,10(4).

[8]游石琼,宋丽娟,都萍.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3(3).

[9]李俊.3~9岁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调查[J].心理发展和教育,1994(4).

[10]陈会昌,张拓基.关于编制气质测验量表及其初步试用的报告[J].山西大学学报,1985(4).

[11]陈丽颖,褚东升.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4).

[12]张文新,张福建.学前儿童在园攻击性行为的观察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4).

[13]杨志伟,万国斌,苏林雁,等.CBCL在我国应用结果的因子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2).

[14]焦艳凤,浅谈幼儿气质差异[J].佳木斯:佳木斯师范学校,2011(9).

[15]陈昌凯,徐琴美.3~6岁幼儿对攻击性行为的认知评价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

[16]邬绮文.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

[17]闫美丽.4~5岁儿童欺负行为与儿童气质、母亲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18]冯夏婷.3~7岁攻击性儿童的攻击性意图认知和行为预期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作者简介:单俊怡,女,1990年7月出生,学历:本科,就职单位:宛南实验幼儿园。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气质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