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势利导”议练笔
2016-06-07邵永立
邵永立
摘 要:课堂练笔作为一种新型的写作形式已悄无声息地走进了小学课堂,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一种新型的语言训练方式,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它和课文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完课文后以仿写的形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随文练笔大大地提高了阅读教学效率,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练笔以它独特的写作形式,在语文课堂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练笔;写作兴趣
一、巧用学生的“说”——趁热打铁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说是课堂上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学生说在前写在后,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
如,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我用“光彩夺目”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结合课件的画面,在课文中圈画:光彩夺目的春天在哪里?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进行随机板书: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构成了多彩的春天,接着进一步提出异议,说多彩的春天远不止这些景物。于是我让他们说一说春天的色彩,再写一写,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春天的含义。
二、善用学生的“疑”——乘胜追思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小学生最擅长提问,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大放异彩。抓住疑问就等于抓住了学生写作的热情,答案是肯定的。如何善用学生的好奇心来进行练笔呢?使其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如,在学习《火烧云》一文时,有学生问到:除了课文中写到的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外,还会不会有其他颜色和形态的火烧云呢?我顺势抓住学生的“问”,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然后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来练笔,很好地发挥了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相互转化。
三、挪用学生的“换”——移花接木
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学生理解相应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演课本剧等形式来接近课文内容。角色替代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还能增强学生的练笔欲望,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
如,学习《雨中》一文时,可让学生以一个苹果的自述形式,把课文主要内容简单地改写成《我的旅行》。学生在角色变换的训练中,绝不是简单地流于形式,而是合理地创造表达,在组织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又上升了一个高度,在这一环节,学生的热情非常高涨,对提高学生的练笔是非常有效的。
四、妙用学生的“争”——以理服人
学生的好胜心是非常强的,抓住这一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基础上辨别是非曲直,也是一种有效措施。
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讨论到底是父亲伟大还是儿子伟大呢?同学们意见不统一,于是我设计了一场小型的辩论会,但在辩论之前,先请他们畅写自己的理由,以作为辩论时驳倒对方的强有力证据。
五、引用学生的“感”——教书育人
在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感情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中,我们要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在写作中,真情流露,达到一吐为快的目的。
在学习《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燕子,你们就要离开这个国家了,就要离开那些不顾一切救护你们的居民了,此时此刻,你们心里一定有许多话要对他们说,拿起笔,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学生有感而发,练笔达到升华主题的效果。
六、活用学生的“爱”——释放心灵
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每个人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学习中,我让学生自由发挥,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或者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张扬个性,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了《小音乐家杨科》,当学到“白杨树在哗哗作响”这句话时,学生心里已蓄积了复杂的感情,有对杨科的同情,有对地主的愤怒,更有对黑暗社会的憎恨,如何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呢?此时,我们可以借助景物——白杨树,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想象此时的白杨树在诉说什么?通过想象,赋予白杨树人的情感,借物抒情,水到渠成地把他们的感受和想象写了出来。
又如,学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用“垂头丧气”“得意洋洋”“胸有成竹”“转败为胜”“目瞪口呆”五个成语串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还可以让学生用这五个成语串起来描述参加过的一项体育比赛,不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
七、利用学生的“看”——写画结合
形象生动的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比起文字更喜欢插图,教师要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结合插图理解课文,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把画中蕴含的意境和“画外音”描绘出来,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如,《将相和》一文中对廉颇负荆请罪的动作、心理、神态、语言都未做详细描写,可指导学生先观察插图,再想象负荆请罪前,廉颇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想象负荆请罪时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写一个小片段。
图画不单是文字说明,他可以开拓儿童的想象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也大有好处。
八、运用学生的“思”——锦上添花
在课堂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时学生的观点会令我们大吃一惊,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进行写作训练,它可以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写作动机,增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培养学生适应不同情境的应变能力。
如,《穷人》一课,桑娜和渔夫虽然自己的生活已经很拮据了,但仍然好心地帮助去世的西蒙抚养她的两个孩子,课文以桑娜拉开帐子作为结尾,让读者意犹未尽。课后习题安排了小练笔,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写《穷人》,学生的续写各有千秋,读后回味无穷,给原文增添了新的生命。
又如,《凡卡》一文,当可怜的小凡卡把信寄出之后便甜蜜地睡觉了,在梦里他看到爷爷正在念他的信,文章以省略号结尾,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以《凡卡的信寄出以后》为题来续写故事,让学生的想象得以实现,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
读中学写,以写促读,学文是练笔的基础,练笔是对学文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在练笔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推陈出新,而不是人云亦云,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凸显出来,课堂上努力营造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求异思维发展的影响是久远的,长此以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落到实处。
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