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入门,快乐课堂
2016-06-07陈桂香
陈桂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语文教学特别是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课堂教学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大纲的要求,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而对于刚满六周岁的小学生来说,单调的识字会使他们很快感到疲惫,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新课标也强调了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如何在每一个40分钟中,避免以前填鸭式的学习,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中学习,让学生学得快乐、学有所得呢?结合我的教学研究和实践,就一堂课的主要要素来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氛围激趣
教学情境能够以直观的方式再现课本抽象的内容、知识,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处于表象思维阶段,他们通过感性认知而获得表象,运用表象进行直接的“形象思维”,情境教学正是从感受形象开始,以情激趣,符合儿童思维的特点。因此直观的内容才能使他们学得更快、更有兴趣。情境的创设还可以避免以前填鸭式教学平铺直叙带给学生的紧张,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好的情境创设还能够给课堂教学定下感情基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创设以下几种情境:(1)诗歌、歌谣式情境。如教学汉语拼音,抽象的汉语拼音配上歌谣,变得形象,读起来朗朗上口,易懂易记,课堂气氛非常活跃。(2)激发情感式情境。比如,教学《棉花姑娘》一课,我通过多媒体首先出示一个漂亮的棉花姑娘出来要和大家交朋友,学生都乐于和她交朋友,接着出示生病的棉花姑娘,学生都关心起了棉花姑娘,问她怎么了,要给她治病。通过情境的创设打开了学生的心灵、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好。(3)悬念式情境。譬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我创设了“国王宣布: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规定的日子到了,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成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的情境,学生产生认知矛盾,有了探究的欲望,不读完课文就不能解开谜团,学生学习兴趣陡然激起。(4)模拟式情境。还是《棉花姑娘》一课,我让学生戴着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等头饰模拟课文对话,让学生感同身受,激起学习兴趣,既了解各种益虫的不同,又体会到有一技之长能够助人为乐的好心情。
二、动手操作,体验激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一年级的学生大多好动,有时上课会不自觉地动起来,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听课,而是因为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因此,动手操作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年级语文教学尤为需要动手操作,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特别在第一学期学习拼音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当教学声母“b”和韵母“u”的四声拼音时,教材中插入了几幅生动的图片,有利于帮助学生记住这些拼音的发音。在课堂结束之后,我便布置一些与之相关的语文作业: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声母“m”和单韵母“u”发音的插图。这样有趣的游戏更容易被小学生接受。通过这样的环节,能够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亲自参与、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拼音卡片,这样便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出各种各样有趣的拼音卡片,有桃子形状、有动物形状、有树叶形状等,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我会特意向他们借其中的几张自制拼音卡片用来教学。通过这些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能进一步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动手操作建立在学生的表象思维之上,是学生学习的直观化;动手操作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习变成一种充满乐趣的活动。
三、穿插游戏,玩乐激趣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游戏越来越成为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开始。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绚丽多姿的游戏、玩耍的世界中踏入校门,他们活泼好动,充满童趣,但持续集中注意力时间短,课堂教学中穿插运用游戏能很好地克服这一弊端。因此,尽可能地通过游戏、表演、操作、动手模拟等活动,让他的眼、耳、脑、手、口等一起“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例如,在教学《操场上》时,可组织学生玩“快乐传真”的游戏。上课前,我先把要学习的“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等六组词分别写在卡纸上,游戏时,一个学生看了纸条后,要提高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下面的学生来猜,猜对了得分,猜错了扣分。下课后再把学生带到操场上,一起玩一玩。当学生在操场上尽情地欢跳时,试想一下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皮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还用得着教师再费力地去强调吗?陶行知先生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课堂中适当地安排游戏,把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活力,使学生不会感到上课疲劳。同时,学生在游戏中学得特别快,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学习效果非常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活跃了课堂气氛,寓教于乐。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教师对游戏的参与,教师不仅是游戏的设计者、组织者,也可以是游戏的参与者。游戏不仅小孩可以玩,大人也可以玩。教师参与游戏,一方面可以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学生更易于了解游戏规则,更容易参与到游戏中来,平常躲在角落的学生也有了热情;另一方面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更投入地参与到游戏中来,课堂气氛更活跃了。
当然,游戏的设计要得当,设计应当避免走入误区,否则整堂课将会本末倒置。我认为,要针对具体教学目标,结合特定教学内容,把游戏充分结合到语文低年级教学课堂之中,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应该遵循以下游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游戏应紧扣教学目标、游戏应契合教学内容、游戏应符合学段特点。
游戏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彰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特点进行游戏设计,使游戏设计的目的明确,我们只有立足游戏的精神实质,从游戏的目的、功能入手,从学生对游戏的需求出发,对本应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游戏”进行“深度耕犁”,让游戏在凸显情趣的同时达成“游戏为教学服务”这一终极目标。
四、由扶到放,化难激趣
由于一年级学生语文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很注意化难为易,让学生学得更容易,这样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就来了,学得更有兴趣了。如,教学看图写话,一年级学生词语、句子的积累有限,平常又练得少,偶尔在试卷中碰到看图写话,学生觉得特别困难,无从下手。很多学生平时能说会道的,可在试卷上却写不出来,看着横线那么多,心里直发毛。为了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我先让他们看图完成填空[ (时间), (谁)在 (地点) (干什么)。]要求学生写一句话,学生很快就写出来了。受到我的表扬后,学生对写话有了信心。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人物的动作、神态,先让大家说一说,接着试写(不会写的字可写拼音),很多学生写得非常好,对写话也有了兴趣,以后再碰到看图写话都写得不错。看,这就是由扶到放、化难为易的效果。
五、正面评价,赏识激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大人如此,小孩更是如此。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赞赏能够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赞赏能够使学生更乐观、更自信,赞赏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受到老师的表扬,顿时觉得老师很亲切;受到同学的赞赏,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课堂上,我从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赞赏,不放过他们的点滴进步,把不同难度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学生,争取让更多的学生受到表扬。
当然,这种赞赏必须是真实的。因此,我提倡民主评价,把评价的主体交给学生,把评价的标准多样化。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表扬,都能得到同学的赞赏,学生争相表现自己,语文学习兴趣更浓了!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同样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质的教师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与互动,就可以赋予教学与学习不同的生命力,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这也是教育可称为一门创造性艺术的迷人之处。”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