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模式

2016-06-07涂芳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案预设形式

涂芳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但我觉得,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自己的实践中,往往只是让这些教学方法流于形式,或者只是一件装饰品,步入了一个个误区。这样的课堂,重在形式,而忽视了课堂教学内容,失去了原有的课堂真实。要建立正确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就是某一节课的新知识,包括内容与目标。教学形式指的是一节课中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内容所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内容决定形式,是让教学内容来决定采取何种形式以更好地实施教学内容。我们上课,先要对教学内容作处理,也就是处理教材,不能照本宣科。这时,主要弄清这几个问题: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学中学生对新知感知可能怎么样?根据内容结合学生学习心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也就是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当然,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要应用新理念,选择一些合适的新的教学方法。

2.以教学形式来促进教学内容

也就是要灵活地有选择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手段,让这些形式来促进教学内容更好地完成。我们不能否认,新课程标准的实行,新课改的倡导,新的教学形式的广泛使用,对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这是许多教学专家在长期钻研、尝试、实践基础上的总结,是重要的理论成果。我们要取得教学能力的提高,要适应课堂教学的发展,要以这些新理念改进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改变备课方式

要改变备课方式,创设生成课堂。我觉得备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教材,熟悉教学内容

对教学内容,课前要充分认识,并且不仅要熟悉知识内容本身,还要做到向知识点四周扩散,了解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掌握知识间的联系,深层次地理解新课知识。

2.了解学生

对学生的了解,可能包括学生的个性发展、智力因素等,但对于每一节课,我认为主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课前,不能把天真活泼的学生想象成一张张白纸,他们有知识,有经验,有思想,有情感。要充分了解学生,找准课堂教学的起点。

3.要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

可能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反应情况。教师可能课前高估或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或者知识经验,往往出现学生对新知难以理解或是不讲都懂的情况,这时要及时调整教学起点。另一种,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意外的问题,老师课前未预设到的问题,为了教学的顺畅,要预设尽可能出现的问题。

4.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经过课前的几个环节后,在对新课内容能很好地驾驭的情况下,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我们要改变以往一味传授的教学方法,根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这一理念,灵活地选择应用。

5.书写教案

教案是课前对教学设计的文字记载。课前准备内容复杂多变,随机性强,因此,教案要具体反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过程的同时,又要给课堂教学留有空间,以构建生成课堂。我们的教案,有些环节只能设计成框架,等待课堂生成,但不能过于简单,要把握一个度:简单不是为了省事,是为了课堂的可变,以建构生成课堂。

三、构建生成课堂

构建生成课堂,注重教学的开放与生成,反对“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重视课堂的随机性,在课前设计的教学框架下,在具体教学中对课堂教学中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作出相机引导,而细节上不局限于教案,课堂不是预设的,而是随机生成的。

要创设生成课堂,除了课前备课阶段充分准备预设问题、教案设计给课堂教学留有机动空间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多思维、多发言的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要做好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并鼓励积极发言。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言,就是回答不完善,再让其他同学补充、修正,以致完善,教师不能急于讲正确答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不仅对新知印象深刻,也培养了多思维的习惯。

2.培养求异思维

在教学中,可能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不一样,我们要培养求异思维,让他们说想法,说理由,广开学生思路。

3.教师要具有随机应变能力,处理好“意外事件”

课前对新课要充分预设,但总是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要相机引导,有时还要调整教学设计,而不能一味否定、压制,阻塞学生的思维。我们要有思想准备,做到对“意外事件”随机应变、相机引导,以构建生成课堂。

总之,我们在教改的大潮中,对于新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不能滥用、盲目使用,要让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改变备课方式、构建生成课堂,建立正确的教学模式,还教学一个真实课堂。

参考文献:

姚承智,范永岁.“自探共研”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研究,2001(2).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教案预设形式
《立定跳远》教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半张纸》教案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