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提问策略,加强思维训练
2016-06-07袁玲妹魏晋花
袁玲妹+魏晋花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是近年来国际上数学教育的研究热点,也是国内外数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因此,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通过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践与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教学与应用题教学的区别,阐述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模式,明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实践意义。
数学教学的过程必然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实践证明,好的教法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思维敏锐的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就更强。怎样的教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呢?这里我想通过十几年数学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些方法并联系第八册应用题例子的实践浅谈一下有关应用题教学的做法。
不管教学什么内容,首先要吃透教材,并根据自己所教的对象确定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关键,这样在备课过程中以及教学过程中就明确了教学目的,注重重难点的教学,教给学生把握关键的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点拨下,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解题方法,从而提高了解题的能力,培养、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新知识的构成,除了起始课外,一般都是旧知识的向前发展或者是两种旧知识的综合,如果抓住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点,新知识就自然而然纳入旧知识的体系,从而保证知识的联系性和整体性。新知识难,旧知识易,但难与易可以互相转化,如果抓住难与易的转化点,就能化难为易。所以在设计本节课复习题时,出了两道与例题内容一样但是两步计算的较简单的应用题,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例题,并为能顺利解答例题打基础,这两题是:
1.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出的鸡是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鸡是27200只,三月份运出的鸡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鸡?
2.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运出的鸡是13600只,二月份运出的鸡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运出的鸡是前两个月总数少800只,三月份运出多少只鸡?
学生板演后,又进一步要求他们用语言叙述出思维过程。早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数学应用题教学时,我不满足于一个学生能拿出一份正确答案,与此同时,更重视了他们口述分析的全部过程,也就是把思维过程反映在语言叙述过程中。这是因为思维是能力的核心,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学生清楚地叙述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才可以证明他的思维是清晰的,有条理的。而且通过学生的讲述,又给下面的没有参加板演的学生一个清晰的思维过程,又使学生对旧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并为突破新知识的难点打好了基础。在学生板演的同时,利用幻灯片给下面的学生出了一些较简单,但是本节课新知识练习题中的难点以及关键。
例如:某小学四年级栽树56棵,五、六年级栽树的棵数比四年级的三倍少4棵,五、六年级共栽树多少棵?
上述题的练习,其目的主要是为突破和解决本课练习题中的难点和关键,为了给较复杂应用题扫清障碍。
例题我是这样出现的:老师说出条件“谁能根据这两道题(复习题1.2)编一道一月份直接告诉,二月份间接告诉,三月份运出的比前两个月的总数少800只,求三月份运出的应用题”,边说边画线段图。
这样既保证了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联系性和完整性,又使学生根据线段图练习了编题。编题比解题更为重要,因为它是技能技巧的综合运用,是创造性思维的实践。通过看图编题使学生对例子的特点和结构了如指掌,对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也十分清楚。必然就促进了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
例题出现后,这次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学应用题由老师逐步提问,领着学生分析出思路图,再根据思路图列出算式的常规。而是放手让学生在复习题的基础上,通过讨论由学生先说出解题思路,用幻灯出示思路图,再由两名学生分步、结合进行板演。分步的同学讲解每步说的是什么,综合的同学讲解整个思维过程,然后再请学生根据思路图再讲解例子。
在学生讲述中,关键处,急需搀扶指引时,老师用含蓄、间接或比喻的方法进行提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做出正确的抉择。
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只重视教师“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注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这节课上,也注重了一题多解的教学,例3除了13600+13600×2-800题解方法外,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从而得出:13600×(1+2)-800,因为一题多解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在巩固中,首先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出了一道判断题:
长风农具厂制造播种机2350台,制造脱粒机的台数是播种机的3倍,制造抽水机的台数比前两种的总数少400台,制造的抽水机是多少台?
下列算式是否正确?
①2350×3-400
②2350+2350×3-400
③2350+2350×3
④2350+2350×3+400
⑤2350×(1+3)-400
巩固题中还有一题是把例三的少800只改为多800只,扩展了知识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加强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提高了解题能力。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通过练习题反映出效果是良好的。这节课,从复习到例题到巩固,我们进行了叙述训练,看图编题训练。通过一题多变扩展。
本节课还准备了两道思考题:
1.甲乙两人共有书2500本,甲的是乙的2倍,两人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某畜牧场有绵羊1437只,比山羊只数的2倍少213只,这个畜牧场共有羊多少只?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优等生,但也为了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能力,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教学相长”学生由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而且学生自己享受体验的课堂教学往往要比那些单向灌输的课堂更难以驾驭,教师就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的教学适应现在的课堂,这样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就应该做到从学生学习需要出发,以促进学生“怎样有效地学”为主要思考坐标,重点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采用什么方式学”等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一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去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长此以往,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就不断地在提高,教学过程也不断地得到优化。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