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意阅读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2016-06-07陆小敏
陆小敏
幼儿散文诗是以幼儿为主体接受对象的适合幼儿欣赏的也是幼儿比较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短小精悍、立意新颖、想象丰富、语言简明纯朴、快乐、甜美、充满童趣,富有诗情画意,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幼儿园开展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幼儿的审美感知、想象、情感及思维的形成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一、散文诗教学设计流程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组成,这些环节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及教学目标灵活安排,作用表现为:为教师掌握教学活动过程提供一定的操作程序;帮助教师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内容呈现的顺序;为幼儿的学习提供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
如,散文诗《云彩和风儿》第一部分:从直观的经验中进入散文,让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云彩像什么?第二部分:在动态的情境中感知散文,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对散文的兴趣和理解,深化幼儿对散文的感受为仿编打基础。第三部分:在趣味交流中跟诵散文,学习散文诗。第四部分:在简单的迁移中仿编散文。第五部分:小组分享交流,鼓励仿编并为仿编内容做插图放进活动区作为延伸。
二、散文诗教学实施策略
(一)有效的散文诗教学离不开好的“开篇”
导入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点,它的作用在于引导幼儿在认知和心理上对将要开展的活动有充分的准备,明确活动目的,激发活动兴趣,引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它必须是简洁、生动、准确的。如,散文诗《捉迷藏》采用游戏导入法,借助幼儿已有经验在教学现场师幼共同玩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兴趣盎然,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被瞬间点燃,看似随意的互动却紧扣活动本身,透出了设计执教教师的大智慧,为后面的活动埋下伏笔。
(二)有效的散文诗教学离不开好的“材料”
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忘记活动的目的在于推动幼儿的学,盲目地认为教了就会了,基于散文诗教学,教师可以多尝试探索不同学习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学习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设计符合幼儿年龄段的多种学习方式,从而激起孩子学习的自信,而不是教师简单地告诉或隐性地传递信息。
如,诗歌教学《大自然的语言》目标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按句型尝试仿编,教师在幼儿学习方式上一改单项的问答式仿编模式,从对幼儿已有经验的分析把握入手,为仿编搭建脚手架,设计提供了各种大自然信息的图片,让孩子通过小组合作翻阅图片,解读大自然的语言,做到组内幼儿资源的利用及组与组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课堂幼儿畅所欲言,有效达成了课堂对于仿编难点的突破。
(三)有效的散文诗教学离不开好的“电教设施”
如,《春雨的色彩》作品描绘绵绵的春雨、欢快的群鸟、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但凭儿童的想象力或借一幅静态的画面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而运用多媒体技术,配上轻柔舒缓的钢琴音乐背景,童话般的小屋在沙沙的小雨中静默着,屋檐下人性化的小鸟唧唧喳喳互相辩论着,伴随甜美的角色语言,显示出翠绿的草地、嫩绿的柳枝、粉红的桃花……情景交融,有声有色的活动可以让儿童充分感受到散文诗的意境,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情景美。
三、让散文诗走进教师的心灵
(一)意会领悟与灵动演绎
“美文”需要用“美语”来传达,才能让听者感受它的美。感动幼儿从感动自身开始,因此,教师需要把握散文诗中跳荡着的思想感情脉络,真正懂得作者要表现的全部,传递作者的情感。
如,散文诗《夏天》作品生动活泼,充满盎然的儿童情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抒发了在炎热的夏天里生物对风、雨的渴望。在示范朗诵作品时教师所投入的感情应是教师本人在充分理解作品基础上的一种自然流露,如果没有教师真实情感的充分投入,儿童就难以形象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抽象的语言。
如,散文诗《我要当妈妈》作品主要讲述了小女孩极力想当妈妈,一次梦中的体验让她实现了愿望,通过在梦中女孩当妈妈的经历,最后从内心感受到“当妈妈好累呀”,萌发爱妈妈的情感!这就要求执教教师的内心也必须怀揣着一颗深爱着妈妈的心,心境的融入才能用“爱”来执教课堂,为灵动的课堂奠基。
(二)把握核心与有效提问
借用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一句话:“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有助于教师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如,散文诗《梦姐姐的花篮》,教师问梦姐姐会送什么颜色的花给其他小动物,小动物们又会梦见什么呢?……这些问题都没有统一的答案,幼儿在理解散文诗内容的基础上回答,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有启发幼儿思考、开拓幼儿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
追求有效、高效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教学是一门艺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创造过程的快乐和智慧的体验”,在语言学科领域中,我们应勤学多思,潜心教育,留心实践,丰盈自己的教育思想,让孩子在语言教学这个广阔的蓝天中展翅翱翔!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