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司机》主题下个别化学习的操作材料有效投放

2016-06-07高洁

新课程·上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活动室玩法司机

高洁

个别化学习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那么,在现实中,我们的区域真的达到这些要求了吗?在一个个主题推进中、环境创设中,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室相对比较小。

2.活动室中间区域被闲置。尤其是在传统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活动室的四周被划分成许多区域,不同区域之间常会用矮柜等隔离物进行分割,而活动室的中间除了集体活动则经常被闲置,这样活动的区域就显得比较拥挤了。

3.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不及时更换,导致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又因为操作材料数量少,种类单一,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从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儿的年龄特点,无难易差异。由于没有相应的活动材料来支持个别化活动的开展,所以在幼儿的个别化学习活动时,幼儿要么无所事事,要么互相争抢,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也看到了,虽然空间小,但并不是没有空间可以利用,例如,地面、橱柜、走廊等空间都可以利用起来。

就这些现象,我们以《小司机》主题来谈谈我们对在主题背景下,小班个别化学习操作材料是如何有效合理的投放的?

罗列材料投放策略,使材料更符合幼儿发展。

一、体现情感性

在创设个别化学习材料时,尽可能捕捉和挖掘儿童生活中有意义的信息,融入儿童经历过的生活素材,赋予物化材料鲜活、生动、真实的情感意义,使个别化学习活动具有浓郁的生活色彩,饱含情感的温暖。如:乘车去玩咯。

玩法一:根据列车厢上的点数匹配照片。

玩法二:根据幼儿在火车头上插入的小组照片,找到相应的小朋友照片插入车厢。

玩法三:将坐满小朋友的火车在地上开到想到的地方。

也可以经验延伸,在教室里制作大型的大巴士车头,让幼儿有真正坐车的感受。

二、体现平衡性

环境与材料应具有平衡性,能兼顾幼儿各领域的基本经验和当前发展的需要。

1.材料性质的平衡

材料要关注到低结构与高结构材料的平衡,如半成品玩具与成品玩具的平衡、自然物、废旧材料与各类玩具材料的平衡等。如在美工区我们看到了《花车来了》个别化学习材料: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创设了具有情景性的个别化学习活动场景!提供的材料有成品,有半成品,有低结构材料,使幼儿能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操作。(1)在活动中还可以提供任务卡片,使材料具有一定的暗示性(abab)。(2)装饰的表现形式更加多元化(拓印、涂色、剪贴。)

2.经验发展的平衡

创设环境材料的内容要关注到幼儿先前、当前、未来经验的基础和获得。如,材料创设的内容可以包括以前的主题,现在正在进行的主题,及将要做的主题经验的渗透等。如在美工区,正值“小司机”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既有上个主题“苹果与橘子”提供的材料,又有这个主题小司机中“在马路边”的材料,同时又有下个主题“冬天不怕冷”的材料,“打扮新年树”的材料等,教师在材料投放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幼儿先前、当前与未来的经验基础与获得。

三、体现动态化

材料创设具有可动态变换的空间,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适时地增删与调整。

如,《小司机》——卡车运货忙:从平面的玩法,过渡到立体的玩法;从单一摆弄操作到具有情景化的任务意识。

四、体现层次性

投放的材料具有鲜明的层次(年龄、发展)特点与差异性,能让不同的幼儿获得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经验。要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经验差异、性别差异、性格差异等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同样是拼图,教师提供的拼图底板提示,有的是整张图片,有的是形状,有的是数字,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学习。

五、合理利用空间

1.利用好地面空间

我们常会在活动室的地面上贴上各种图形、线条等。如,在“小司机”主题活动中,我们就在活动室中间的地面上创设了马路的场景,供幼儿进行“我是小司机”的角色游戏,这样不仅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同时对区域中人数也进行了分流。

2.利用好墙面空间

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现在,我们在布置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在娃娃家中,我们有一块比较低的墙面,不利于幼儿操作。于是我们用粘钩在上面挂了一些“辫子娃娃”,幼儿要操作时就可以自己去取下来,不操作时放回去。这样既美化了墙面,又充分利用了空间。

在“小司机”主题区域中,我们在探索区的墙面上制作了“送礼物”“找朋友”“车牌号码”“车轮滚滚”“找影子”都是可以让幼儿操作的。

3.利用好橱柜空间

本学期一开学,我们在班级中创设了一个“鱼塘”供幼儿钓鱼。但通过后期区域的调整,我们将鱼塘挪到图书架的背面,于是我们在图书架的背面设计了“小猫钓鱼”的操作材料(谁来钓鱼、钓了几条鱼)。这样幼儿在钓鱼前先要找到自己的照片插上,钓鱼后要数数自己钓了几条鱼,并插上相应数量的鱼。利用好空间,对活动的内容和玩法进一步推进,使幼儿至今对这份操作材料都很感兴趣。

4.利用好窗台、窗户空间

在“娃娃家”中,我们将自制的小床放在了窗台上,并在窗户上贴了折被子、折衣服的步骤图,这样幼儿就可以在窗台上边看边操作。同时我们还在窗台的另一端摆放了一些自制的储物柜,放置一些食材,并在一旁创设了一个厨房的情境,使得区域材料和环境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5.利用好活动室上方的空间

我们通常是悬挂一些具有节日气氛的装饰物来营造过节的氛围、美化环境。但在“小司机”的主题中,由于我们展示作品的版面不够,于是我们就在两个橱柜的背面粘上KT板,延伸空间,增加版面。让孩子自己展示作品,增加孩子的成功感。

6.利用好公用空间

利用楼道,我们设计了一个“变废为宝”,师生一起收集废旧物品。一方面,我们充分利用了楼道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废旧物品充分得到了利用,实现了资源共享。

以上是在《小司机主题背景下个别化学习操作材料的有效投放》的收获,在我们的不断改善下:

a.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对新投放的操作材料能较快地产生探索的兴趣,并付诸以大胆的实践操作,让幼儿在探索学习中习得经验。

b.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通过创设符合不同幼儿需要的操作材料,幼儿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各种需求得到必要的满足,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c.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碰到问题和困难,幼儿不再紧紧依赖着老师,而是能自己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有时也会求助于同伴的帮助。

d.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通过对同一材料不同功能的使用、或是相同材料的不同玩法,引发他们生活中的各种经验,鼓励幼儿在操作游戏时同中求异,进行初步的创造。

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在区角活动中能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思想、行为等方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合理地利用好活动室的空间,巧妙地与区角活动结合在一起,不仅能提供给幼儿更多动手、动脑的机会,还能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区角活动中。有利于萌发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巩固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活动室玩法司机
8个教室
画与理
零跑的新玩法
创意玩法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活动室隔断
TPP的新玩法
关工委主任五四建文化活动室
不见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