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迈进高效课堂
2016-06-07孙丽红
孙丽红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课堂的高效率是每一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它是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完美配合的结晶,课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学生和教师是否在课堂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是高效课堂的核心目标,而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有力保障。那么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语文课堂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迈进高效课堂的门槛呢?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厚积薄发,教师的准备工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长期教学实践发现,课堂的低效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教师在课前的准备工作不够细致所导致的。到了课堂上,经常就会随性发挥,缺少系统性、逻辑性,甚至会有“脚踏西瓜皮,滑到哪算哪的情况”。而高效课堂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它是需要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积淀专业素养,正确解读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课堂高效的达成。由此可见,教师的准备工作,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二、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的导入,它如同一次说书的“开讲”寥寥数语,掷地有声;犹如一首曲子的“前奏”未成曲调,而先有情;好似一场戏剧的“序幕”,目光聚集,胃口吊足。可是,精心设计导入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学习动机,才能打开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那么课堂导入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迈进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因此教师要根据这节课内容去设计,不同的内容导入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如在讲《桂林山水》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桂林山水的美景短片,让学生初步感知“桂林山水甲天下”,产生走进之本的欲望,达到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前提,合作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形式、途径。两者之间互为一体又互为促进的关系。那么在课堂上怎样制订自学指导呢?
“自学指导”实际上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具体化。教师设计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用几分钟、明确内容要有层次,由浅入深、明确方法(在自学时用什么方法)、明确要求(思考哪些问题)。在呈现“自学指导后”,马上让学生进行自学,教师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自学,而是要观察、引导和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程。对个别有独创见解或发现创新思维火花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但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把握好一个“度”。当问题困难大,学生一筹莫展陷入僵局时,教师要给予点拨、诱导,促其茅塞顿开、灵感凸显,使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
合作学习是指在自学后,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教师可合理分配小组合作探究。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控制好讨论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中用“自学指导、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能给学生提供学习上的选择空间自由,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最大需要,为学生发展提供了保障。通过小组成员间交流,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创造力,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汇报、点拨
学生在自学、合作交流后,各组要汇报学习情况,应该掌握的知识谁会,还有谁不会,没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对出现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要采取解决方式,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解决,教师抓住时机进行点拨提升。让学生沿着教师引导方向,通过自己的思考来领悟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使他们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
2.巧用媒体,创设高效课堂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教媒体已经步入课堂,它丰富了教学内容,创设了一种情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开阔了视野,为课之内容的理解送来了钥匙,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电教媒体对迈进高效课堂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好奇心很强,他们爱动,乐于在动中求知,在喜悦中探索知识,所以作为课堂设计者,要根据学生心理进行创设情境。
对于内容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课文,无论老师怎样讲解,学生也不会感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影像帮助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如《草船借箭》一文对借箭过程的理解,船只如何摆放,又如何调头。我播放动画片片段《草船借箭》,既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借箭过程,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趣味。
总之,一节“高效课堂”一定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达到的效果。课堂活不活,质量高不高,并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因此,如何让语文课迈进高效课堂确非难事,为师之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思考,并努力创新的过程。
编辑 鲁翠红